018 霍尔堡笔下的丹麦风俗画
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3个国家:挪威、瑞典和丹麦。丹麦王国一直保持着强国地位。不过同英法德等国比起来,它在各个方面都要落后许多,戏剧也不例外。即使到了17世纪,丹麦人对早就如火如荼的文艺复兴运动仍毫无知觉。丹麦的戏剧仍然被民间闹剧和歌舞剧统治着,只有个别作家改写过古希腊古罗马的几部戏剧,而丹麦人自己的戏剧还没有出现。
霍尔堡纪念像,位于奥斯陆
《山民耶比》剧照
18世纪初期,随着一些外国剧团陆续来到丹麦,丹麦人第一次见识了莎士比亚、莫里哀等人的戏剧,眼界大开。戏剧艺术温暖的和风吹过寒冷的北欧,丹麦人也开始创立本民族戏剧。第一个承担起这一光荣使命的剧作家是路德维希·霍尔堡(Ludvig Holberg,1684–1754),他是丹麦民族戏剧的奠基人。
霍尔堡生于挪威卑尔根,自幼父母双亡,在亲戚的照顾下刻苦学习,后来因为缺钱而辍学。和无数年轻人一样,霍尔堡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渴望,他居然徒步游历荷兰,在走投无路、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以在街头吹笛卖艺为生。后来,他到英国就读于牛津大学,在两年的学习生涯中,他博览群书,对神学、历史、法律尤其精通。1709年,他又到德国的莱比锡学习,但是因为厌恶当地学者们的学究气,他返回故都哥本哈根,埋头著述5年,写成一本历史著作《欧洲国家史概论》。此后,霍尔堡又到法国和意大利游历,这段时间对于他走上戏剧创作道路尤为重要。他在巴黎住了一年多,许多个无聊的夜晚,他到剧院里消磨时间,莫里哀的喜剧所引发的笑声安慰着年轻人那孤独的心灵。在罗马,机缘巧合,他和一个喜剧团同吃同住,耳濡目染,他对戏剧艺术的认知由充满兴趣,到深知其中堂奥。
霍尔堡国际基金会颁奖的情景
1722年,哥本哈根建立第一座丹麦剧院。霍尔堡热情支持本国的戏剧事业,开始了戏剧创作生涯。这一年,他已经38岁。此后大约10年时间中,霍尔堡以巨大的热情,创作了30多部戏剧。《山民耶比》是他的代表作之一。(www.xing528.com)
耶比这个人物,有点儿像农村的二流子加窝囊废。他懒惰、善良、生活清苦、嗜酒如命。地主老爷剥削他,教堂执事给他戴绿帽子,就连老婆也三天两头打他。有一天老婆叫他进城买东西,他把钱都换成了酒,喝得酩酊大醉,躺在路上睡着了。正好有个老爷路过,他想耍耍这个乡巴佬,就命人把耶比抬到自己的城堡。耶比醒来,发现自己躺在金碧辉煌的房间里,穿金戴银,一堆仆人俯首听命,设法使他相信自己就是老爷。耶比当了一天老爷,把那帮平日为虎作伥的奴才统统训了一顿。他又喝得烂醉如泥,被换回破衣烂衫,扔到牛粪堆上。耶比回到家中,挨了一顿打,他还没有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几个衙役就把他抓到法庭,原来老爷状告他酒后擅闯城堡,假扮老爷,侮辱仆人,要将他吊死。当然,老爷并不是真的要吊死他,这是戏耍他的另一出戏。耶比被他们耍了个够,才被用几个酒钱打发回家。
霍尔堡奖
2003年,挪威议会正式宣布设立霍尔堡国际纪念基金,基金会每年从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法学与神学领域中,选出一位杰出学者,给予奖励,奖金约为75万美元。近年来,获得该奖项的都是国际顶级学者,如法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克莉丝蒂娃、德国哲学大家哈贝马斯、现代化理论家艾森斯塔特、美国法哲学家德沃金和美国著名批评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等。
虽然,这出喜剧的艺术水准大大低于作家所敬佩的莫里哀作品的艺术水准,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耶比这个备受压迫的形象,也表现了丹麦农民风趣、正直、逆来顺受的品性。剧作中,人物的语言十分朴实,充满了农村生活趣味。比如,剧中的人物特别喜欢讲述一些民间传闻,夸张又滑稽。霍尔堡一向关注平民百姓,他的主人公多为小市民、农民等小人物,富于平民气息和生活情趣,因此,他的戏剧被称为“丹麦的风俗画”。
霍尔堡的另一部戏剧《让·德·法朗士》也很有特色。当时丹麦落后,社会上有一股崇洋媚外的风气,尤其是所谓的贵族阶层,都以讲法语、德语为荣。这部剧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无情的嘲讽。主人公汉斯·弗兰森就是一个贵族青年,他不学无术,却一味追求时髦,到巴黎住了一阵子,只学会几步舞和几句法国脏话,却给自己取了个法国名字让·德·法朗士。他回到丹麦,对身边的事处处看不顺眼,引起未婚妻的反感。未婚妻的女仆利用他的心理,装扮成巴黎贵妇人,跟他眉来眼去,答应带他去巴黎,结果把他大大戏弄了一番。
霍尔堡的故乡卑尔根
确实,面对祖国文化的落后,有的人崇洋媚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人却奋起直追,为祖国的进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如果说让·德·法朗士是一个虚构人物,代表了前者,那么霍尔堡就是后面这类人物的实实在在的代表。他不仅为丹麦的民族戏剧作出了杰出贡献,作为文学家,他还创作过小说和诗歌,同时他又是一位学者,曾任哥本哈根大学伦理学教授、拉丁文学教授和历史学教授。由于多方面的建树,他晚年被封为男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