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 拉辛的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费德拉》
在本章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看古希腊的一个传说:雅典王忒修斯之子希波吕托斯崇拜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厌恶女人和爱情,招来爱神阿佛洛狄忒的愤怒。爱神使继母费德拉爱上他,被他拒绝。继母羞愧自杀,临死前向忒修斯诬告希波吕托斯企图玷污她。忒修斯大怒,请求海神波塞冬惩罚他。波塞冬派一头大公牛撞倒希波吕托斯的马车,希波吕托斯跌落马下,被惊马拖死。最后,阿耳忒弥斯把真情告诉忒修斯,安慰垂死的希波吕托斯。
希波吕托斯的不幸遭遇引起许多艺术家的遐思,欧里庇得斯就写过一出悲剧《希波吕托斯》。法国剧作家拉辛(Jean Racine,1639–1699)也创作了堪称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的《费德拉》,不过,他有所改编:
希波吕托斯之死[佛兰德斯]鲁本斯
戏剧开场,忒修斯外出半载,杳无音信。希波吕托斯准备离开行宫,因为他爱上了家族仇敌——被忒修斯囚禁并不许结婚的阿丽丝公主;也因为继母费德拉总是虐待他。他怎能料到,继母的虐待,乃是出于乱伦的恋情。忽然传来消息,忒修斯已死。王位争夺分成三派:一派支持阿丽丝,一派支持希波吕托斯,一派支持费德拉的儿子。希波吕托斯宣布阿丽丝恢复自由,支持她继承王位。费德拉则取得民众支持,她为了获得希波吕托斯的欢心,要把王冠戴在他头上。此时,忒修斯突然归来。费德拉怕他知道自己的不伦恋情,六神无主,乳母厄诺娜出主意让她恶人先告状。忒修斯听信厄诺娜一面之词。希波吕托斯辩解无效,决意带阿丽丝远走高飞,阿丽丝坚持要他洗清冤情。忒修斯正好来找阿丽丝。希波吕托斯避开,并准备远行。费德拉终究不忍心希波吕托斯蒙冤,她怒斥厄诺娜,厄诺娜跳海自尽。忒修斯同阿丽丝交谈,心生疑问,要找厄诺娜质问。这时传来噩耗:希波吕托斯驾车遇海怪,被惊马拖死。费德拉也来向他倾吐真情,并服毒自尽。忒修斯痛悔万分,只能满足希波吕托斯的遗愿,认阿丽丝做女儿。
维纳斯的凯旋[法国]布歇
维纳斯,古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又称为阿佛洛狄忒。
布瓦洛(www.xing528.com)
布瓦洛(Nicolas Boileau Despreaux,1636–1711),法国著名诗人、美学家、文艺批评家,被称为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最重要的文艺理论专著是1674年的《诗艺》,这部作品集中表现了他的哲学及美学思想,被誉为古典主义的法典。
20世纪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罗兰·巴特说过,拉辛戏剧有特定模式,就是建立在失意的爱情之上。此言不虚,个中原因,除了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外,还有深刻的时代精神在起作用:拉辛毕竟是古典主义悲剧的集大成者,他的戏剧往往是对那种导致男女丧失理智、不顾羞耻、脱离道德、造成悲剧的情欲进行批判,从而宣扬应当以理智控制情欲。
费德拉[法国]亚历山大·卡巴内尔
在欧里庇得斯笔下,是神的意志掌控人的命运,人命运多舛;在拉辛笔下,“神的意志”被“人的情欲”替代了。正是“情欲”造成了悲剧,所以,欧里庇得斯的主人公是“英才神妒”的希波吕托斯,拉辛的主人公却是陷入“乱伦之恋”的费德拉。她对王子的情欲如熊熊烈火,为了抑制这情欲,她不惜想方设法折磨王子。她并非不知这是乱伦,“我对自己的罪孽怀着应有的恐怖,我憎恨生存,痛恶自己的欲火,我愿意用死来保全自己的名声,来窒息这可耻的邪恶感情。”然而,她最终也没有熄灭那燃烧的欲火。她的死,是赎罪,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剧作家拉辛堪称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峰,他本是一个自幼父母双亡的外省孤儿,靠外祖母和舅母抚养,在一家教规甚严的修道院长大,并接受了一些基本的教育。不过,小拉辛自幼天资过人,喜好文艺,对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戏剧爱不释手,能整篇背诵。他后来来到巴黎,结识了著名戏剧家莫里哀,还得到了“太阳王”路易十四的赏识。1667年,《昂朵马格》在巴黎上演,这部根据古希腊传说改编的爱情悲剧,使得年仅28岁的作家一举成名。此后10年,拉辛进入创作高峰期,接连写出了《讼棍》、《勃里塔尼古斯》、《蓓蕾尼丝》、《巴雅泽》、《米特里达特》、《伊菲日妮》、《费德拉》等名剧。他还当选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
正当拉辛处于创作高峰之时,一个意外打断了作家的激情。1677年,《费德拉》上演,全巴黎都被迷住了。但由于它描写的是宫廷丑闻,引起了忌恨拉辛的保守贵族的攻击,虽然路易十四出面干预,风波平息,但这对作家是个巨大打击,此后12年,他再没有写过一个剧本。他与好友,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布瓦洛一起担任宫廷史官,随路易十四东征西战。后来,他应国王的情妇之邀,又写过两个剧本,都平淡无奇。晚年,拉辛失去恩宠,60岁得肝癌而死。
拉辛并非多产的作家,在法兰西那个人才辈出的路易十四时代,他只是个晚辈。当他初出茅庐之时,高乃依已经确立了历史地位,莫里哀已经名动天下,拉·封丹凭借寓言而家喻户晓,他的同事布瓦洛也初具权威理论家的规模。但是,拉辛没有在这些人面前退缩,反而登上了巨人的肩膀,变得更加高大,是他把古典主义悲剧推向了高峰,其成就超过了前辈高乃依,以致有评论家这样说:“唯有拉辛的作品才真正代表了法兰西的悲剧。”这是最高的赞誉,而拉辛当之无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