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王子为何被囚禁于高塔之上?一个恶棍怎么成了贤明君主?从囚徒到荣登国王宝座,他的心路如何转变,又有怎样的人生感悟?
这就是17世纪西班牙戏剧家卡尔德隆(Calderon,1600–1681)的名剧《人生如梦》讲述的故事:
塞西斯蒙多是国王的儿子,出生当日,“天空变得黑魆魆的,建筑物摇摇欲跌,云层中落下石雨,江河里流着碧血”,母亲当场被他克死。国王仰观天象,发觉他是天煞星下凡,将会傲慢无礼,“成为冷酷无情的王子,不敬神明的君主”,要是他继承了王位,国家会四分五裂,民众要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老国王无奈,只得将他麻醉,囚禁于丛林深处的高塔之巅。国王的外甥阿斯托尔福得知无人继承王位,抛弃了女友萝韶拉,从莫斯科赶来谋求王位。国王答应先把王子带回考察一番,如果真是恶棍,就把王位传给外甥。
宫娥[西班牙]委拉斯贵支
塞西斯蒙多被带回王宫,得知身世真情,并获许代理一天国君。他果然恶性毕露,胡作非为,欺凌姐妹,责打大臣,甚至威胁国王说:“你的白发有一天也可能被我踩在脚下。”国王感到恐惧了,果然是个忤逆子,只得将他麻醉,继续囚禁,并传位给外甥。民众不愿意接受外国人的统治。他们围攻高塔,救出王子,要他率大军夺回王位。王子在高塔中醒来,觉得一日为君仿佛是梦中的事情,于是彻底参悟人生如梦,竟然性情大变。他带领军队打败了国王,并原谅了父亲,他也不追究阿斯托尔福的罪过,反而促成了他和萝韶拉的姻缘。结局可谓皆大欢喜。
卡尔德隆纪念像
王子有了“一日为君”的体悟,感受到人生如梦的幻境,重新认识埋藏在体内的欲望、仇恨和野蛮,导之以理性的光芒,这才从兽性复归人性,由囚徒变成明君。且看王子这段大彻大悟时的台词:“富人梦见给他带来更多烦忧的财富;穷人梦见他在遭受无限的贫困和痛苦;时来运转的人在做梦,抗尘走俗的人在做梦,损人侮人的人在做梦,总而言之,世界上人人都在做着各自的梦,然而无人了解这种情形……人生是什么?是疯狂。人生是什么?是幻象,是影子,虚无缥缈;最大的幸福也很渺小;整个人生是一场梦,有些梦本身就是梦。”(www.xing528.com)
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
剧作家卡尔德隆出身于官宦之家,受到维加影响,从青年时代起就热爱戏剧,早期也创作反映社会生活的“袍剑剧”,有名的如《隐居的夫人》、《忠贞不渝的王子》等。他笃信天主教,他的戏剧有三分之二是宗教剧。戏剧中的宗教思想也很严重,如《人生如梦》就宣扬一种天主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和忏悔思想。23岁时,他就成为西班牙宫廷作家,后来还担任宫廷剧院的经理。他为了适合贵族的口味,创作了一些以描写贵族家庭纠纷和维护贵族荣誉为题材的剧本,如《荣誉的医生》等。
卡尔德隆纪念碑(局部)
位于马德里圣安娜广场,1878年由胡安·菲格拉斯·贝拉雕塑,碑上两个浮雕天使分别代表欢喜(左)和悲伤(右)。
1640年,卡尔德隆随西班牙骑兵去镇压起义的农民,目睹军队对农民的欺压和蹂躏,愤而退伍。1642年,他根据亲身经历写出了歌颂农民反抗贵族的优秀剧本《扎拉美亚的长老》。1650年,卡尔德隆不幸接连失去几位亲人,思想更加消沉和神秘化,他辞去宫廷职务,成为僧侣。卡尔德隆于1681年逝世。
卡尔德隆是西班牙继维加之后的一位伟大剧作家。他的戏剧深受当时巴洛克风格的影响,词藻华丽,场景对比鲜明,演员衣着鲜美,舞台机关精巧,表演中还夹有歌舞,尽显宫廷奢华之风,称得上是巴洛克戏剧艺术的代表人物。有人这样描述卡尔德隆戏剧的表演场面:“他采用复杂的舞美手段、令人叹为观止的舞台设计,让山陵骤然开裂,异物突然飞起,利用活动舞台让剧中人神秘出现和消失。……音乐效果的设计常常让观众瞠目结舌,造成一种巨大的威慑效应。”
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Baroque)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指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有豪华的特色;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它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它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如在建筑上重视雕刻、绘画;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它有脱离生活的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