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病例1
(1)病例摘要 ①病史:男性,67岁,排尿困难1个月,表现尿频、尿不尽感,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感。②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③实验室检查:纤维蛋白原(FIB)5.38g/L(2~4g/L)。
(2)能谱CT检查图例 参见图3.68。
图3.68 膀胱肿瘤浸润范围的测定
注解:图①膀胱肿瘤已经侵犯双侧精囊腺,在右侧精囊腺的右上方,右侧,右下方,以及直肠后方脂肪区域依此放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发现右上方ROI(绿色)及右侧ROI(黄色)已经丧失掉正常脂肪曲线形式,呈正衰减,说明该区域脂肪已经被病灶严重浸润;右侧ROI(绿色)及右下方(玫红色)能谱曲线已经趋于平坦,说明此处也已经被病灶浸润,但程度较小;直肠后方脂肪区域(橘黄色)具有腹壁皮下脂肪(红色)相类似的典型脂肪曲线(图②),说明此处脂肪未被浸润。后术后病理证实该病灶为膀胱癌。
病例2
(1)病例摘要 ①病史:男性,60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尿症状,表现全程肉眼血尿,终末加重,伴尿痛,不伴血块,无腰痛,尿频尿急,无排尿困难。②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③实验室检查:无特殊。术后病理证实该病灶为膀胱尿路上皮原位癌。
(2)能谱CT检查图例 参见图3.69。
图3.69 膀胱肿瘤浸润范围的确定(www.xing528.com)
注解:图①静脉期70keV单能量图像显示膀胱左后方可见一软组织密度影突向腔内,表面可见不规则钙化影。图②将感兴趣区置于膀胱左后方邻近脂肪区域内,获得典型的脂肪能谱曲线,表明此处脂肪区域未被病灶浸润。
【扫描方案】
采用能谱扫描模式,电压行高低能量(80kVp和140kVp)瞬时切换(0.5ms),电流为自动毫安(mA)技术。转速0.8s/r,螺距1.375∶1,重建层厚0.625mm,重建层间距0.625mm;对比剂流速3~4ml/s。
【病案分析】
浸润(infiltration)是指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细胞在质和量方面异常地分布于组织间隙的现象,是肿瘤细胞粘连,酶降解,移动,基质内增殖等一系列过程的表现。肿瘤细胞常以直接播散(组织浸润)、血管渗透、淋巴管渗透、浆膜及黏膜面蔓延等方式向周围组织进行浸润。恶性肿瘤具有很强的浸润性,对于肿瘤浸润程度和侵及范围的确认,直接关系到肿瘤的分期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间接影响到预后评估。在肿瘤侵及范围的确定中,影像学检查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仍是最常用的手段。
常规CT检查对侵及范围的分析主要是通过观察肿瘤邻近解剖结构的变化、密度的异常等,因此对于肿瘤早期侵犯所引起的密度和结构改变尚不明显时的判断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能谱CT检查,通过敏感的能谱曲线工具[1],可以察觉早期癌周结构密度的异常,同时可以和正常结构进行比对,一旦发现异常改变,即可明确诊断。众所周知,正常脂肪组织的CT值为负值,在能谱曲线中,其CT值与不同的单能量水平的关系呈正相关。能谱曲线反映组织在不同能量水平下的质量吸收系数。当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被恶性肿瘤浸润后,其正常的脂肪结构被肿瘤细胞所取代,发生质的改变,丧失了正常脂肪所拥有的特性。因此其能谱曲线不再像正常脂肪一样表现为正相关,会逐渐趋于平坦,甚至呈现负相关。这种简洁、直观、有效的判别脂肪组织是否被恶性肿瘤浸润以及浸润程度的方式有利于为临床疾病的分期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合理的依据。
(吕培杰 耿尚文)
[1]林晓珠,沈云,陈克敏.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8):798-8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