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
郭永征
一、简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 ic hemorrhagic fever,EH F),病原体为汉坦病毒,传染源为鼠类。其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亦可母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冬春多见,四季散发。
二、病理生理
汉坦病毒除直接致病外,其所致变态反应亦可参与发病。其因致全身小血管损害,引起出血、血管渗透性高以及血浆外渗致低血压,肾血流不足、免疫损伤、间质水肿、出血、肾小球微血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激活导致急性肾衰竭。另外,可有心肌纤维变性或断裂,脑垂体前叶出血、坏死。肺、肝、肾、肾上腺、脑、胸腺、淋巴结、胃、肠、胰腺组织及其毛细血管内皮均可检测到病毒抗原。本病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5期经过。有的病例可表现为越期或几期重叠,病情变化多端,因人而异。但多尿期一般会出现。
三、诊 断
根据临床特征性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是诊断本病的基本依据。一般来说,本病有5期临床经过,但较多病例会出现多期重叠,病程划分较困难,故注意各期的特征很重要。①发热期:渗出、出血体征显著,如头痛、腰痛、眼眶痛和球结膜水肿;颜面、颈、胸部皮肤充血甚或表现为“醉酒貌”;腋下或胸背部皮肤可见条索状或抓痕状瘀点。②低血压休克期:血浆渗出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 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参与病变,如原发性休克时,血压下降,皮肤温度先暖而后转为厥冷,尿少;如持久组织灌注不佳,诱发发绀,并发D IC,加重肾衰竭,并有脑水肿以及呼吸窘迫等。③少尿期:可发生于低血压休克期后或者两期发生重叠。少尿指尿量少于400mL/24h,无尿指尿量少于50mL/24h。有呃逆、头痛、昏迷、抽搐、出血表现,甚至颅内出血、呼吸频率快或深大、腹水、脉洪、脉压差大、心率快、心律失常、低钾、高钾或脑水肿。④多尿期:多发生于起病第9~14天,该期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每日尿量增至2000mL提示进入多尿期,多尿后期尿量可达4000~8000mL。由于血容量不足或电解质失衡易继发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⑤恢复期:尿量降至2000mL/d,少数患者遗留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垂体功能减退或心肌受损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增高,重症患者常呈类白血病反应;有异型淋巴细胞(发病第4天起)。②尿常规:尿检可见蛋白尿与管型,尿蛋白动态性增高,部分尿中见膜状物。③血清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特异性的IgM、IgG抗体阳性,或间隔一周双份血清IgG滴度升高4倍。④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上升。⑤D IC检查:发热期血小板下降;出现D IC时,血小板<50×109/L;高凝状态时,凝血时间缩短,消耗性低凝致纤维蛋白原下降,凝血酶原激活时间以及凝血酶激活时间延长;纤溶亢进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升高。
(三)流行病学史
在本病的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发病,发病前1个月内曾去过疫区,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史。
四、治疗
综合性对症治疗,特别注意对休克、出血和肾衰竭的治疗。
(一)发热期(www.xing528.com)
①一般治疗: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外力损伤,保护肾脏,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饮食以及对症支持治疗。②抗病毒治疗:发热5~7d内使用利巴韦林0.5g/12h,加入10%萄糖液中静滴,持续使用7d。③减轻外渗:输注液体量以每日1000~2000mL或前日尿量加1000mL为限。静脉滴注并根据体温、血压及时调整,要充分考虑低血压期的先兆。液体以等渗液和盐水为主,亦可用平衡盐液或葡萄糖生理盐水。平衡盐液的成分、pH及渗透压近似细胞外液,如复方醋酸钠注射液(每升含NaCl5.85g,CaCl20.33g,醋酸钠6.12g,KCl0.3g)。④改善中毒症状: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中毒症状重者可予地塞米松或者氢化可的松;禁忌使用强烈发汗退热药,避免血容量的进一步减少。⑤预防DIC:监测凝血功能,可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静滴,以减轻血液黏滞。
(二)低血压休克期
积极扩容,注意纠酸。需妥善安排入液量,必要时应定时床边评估,以免入液量过多而加重少尿期肾脏负担。①快速扩容稳定血压:晶体液与胶体液相结合,早期、快速、适量扩容,常用溶液为低分子右旋糖酐。首次可用200~3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快速滴注,争取1~2h内血压回升,4h内血压稳定,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左右。一般每日输注500~10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必要时,可配合用平衡盐、5%葡萄糖盐水、葡萄糖液等,每日补液总量一般不超过2000~2500mL。②调整血浆胶体渗透压:20%白蛋白10~20g/d静滴或者血浆300~400mL/d;鉴于本期血液浓缩,不宜应用全血。③纠正酸中毒:监测血气,首选5%碳酸氢钠溶液纠酸扩容,每次60~80mL,24h用量不超过320mL。④改善微循环:针对血压不稳定者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山莨菪碱0.3~0.5mg/kg体重静滴、多巴胺10~20mg/100mL静滴等。
(三)少尿期
少尿期要注意内环境平衡。①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要先确定肾衰竭的性质。如尿液相对密度>1.20,尿尿素氮/血尿素氮(尿Bun/血Bun)>10∶1,应考虑肾前性少尿。如先输注20%甘露醇125mL,观察3h内尿量,若尿量未超过100mL,则考虑肾实质损伤,应严格控制入液量。每日补液量为前一天尿量与呕吐量之和再加500~700mL。输入宜选高渗25%葡萄糖溶液。输注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时,可先给予50~80mL静滴,如输注后未见呼吸好转可考虑再给。②利尿:少尿初期可临时应用20%甘露醇以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肾间质水肿;常用利尿药为呋塞米,用量由小逐渐加大,20~200mg静推;扩张血管可应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5~10mg静滴、山莨菪碱10~20mg/12h静滴。③透析:适用于少尿或无尿、对甘露醇或者呋塞米无利尿反应、明显氮质血症、严重出血倾向、尿毒症、严重高血钾、进行性酸中毒及高血容量综合征患者。透析的适应证:少尿持续4d或者无尿24h,并且有以下症状之一者:血尿素氮>28.6mmol/L;血尿素氮每日升高>7.14mmol/L;血钾>6mmol/L;心电图见高钾的高耸T波;脑水肿;高血容量综合征(体静脉充盈、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面部肿胀及心率快)。④出血明显者需输给新鲜血或者血小板。⑤抽搐的治疗:抽搐的常见原因为尿毒症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除给予病因治疗外,抽搐发作时,立即缓慢静推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5%苯妥英钠5mL;持续抽搐发作者可在心电监护下,将异戊巴比妥0.2g稀释后缓慢静推;反复抽搐发作者可加用盐酸氯丙嗪、异丙嗪、盐酸哌替啶各25mg于葡萄糖液中静滴。
(四)多尿期
①多尿早期的治疗同少尿期。②稳定内环境:量出为入,口服为主,静脉补液为辅,注意补钾。③防治继发感染:以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多见。
(五)恢复期
营养支持,注意休息。
(六)并发症治疗
①消化道出血:根据出血原因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止血措施,并给予补液支持。②心力衰竭、肺水肿:限制液体量、强心、利尿及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等。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纠正肺循环障碍、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肺水肿、控制感染、呼吸机呼气末正压给氧。④呼吸道和(或)泌尿道感染:预防并检测感染的发生、应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⑤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水肿、颅内出血、呼吸衰竭。可进行降温、解痉、镇静等一般治疗,利尿剂、甘露醇、皮质激素等脱水降颅压,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透析治疗。⑥自发性肾破裂:立即给予止血、输血、纠正失血性休克等内科治疗,必要时转外科行肾破裂修补术及病肾切除术等。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上册).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美]Goldman Bennett.西氏内科学:传染病学.第21版.王贤才总主译.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3.
3.李兰娟.传染病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马亦林.传染病学.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