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的鉴别诊断
赵 宏
一、简述
正常情况下,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肋弓包绕,一般情况下很少触及;但在小孩、女性及其他瘦弱人群偶尔能触及脾脏边缘,质地柔软,无压痛。除上述情况外,若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可考虑脾大。B超检查脾脏厚度超过4.0cm,或肝脏CT提示脾脏大于5个肋单元应考虑脾大。
二、常见原因
脾大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此处讲的脾大主要指病理性脾大。病理性脾大常见的原因可以是感染性脾大和非感染性脾大。
(一)感染性脾大
1.急性感染性脾大
急性感染性脾大时,脾脏多为轻度反应性肿大,一般肿大程度轻,脾区可有轻度叩击痛,脾脏质软,轻度压痛。当原发病灶被控制后,脾脏可逐渐恢复正常。其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恙虫病、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和回归热等。
2.慢性感染性脾大
慢性感染性脾大有慢性基础疾病,长期低热,部分可有畏寒、高热、腹痛等明显症状。某些慢性感染可致肝硬化;继发性门脉高压也可引起脾大,病情反复,脾脏可持续性增大,质地偏硬,部分可伴随脾脏功能亢进引起相应症状。其常见病因包括结核、血吸虫病、真菌病、黑热病、疟疾、梅毒、真菌和布鲁菌病等。少数情况可见脾脏脓肿或肉芽肿形成。
(二)非感染性脾大
1.溶血性脾大
一般为轻、中度肿大,有贫血、黄疸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网织红细胞增高及骨髓幼红系细胞明显增生活跃、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及尿胆原增高。应用51 Cr标记红细胞检测红细胞半衰期小于15d。
2.瘀血性脾大
早期脾脏质软,不易触及;后期可出现质韧。其常见原因包括慢性心力衰竭、肝硬化、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及斑替氏综合征等。
3.结缔组织病
其常见原因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嗜酸性肉芽肿、结节性多动脉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代谢性疾病
其常见原因包括脂肪肝、黄脂瘤综合征、高雪氏病及勒雪氏病。
5.肿瘤性脾大
其常见原因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中,良性肿瘤包括囊肿、血管瘤、错构瘤及淋巴管瘤等;恶性肿瘤包括实体性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实体性肿瘤包括原发性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其中,原发性恶性肿瘤非常罕见,转移性肿瘤原发灶可以是全身各个器官的,血行播散为主的主要有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大肠癌、胃癌、前列腺癌、肾癌、宫颈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而以淋巴播散为主要途径的多见于腹腔脏器,常伴腹主动脉旁或脾周淋巴结肿大。
血液系统疾病包括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疾病。其中尤以恶性淋巴瘤更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热、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脾脏多见轻、中度肿大,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及骨髓涂片可发现R-S细胞或淋巴瘤细胞。而白血病又有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之分。急性白血病多为急性起病,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等症状,脾脏多呈轻度肿大;而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随着病情发展,可见巨脾。外周血检查可见未成熟早期白细胞,骨髓象可见大量原始细胞或幼稚白细胞。一般根据外周血象及骨髓穿刺检查可区分各型白血病。
三、脾大的临床分度(www.xing528.com)
临床上,脾大常分为轻、中、重三度。脾下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脾大;超过2cm而在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脾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为重度脾大,又称为巨脾。轻度脾大常见于急慢性肝炎、伤寒、急性疟疾、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中度脾大常见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黑热病、慢性疟疾和骨髓纤维化等;巨脾表面光滑的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表面不光滑的可见于淋巴肉瘤、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囊肿和脓肿等。
四、脾大的影像学检查
脾脏位于右上腹后外上,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脏器,是超声、CT、M RI容易显示的器官。常规检查技术包括X线、超声、CT和M R I检查。
脾大检查以超声为首选。正常情况下,脾脏厚度超过4cm或长度超过11cm为脾大。在CT下,正常情况下脾脏小于5个肋单元;若大于5个肋单元考虑脾大。在钙化、气体、脂肪组织等方面,超声、CT和M R I检查三者敏感性相当;但在某些细节方面,CT和M R I是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
五、常见感染性脾大疾病的诊断方法
除依据临床表现外,常见感染性脾大疾病的诊断可做下列检查。
1.伤寒
伤寒的肥大反应在发热第一周末即阳性,结合稽留热、缓脉、中毒表现、玫瑰疹、白细胞减少及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等。
2.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发病前与家禽或畜产品、布鲁菌培养物有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肌肉关节酸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等。本病玻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血液或体液分离到布鲁菌,血清学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IA)滴度1∶100(++)即可确诊。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发热,持续肝炎,广泛淋巴结病,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葡萄膜炎,间质性肺炎,组织或周围血测到EB病毒DNA,H IV检测阴性。
4.脾结核
脾结核早期无症状,随脾大感左季肋部深重感,疼痛伴贫血、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胃肠道出血,少数有类白血病样反应。重症脾结核高热呈疟疾样发作,部分表现为多血症,故有人称脾大、发绀和多血症是脾结核的三主症。血沉多加快,血三系减少,伴脾亢时骨髓增生,PPD阳性;CT平扫见稍低密度或等密度且高于水密度的病灶,增强后不强化。肝门、胰周及邻近大血管周围见多发淋巴结肿大,呈融合趋势。结核性淋巴结肿大的特征是淋巴结增强环状强化,内缘光滑,中央无强化,脾内散在性斑点样或小结节状钙化灶。
5.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肺炎,皮疹。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减少、ALT升高、甘油三酯正常及凝血功能异常。骨髓涂片成熟红细胞或较成熟组织细胞增多,有吞噬现象,吞噬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粒系、红系和细胞三系比值大致正常。
1.李宗芳.张澍.脾脏的基础研究进展与展望.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1):1-6.
2.董永红.吕云福.脾功能亢进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4,31(4):234-237.
3.Raibon E,Sauve Y,Carter D A,et al.Microglial changes accompanying the promotion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 axonal regeneration into peripheral nerve grafts.JNeurocytol,2002,31(1):57-71.
4.许树长.陈胜良.消化系统感染病.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马德胜.脾脏疾病与临床.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
6.贝政平,蔡映云.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