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性十足的“钢铁侠”
特种钢虽然隶属于钢铁行业,但由于成分的复杂多变导致了性能上与其他钢铁产品的巨大差异,进而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铁路(图9)、航空航天、船舶(图10)、国防军工等重要领域。特种钢产品的生产对原料、设备和工艺均提出了很高要求,其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已列为我国“十二五”时期政策重点扶持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
图9
特种钢按成分和质量可分为特殊质量非合金钢、特殊质量低合金钢、特殊质量合金钢和不锈钢。特种钢的交货状态可以是棒材(图11)、线材(图12)、板带材和管材(图13)。其中棒线材占大多数,在我国超过60%板带材和管材分别用于生产各种合金钢板和钢管。
图10
图11
特种钢按用途可分为结构钢、轴承钢、工具钢、模具钢、弹簧钢、冷镦钢、特种合金等。特种钢对质量及性能的要求十分严格,使其产品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核能、军工产品等特殊领域。
世界主要特钢生产国有瑞典、 日本、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它们占全球90%以上特种钢贸易份额。需求拉动特钢业大发展。我国特种钢产业近十几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壮大快速发展。2009年全年特钢产量346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5%~20% 。
图12(www.xing528.com)
图13
目前国内主要的特钢企业有32家,承担我国60%以上的特钢生产任务。处龙头地位的有东北特钢、中信特钢、石钢、宝钢特钢和淮钢等5家大型综合性企业以及太钢(不锈钢)、舞钢(合金钢板)、天管(钢管)等3家专业化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东北、华中等经济活跃地区,与特种钢市场需求分布相适应。随着中西部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特种钢也将得到持续发展。
特种钢已被列为我国七大新兴产业中,未来随着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以及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种钢的应用领域将持续扩展,需求量也将快速增加。政策的推动正是基于行业本身较大的发展前景,也进一步推动了全社会对特种钢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新兴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特种钢生产企业有望在相当长的时期处于高速成长的过程中,我国特种钢品种和质量都将提到显著提升。
“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全面进入经济转型阶段,特别是作为被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七大新兴产业,特种钢需求将会迎来重大发展并拉动特种钢行业新一轮的高速增长。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也表明,我国特钢需求将加速增长。随着中国逐渐进入工业化后期,粗钢市场需求已接近饱和,同时钢铁消费结构也会向工业用钢和高端用钢倾斜,特种钢行业将因此而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钢材构成是汽车最重要的材料,占车身重量的70%以上,其中特钢占比超60%。强劲的汽车业需求将持续拉动特种钢行业的增长。以机械加工行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占有重大比例,是制造业升级的核心,也是特种钢消费的大户。其中零部件自主化是机械加工业“十二五”改造升级的关键,相关材料的开发也定会加强,特种钢行业将大大受益。高品质特种钢作为新材料的重点领域之一,还会享受到其他新兴产业带来的巨大拉动效应,高端装备制造是未来驱动高端特种钢发展的核心动力。
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双重作用,特种钢价格近年来表现出强劲上涨趋势。特种钢类企业整体的盈利情况近年来也一直好于普钢类企业,这在高成本定价的2010年表现得尤为突出,特种钢行业正是因此而受到各方的普遍关注。
由于特钢复杂的原料配比、先进的工艺要求,使得特种钢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要求更高。但由于我国企业普遍不高的研发能力,在技术进口受限后,未来的产品研发难度逐步增大。从产品看,高端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特种钢产量占粗钢产量比例偏低。世界强国特种钢产量占粗钢总量比例都在15%以上,其中瑞典、 日本、德国分别达55%、 21%和24%,而我国只略高于6%,仅相当于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时的水平。在特种钢产品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合金钢占比我国仅为4.9%,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内32家主要特钢企业中,普钢和优钢产量占比接近70%,真正属于特种钢的不到30%,无论是特种钢行业还是特种钢企业都呈现“特钢不特”的现象。
具体到品种上,我国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等中低端产品超过了总量的一半,而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的工模具钢、高速钢、镍基合金、高温合金、高合金钢等重要产品产量极小。在同一品种中,我国所产的也大多是低档劣质的“大路货”。同时,板材产品中多是普钢和优钢,剔除掉量大的沙钢和太钢后,剩下30家的产品结构与日本相差悬殊。供应不足造成了我国每年对特种钢板带材的大量进口。以2010年为例,我国全年共进口特种钢306万吨,各类中厚板、薄板、钢带占特种钢进口总量的79%,在进口金额上也占到77%。进口替代的紧迫性日益显现,已成为我国特种钢供给自主化的重大关注点。进出口量和价格的比较显示,几乎所有品种的进口平均单价均高于平均出口单价近60%,说明我国进口的多为高附加值、高档次产品,出口的多为低端产品,反映出我国特种钢生产结构不合理及高端供应能力的不足。高端供给的不足反映出装备、技术的落后以及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严重欠缺,由此更需加强产业政策的指导和扶持力度。随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必将大大提高我国特种钢产业的研发与生产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