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分析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定准视角,便于叙述
叙述的视角,就是作者以何种口吻、身份在文章中出现。只有按照题目给定的身份和角度,才能准确概括主要问题,恰当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方面无须多述,但考生必须注意,因为近年申论考试中出现过这方面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例子。
以下是一位考生完成【2004某省申论试卷】第2题的答卷:
就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印刷总公司一案所反映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案:
(一)鉴于此案已进入二审程序,该市中级法院应依法予以审理。我国法律中有集体诉讼的制度,故多方利益可以在法定的程序中予以协调(另外法院考虑:此案的审理会对其他案件造成影响,这是必要的,但因为我国不实行判例法,故法院所考虑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
(二)此案历经二审仍未解决,双方继续向上反映,可依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走申诉或人大监督的程序(在此之前,二审法院尚未判决时,不宜由政府或其他机关插手此事)。此时,可以设立类似于听证的程序予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1.当事人申请。2.由主管机关公布此申请,并规定期限,让与申请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各方申请参加,逾期未申请者视为放弃权利。3.主管机关公布涉及此问题的当事人及各方参加人,并公布解决问题的日期。4.各方陈述自己的态度及理由。5.主管机关综合各方利益对此做出处理决定。
(三)其他类似问题参照此办法解决。
这是一份不得要领的作答材料。考生没有向政府机关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而是另起炉灶对有关法律问题加以解释,对法院为何审理案件进行评议。考生根本不顾自己的“虚拟身份”,而是一味地讲自己有所了解的专业知识,这样做和申论测试的基本要求相去甚远。
申论,要求考生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大多属于行政公务方面的问题,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一般性工作问题。申论要检测的是公务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不是检测独占的专业化的知识。
二、交代要素,要而不繁
要素包括人物、事情、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其中,人物和事件是叙述的核心,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有中心、有实体。在叙述中,它们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以忽略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环境和舞台,对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通常的叙述中要将时间、地点交代清楚,但有时也可以巧妙地省略。原因和结果是事件的起讫点,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完整,交代才清晰。在这些要素中,交代时要简略,要突出其与人物、事件、中心的联系的一面,而对于人物和事件,则要进行细致的叙述,因为这二者是叙述的核心、重点。
三、理清顺序,组织有序
材料有了选择和加工,要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表现主题或中心,就还需要一定的顺序来组织,这样,才会给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感觉。安排得巧妙,还会产生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效果。一般说来,申论作文的写作可以以时间为序,也可以以空间为序。
以时间为序常有这样的方式:
(一)顺叙:指按照人物成长过程或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展开叙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按时间先后来进行叙述。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式。按照这种方式来叙述,文章的层次和段落符合事件的阶段性发展顺序,读来使人感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有条不紊。
但是,这种叙述方式处理不好又容易成为平铺直叙,给人以陈旧、平冗的感觉。要避免这种现象,就一定要处理好文章中材料的详略,使重点突出、繁简得当,同时在必要的地方插入一些细致的描写,融入一些精练的抒情或议论,这样,就可以避免轻重不分、一叙到底的现象。
(二)倒叙:指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的片段提到前边来叙述,然后再从头至尾来展开记叙。倒叙的运用,可以通过强调结局来突出主题;也可以通过强调某一片段吸引读者,产生悬念,从而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增强吸引力。考生们在运用倒叙的时候,要选择需要强调的过程片段,要注意由倒叙向顺叙过渡的衔接。
(三)插叙:指在原来叙述的过程中,出于表达和构思的考虑,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与当前叙述无时间承接的另一段叙述。插入总是与顺序结合在一起使用,没有顺序,何来插叙?因而插叙往往是顺序的中断,插入后又回到原来的顺序。插叙的内容,可以是在现在时间外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对当前叙述内容的注释、补充、对比、说明等等。适当的插入,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可以使情节发展集中紧凑而结构又富于变化。同样,插叙的时候要注意到交代清楚插叙的起止点,衔接过渡的地方要自然、连贯。
(四)补叙:指全篇或一篇中某个故事、事件叙述完结之后,对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重要的片段的补充叙述。补叙的主要特点,从位置上看,它是主要情节叙述完之后的叙述;从内容上看,它叙述的是情节的某个片段,只不过位置后移了;从作用上看,是对主要情节片段的补充、交代。插叙与补叙的区别在于:从内容上区分,插叙可以叙述事件本身的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与当前叙述有关的另一些内容,而补叙则不能叙述另一些内容,只能叙述位置后移的某个事件片段;从形式上区分,插叙后必须顺叙下去,不能就此终结,而补叙后的这一事件则可告结束,可以终结。补叙的作用是兴起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五)平叙:平叙是平行叙述的简称,指分别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平叙可以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叙述一件,再叙述一件;也可以是将几件事交叉叙述。用这种叙述方法,可以把错综复杂的事情叙述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这种叙述方法也称为分叙。(www.xing528.com)
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事件发生的时间前后和内在联系。
四、突出主旨,纲举目张
对于一般的写作,中心主旨鲜明突出更好一些。在概括时,要处处从表现中心主旨的角度去考虑如何选材、如何组材、如何叙述、如何确定繁简重点等,这已属于整篇文章的构思。要构思好一段概括材料,大家应该学会如何运用线索来选择、组织、加工材料,怎样通过线索的穿插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纲举目张,更好地表达中心。
五、其他要求
从特定材料中提炼观点,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和灵活的运用。而运用的成功与否,则依靠作者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和分析概括能力或思维能力,因而关键是平日的素养。从材料中提炼或确立观点,力求达到三种境界:
(一)求准。这就要善于进行发散思考和连类比较,即不但对材料本身作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和权衡,而且将类似的材料拿来进行斟酌比较,从而找到对材料来说最为恰当、中肯的理性概括。试看下面的例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材料二】我在大学二年级读书时,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一堂选修辅导课,教师是从另一所大学请来的。周末下午学生活动多,都没心思上课,我去教室换鞋,准备参加足球赛,这位老师以为我来上课,便一字一句地说:“一个人,我这课也要上,不能辜负你。”此时,我只好坐下来听课,整个教室只我一个学生,他教书一丝不苟,讲课声音沉着而洪亮。下课了,他拍拍身上的粉笔灰,向我点点头,夹起教案走了。
【材料三】一位年轻的女护士,第一次给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当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直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女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外科专家,她说:“大夫,我们用的十二块纱布,你只取出十一块。”
“我已经取出来了。”专家断言道。“手术已经一整天,立即开始缝合伤口。”
“不,不行!”女护士高声抗议,“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十二块纱布。”
外科专家不理睬她,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女护士毫不示弱,她几乎是大声叫起来:“你是医生,你不能这样做。”这时,外科专家冷漠的脸上才浮起一阵欣慰的笑容,他举起左手心里握着的第十二块纱布,向当场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合格的助手。”(节选自金平《创造奇迹的品格》)
材料一是一句名人名言,材料二讲的是大学里的一堂课,材料三讲的是一次手术。三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和共同点,是什么呢?经过仔细分析,我们知道,用一个关键词就可以把三个材料联系起来,这就是:良心,或者说是道德。
试想那位大学老师上的不只是平常的一节课,但这是一堂足以体现他人格的一课,是真诚地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对待人生的一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应该辜负别人的信任和尊重,都不能用搪塞敷衍的态度对待同志、对待工作。良好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表现,不仅是社会的良心,而且是国家的原动力,是一种民族精神与意识的集中体现。一个人,正直的品格不需要多少特殊的举动,品格如水,流淌在他日常的行为里。人世间除了权力、金钱、声望、暴力之外,还有一个给人成功的秘诀。有了它,一个人的潜能可以尽大可能施展出来。这不是别的,是创造奇迹的品格——正直。正直的品德乃无价之宝,智慧只能证明你的才华,只有正直才能体现你的德行。有恶德败行的人即便有经天纬地之才,谁又能欣赏和重用他呢?而高风亮节的人,人们都愿与他共事。没有正直的品格和老实的作风,无论做什么都难以有所成就,即便靠侥幸可能头角崭露,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二)求深。这就要进行寻根究底、掘井及泉的思考。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敢于和善于不断否定自己的结论。元代陈泽曾在《文说》中引用戴师初这样一段话:“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一个复杂事物,包括复杂材料,人们很难一次认识清楚,更别说深刻,大多要有一个分析——认识——再分析——再认识的过程,方避免肤浅,达于深刻。试看下面的例子,分析文中反映的主要观点。
【材料】挪威人捕沙丁鱼,抵港时若是活鱼,卖价比死鱼高出许多。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它活着抵港,但种种努力都归失败,只有一艘船却总能带活沙丁鱼回到港内。他们的方法很简单:鱼槽里放进一条鲶鱼。原来,鲶鱼进入鱼槽后,因环境陌生而四处乱游,挑起摩擦,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快游动,这样一来,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到达渔港。此现象即为“鲶鱼效应”。(节选自蒙卫军《“鲶鱼效应”》)
显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于沙丁鱼与鲶鱼本身,必须往深处分析:
一槽沙丁鱼相安无事,放进一条鲶鱼便引起摩擦与不安,出乎意外的是这种躁动不安引起的冲撞与运动给槽里所有的鱼增强了生命力。再联想到“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的道理,明白生物体在不断地运动与冲撞中延长了生命,增强了自身的生命力。家兔虽饮食无忧,然而,一般寿命不过十年;山兔虽有猎人捕杀,猛兽追逐,其寿命竟达三十年。正如伏尔泰所说:“生命在于运动”。到这里,分析已经比较深入了。如果联系实际继续分析,我们还可以这样深入下去:
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招聘来有“回天之力”的科技人才,引进外国进口的成套的先进设备,引进外国投资,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就等于在企业的沙丁鱼槽里放进一条“鲶鱼”,给企业注入了活力,使企业起死回生,充满勃勃生机。建经济特区也是增强竞争机制的成功的尝试。深圳特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引入竞争机制是经济起飞的关键。国际上存在着以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市场经济就是刺激计划经济的鲶鱼。显然,这样的分析是很深入的,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三)求新。这就要调动创造性思维能力,善于做变角思考和逆向思考。对于没有立意限制的材料议论文来说,从材料中提炼出并作为行文论点的观点,不一定非材料的基本观点不可。从材料中取其一端,加以生发,甚至与材料本来的观点唱唱反调,只要言之成理,往往能写出新意,给人启迪,从而也提高了文章的品位。但并非每份材料都可以标新立异,故宜慎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