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的模糊与融合——从跨界设计谈服装设计教学的发展趋势
/邹璐
(湖北美术学院 服装设计系 教师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跨界设计除了极大丰富了时尚界的设计宽度之外,对于现代设计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当今服装教学中应该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知识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足,让学生学习建立自己的设计观念和表达方法。
关键词:跨界;服装设计;教学方法;知识结构
近年来时尚界最热门的词应该归“Crossover”莫属了,“Crossover”可以翻译为“跨界、交叉、融合”,形容非同一领域事物的合作与交融,让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擦出灵感火花和创意巧思。在服装界,除了服装设计大腕纷纷为酒店、名车等奢侈品进行设计之外,越来越多的明星、模特儿等非专业人士也与成衣品牌携手,推出自己的个人服装系列。
跨界设计除了极大丰富了时尚界的设计宽度之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亦认识到这些变化对于现代设计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需要胜任不同角色,不仅仅只是用一把卷尺、一把剪刀、一支画笔就完成你的设计。所以,对于现代服装设计教学知识结构,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足,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闭门造车,而是更多地练习如何建立自己的设计观念和表达方法。
1 服装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跨界设计
跨界行为其实并非是现代的产物,在历史中早有先例。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画家达·芬奇是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生物学、数学、地质学等多种学科。这样的通才在艺术发展史上数不胜数,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来说,最常见的跨界设计如家居装饰设计、广告摄影设计、展示设计等从20世纪50年代就屡见不鲜了。服装设计和其他艺术之间互相汲取着创作的灵感,向世人展示着一件件充满诱惑力和令人思考的作品。而服装设计常跨界合作的艺术门类一般从灵感源分为两个大的类型。
1.1 时尚的精神表达
正如时装大师汤姆·福特所说的“时尚不仅止于服装”,服装设计仅仅是时尚行业中的一环,其他的包括家居装饰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平面设计、摄影等都是与之关联紧密的行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在于都需要以设计师本人敏锐的时尚触觉和独特的表达手法作为主导。
卡尔·拉格斐除了作为Chanel主要设计师在服装界赫赫有名之外,他还是一位时尚摄影大师,一直坚持亲自掌镜为品牌拍摄宣传资料和海报,其作品还频频登上VOGUE等时尚杂志,在当今时尚摄影界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图1)。
图1
另一位时装大师乔治·阿玛尼将其对面料的敏感,充分体现在他家居设计系列中。他认为家居用品与人沟通是通过触觉来实现的,所以家居用品的材料非常关键,充满东方情调的奢华的亚麻、绸缎、羊毛以及精致的刺绣都被他充分利用,完整的表达了Armani式的审美风格。
除了广告设计、家居设计等之外,展示设计作为服装品牌营销的一个关键点,也当代是服装设计师所必须掌握的艺术门类。而展示设计在近年越来越受到中国服装企业的重视,陈列师亦成为热门行业,而除了大品牌能专职聘请职业陈列师之外,陈列师大部分还是由设计师来担当。
1.2 型的美感体现
除了一些和服装关联明显的艺术门类之外,近年服装还频频与一些看似与光鲜亮丽的时尚界格格不入的艺术形式激发出火花,这些艺术形式往往是从型的美感上与服装发生共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建筑设计。
德国美学大师黑格尔曾经如此界定两者的关系:“服装是流动的建筑。”这句话一直被结构派的服装设计师奉为圭璧。纵观历史发展,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当时的建筑和服装,两者在风格上相互辉映,映射出当时的流行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哥特风格时期,尖塔高耸营造出神秘的宗教感,受其影响,欧洲服装造型经常使用尖锐和纵向直线,甚至连鞋、帽、头巾都是尖头形状的。除此之外,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等风格都在建筑和服装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从设计角度来说,由于建筑和服装基本上都是由二维的材料制成,所以这两个行业在寻找构型技巧、轮廓外观和材料特性的表现方法时会有很多互相借鉴和共通之处。近年来,建筑师采用了诸如穿插编结、打褶、悬垂、镂空刻花等方式来为他们的建筑设计独特的外观,而服装设计师们也纷纷从建筑中借鉴结构变化和立体造型,来探索新的廓型和整体的结构美感。
著名的Office dA建筑设计事务所在其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肌理表现,而其设计师也直言参考了采用了服装设计中打省、压褶的方式来处理材料与结构,以达到内部空间与外层表皮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图2)。
图2(www.xing528.com)
服装设计领域中的建筑化探索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从Christian Dior的“New Look”到Balenciaga的简洁而硬朗的壳形廓型(图3),都是“建筑派设计风格”的经典作品,这些设计师都拥有建筑学的教育背景,却始终在服装设计领域中进行关于结构、材料、廓型等方面的大胆探索。
图3
2 跨界设计对服装教学的启发
行业细分化曾经是作为工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存在的,这对于技术发展来说无可厚非。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获取更大范围的信息,对于自己本专业的跨界研究和表达看似正变得越来越容易,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也越来越多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创造出当代的设计文化风格,亦成为当下最显著的文化符号。
对于一位服装设计师来说,需要具备一定艺术家、社会学家和商业决策者的素养,现代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它带来服装设计师的身份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当然这也对服装设计的学生和教育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关注本专业学科学习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所以对于服装教育工作者来说,改进教学思路和调整补足课程的知识结构迫在眉睫。
2.1 提倡“用”的思考教育方法
从关注跨界设计作品中,笔者得到最大的感悟是从建筑设计到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领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解决一个当下存在的问题。所以,设计并不只是外观的问题,这也给跨界设计提供了最关键的可能性,如何打破专业的界限,需要我们明确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观念,确定实质性工作内容。
目前中国教学中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输占学习的大部分,学生仍然保持着“教什么学什么”的习惯,独立思考和延伸学习的能力很欠缺。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不是“学什么”,而是“如何学”。因此,建议在课程安排中加入“设计方法学”一类的课程。教师可以将设计方法的概念导入设计课程,首先让学生明确做好设计的前提,继而着手做设计,慢慢学会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观念,这样才不会出现盲目和无用的设计。
2.2 调整知识结构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杉浦康平是这样形容他的设计哲学:“早年我在做建筑师时,不只是关注建筑的结构,甚至会设想房间墙纸的颜色。我体会到,音乐、建筑、绘画等都只是设计的一个方面,只有把这些方面都掌握好,才能让自己的手握成一个拳头,让自己的设计具有力量,所以,我还在不断学习。”
大师都是秉承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对于学生来说,要拓宽个人眼界和知识宽度就更加有必要。为什么有些学生一提到设计就脑袋空空,无从下手?因为自身积累太少,无法有所发挥。目前国内服装设计专业在发展中已经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展示设计、营销管理、平面设计等服装相关行业的课程都渐渐被引入了课程安排,能接触其他专业的选修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除此之外,笔者还认为在课程中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在设计课程中多组织一些不同艺术与服装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比如建筑、工业设计与服装的型、平面设计与服装纹样等专题分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其知识结构,引导他们自发地去认识和了解其他艺术门类。
3 结语
在同一个时代和文化背景之下,现代设计越来越多地具备相同的文化意义,美学、文学和工程学蕴涵等。现代服装设计师不单单只是设计一件衣服,而是传达一种个人独特的审美感受,一种对生活及美的认识,这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都是相通的。因此,自身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然后去完成工作。
通过对跨界设计的解读,笔者认识到了灵感来源于设计师长期的知识信息的积累,不仅限制于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接受大量外界信息来完善自己已有思维的特殊性。只有广采博收,才能有所突破。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自身不断完善自己外,还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有益的引导作用。
[1]陈旭东.对话陈旭东——跨界:建筑学的自由[J].建筑与文化,2008(6):30-31.
[2]陈颖.跨界——陈颖—秀城设计作品选[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3-5.
[3]杉浦康平.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的半个世纪[M].杨晶,李建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47-79.
[4]郑建启,李翔.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