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多元群体性:少数民族服饰神兽纹样展现

多元群体性:少数民族服饰神兽纹样展现

时间:2024-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论少数民族服饰神兽纹样展现的多元群体性/李中元摘要: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纹样中,神兽是频繁出现的一个主题。这一现象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各少数民族在服装文化中所表现的动物崇奉心理。凤纹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纹样中和龙纹一样运用非常广泛。少数民族氏族部落中,女性与男性享有相同的自由与权利。

多元群体性:少数民族服饰神兽纹样展现

论少数民族服饰神兽纹样展现的多元群体性

/李中元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纹样中,神兽是频繁出现的一个主题。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动物崇拜图腾,但其展现的文化特性呈现出同一特性,这些被崇奉的不同动物图腾与人同体相随,休戚与共,人与自然不分,可以说少数民族服饰上的神兽纹样展示了服装设计艺术的最高的境界——天人合一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饰;神兽纹样;多元群体性

少数民族服饰各异、绚丽多彩,衣饰上各种精美绝伦的图案也精湛异常。这些图案中有动物、植物图案,也有一些自然对象的变形纹和抽象图形。其中,动物纹样是在少数民族服饰纹样中出现最多的一个主题,而人物和植物就很少单独作为主题。这一现象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各少数民族在服装文化中所表现的动物崇奉心理。不同的民族所崇奉的对象各有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与汉民族同种类动物的形象大不相同。

1 不同民族的动物图腾

一般说来,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动物崇拜图腾。动物崇拜的图腾常常伴有与之相关的神话与传说。例如,彝族以黑虎为图腾,这种观念深深地渗透到彝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彝族的衣饰离不开虎。在楚雄大姚花区,彝族俚颇支系妇女的服饰从上到下都是横条纹,乍一看像一身虎皮。在彝族的儿童用具如兜肚、童鞋、襁褓等中,均绣有虎形图案。凉山彝族以生皮制成的护身铠甲上饰以染绘图案,每单元图案的中心绘有龙蟒等纹饰,四周为箭头,并以云纹为边饰。白鹤图案在彝族服饰中有时也会出现,这源于彝族对白鹤的崇拜。彝族服饰上的狮子纹饰、松鼠纹饰、猴子纹饰、猫纹饰、喜鹊纹、蛙纹、鱼纹、蛇纹等纹饰均与图腾崇拜有关,因为彝族先民在历史上曾以这些动物为图腾。

牦牛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动物族群,也是当代藏、纳西等众多西部少数民族的主要动物崇拜图腾。黔东南苗族的服饰上就时常可见牛角龙、龙牛等龙牛一体的图案,其银饰上龙的图案也是苗饰上的一大特征。如在其牛角银质的头饰中,有“二龙戏珠”等花纹图案。贵州丹寨县的苗族妇女的衣袖上,绣有一种传统的纹样,描绘的就是水牛头上的主旋纹。

傈僳族认为他们20多个氏族共同的祖先是猿猴,猿猴孕育并繁衍人类壮族也是一个多图腾的民族,龙、蛇都曾经是壮族所虔诚崇拜过的图腾物。我国东北地区的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民族则普遍盛行熊崇拜。氏族与该氏族图腾动物之间有亲缘关系而受其神秘力量的庇佑。

傣族人以孔雀为图腾,傣族妇女筒裙上晶莹漂亮的孔雀羽毛的纹样,已成为傣族服饰的代表和民族的象征。黎族以蛙为图腾,其各支系的文身图案和服饰图案中处处可见蛙纹图案。蒙古族是崇拜鹰和狼的民族。在蒙古摔跤服上,其长裤绣有宽而弯曲的云纹。高山族将蛇认作图腾,以蛇为神灵的化身。因此,无论男女,都在服饰上绣或刻上蛇纹,尤以“百步蛇”最具特色。在纳西族的羊皮披肩上也有象征蛙的眼睛的圆形图案。白族妇女的上衣袖口和衣襟上缀着象征鱼鳞、鱼人的银白色泡子,在大小袖口、围腰等处多绣各种海藻菱角等水生植物图案,裤脚边上绣有海水波纹。这些取材于生活的各种图案纹饰表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对生活的挚爱。

2 不同民族服饰纹样中共同体现出的女性崇拜心理

从我国众多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种类中,我们不难发现,系属族源相同的民族,因为相同或相似的环境、相同的语系,他们的服饰纹样会或多或少表现出相类似的文化特质,尤其体现在其图腾文化的神兽纹样上。

凤纹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纹样中和龙纹一样运用非常广泛。在地处较为偏僻山地的少数民族氏族部落里,更多地保留着农耕时代两性意识,所以女性在氏族部落里的地位举足轻重。甚至在现代社会,仍有民族以母系社会制度来维系民族发展。在云南省宁蒗县,纳西族的分支摩梭部落至今仍延续男不娶、女不嫁的母系家庭生活。云南的景颇族,新中国成立前还是刀耕火种的方式。我国东北地区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则仍处在原始渔猎社会。还有傈僳族、怒族佤族独龙族拉祜族以及西藏的门巴族珞巴族,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前也是处于原始社会。少数民族氏族部落中,女性与男性享有相同的自由与权利。甚至在担负繁衍后代的责任下,女性会比男性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凤文化在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相当盛行,在服饰中出现的频率极高。

最初,凤来自于对鸟的崇拜。据文献记载,我国在炎帝时期已有鸟类图腾崇拜,黄帝族鸟图腾有雕、鹰、鸢、大鸿等五种。在古人的想象中,凤凰形同凡鸟,其颜色以红色和五色为主,故有“鸡类凤”、“凤凰之于如飞鸟”、“赤为凤”、“有五彩鸟——名曰凤凰”的说法。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已经有凤凰形状描述:“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古代文献《礼运》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www.xing528.com)

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苗、瑶、畲三族,都笃信“盘瓠”为自己民族的始祖。早在汉代,盘瓠民族就以“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斓”而闻名于世。传说“盘瓠”是一只“其毛五彩”的神犬,在高辛帝与犬戎部落的战争中,盘瓠衔取犬戎将军的首级,立下了大功。为了嘉奖他的功绩,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盘瓠死后,其后代“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形成了“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衣裳斑斓”的传统风俗。直到现在,盘瓠信仰的遗俗仍存在于苗、瑶、畲三族众多的支系当中,属于犬图腾的文化习俗之一。因此,在信仰者的心目中,“好五色衣服”是盘瓠民族承习其母系始祖文化高辛部落文化的产物。高辛帝部落是古代东夷部落的一支。在史前传说中,其首领帝喾高辛氏被看做是天帝和凤凰的化身。盘瓠民族盛行的“好五色衣服”风格,当是对其父系“五彩”龙犬与母系“五彩”凤凰联姻的承习与整合,只是女性的服饰构形,较多地与古人想象中的凤凰形态相吻合罢了。对此唐宋以来的汉文典籍多有记述,如“卉服鸟章”、“斑衣……插雉尾于巅”、“衣五彩,必插鸡毛于首”以及“俗椎髻,韬以绛,重于后”、“以银丝作假髻,以银笏,形似雁翎”等。这种崇凤鸟喜尚五色的服饰传统,在苗族、瑶族畲族的服饰中久盛不衰。

苗族的传统服饰主要是通过被称为“花衣”的礼服流传下来。尽管“花衣”有较大的方言与地区差别,却往往保持苗族传统的款式,即妇女穿长短不一的百褶裙,多刺绣、织锦、蜡染装饰。衣裙的颜色主要是红、黑、白、黄、蓝五种,是典型的“五色”衣服。因此,过去苗族曾以服色被称为“红苗”、“黑苗”、“白苗”、“青苗”、“花苗”等。这种花衣礼服,实际上是一种宗教盛装,因为在构形上,它多是对五色凤鸟的模仿或抽象。早在唐代,该民族的祖先“东谢”苗因为喜欢在五彩衣裙上绣制飞鸟花卉而享有“卉服鸟章”的美誉。到了近现代,苗族服饰经历了易裙为裤的变迁,即使这样,服饰上的崇凤风格依然被执著地保留了下来,其崇凤心理就十分明确盛。

与苗族相比,畲族传统服饰的崇凤意识表达得最为直露。“凤凰装”是畲族妇女最主要的装束,衣裳、围裙上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身和羽毛。纹样结构严谨,色彩鲜艳。畲族认为,“凤凰装”起源于本民族母系始祖的装束。相传当年盘瓠迎娶高辛女的时候,帝后娘娘送给女儿一套镶有珠宝的凤衣凤冠。许多年后,盘瓠的女儿要出嫁了,美丽的凤凰又从广东凤凰山为她衔来五彩斑斓的“凤凰装”,从此,“凤凰装”就成为畲族妇女的传统装扮。她们喜爱红头绳扎的头髻,高高盘在头上,象征着凤髻;后腰随风飘动的金黄色腰带,象征着凤凰的尾巴;周身悬挂着叮当作响的银器,象征着凤凰的鸣啭。尤其是那美丽的凤冠,婚后凡节日和出门做客都要戴上,死后也要戴着入棺,让祖先相认。畲族是通过整套服饰的夸张造型,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对凤凰亲切至诚的审美感情的。当我们面对身着此般装束的女性形象时,不经任何介绍,直觉和想象都会提醒你,这是一只美丽的凤凰。

壮人的凤纹样可说受中原汉族凤文化影响最深的少数民族服饰纹样造型。今天的广西壮族是典型的岭南古越族后裔,越族或百越族都只是一种泛称。在古代,楚、越两大族群都聚居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有的相邻,有的相杂。楚、越两大族群经常发生战争。在战争的过程中,楚越文化也得以交流,楚人的图腾文化也会被一些越人所了解接受。在壮人服饰纹样中,凤形象为公鸡头、锦鸡身、孔雀尾,与汉民族的“鸡头、蛇颈、燕领、龟背、孔雀尾、五彩色”凤形象可说是相得益彰。但汉民族的凤形象威严华风纹丽,以长冠卷尾,昂首凝视,规矩严谨为主要特征,表现出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和意志。而在壮族妇女手下的这些凤图案,却不受任何羁绊地任意发挥,夸张变形,造型简练,单纯朴实。有的省略了双足而夸张头部,强调其动态;有的将双翅画于胸前,有的让它生于两侧,有的则将它绣于头上。整个构图曲线优美生动,洋溢出活泼跳脱之感。凤的头部像公鸡,身上尾巴像羽毛漂亮的鸟雀,而着重夸张的是那双展翅欲飞的翅膀,这充分体现了壮族妇女超人的想象审美力、自由潇洒的艺术性灵、从容达观的人格秉性与生存态度。她们不仅仅创造了美丽的服饰,也创造了诗意的人生

3 神兽形象的多元化展现

在以龙作为崇拜图腾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苗、壮、彝族都认为龙与其他动物,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凡是与人生产生活有关的动物、植物都可以变为龙。这种动物形象,既有单独的展示,又有人与动物的有机结合,每一种动物都被描绘得生动活泼、亲切可爱。想象中的龙虽然遥不可见,但它们的形象也与百鸟百兽一样,是中国少数民族自然生态或超自然文化生态中的伙伴,与人同体相随,休戚与共,人与自然不分、人兽共体、人兽互变、自身变形。

苗族对特大的生物都有称龙的习惯,鱼大了称龙,蜈蚣大了也称龙。龙首、鱼身、鸟翅、鸟尾或龙首鸟身、鸟首鱼身这种合体形象表现了苗族独特的崇拜物。它们不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动物纹样,而是通过互渗的原始巫教思维方式,将多种动物的优美特征相组合而成,似像非像,是神性化的自然形象和超自然形象,集神性、人性和动物性于一身。与汉龙截然不同,少数民族的龙常与动物、植物、人物平和相处,充满田野风味、人间生活气息。

这些神兽纹样,即使是凶猛的野兽,绣在衣裙上也显出几分憨痴稚气,它们凝结了少数民族织绣者对美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热爱。甚至连不起眼的蜘蛛、蜈蚣、蟑螂壁虎蝙蝠、蜗牛等也被巧妙地织绣于服饰中,化为精美的图案。可以想见,生活在这样风景如画的自然中的人,把天、地、人融为一体,把自然界所有能触及到的都织绣在各种纹样中,表现在少数民族的服饰中。少数民族服饰纹样骨子里散发着浓郁的山野气息,与天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千变万化的造型风格。因此,可以说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展示了服装设计艺术的最高的境界——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1]蒋栋元.动物.图腾.崇拜[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2).

[2]唐羽.好五色衣服——早期民族融合的象征[J].民俗研究,1995(1).

[3]陈丽琴.壮族服饰的审美意蕴论析[J].社会科学家,2008(07).

[4]杨正权.图腾崇拜与 西南民族服饰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1997(3).

[5]许凡,等.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精神显现[J].纺织学报,2007(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