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立体裁剪的基本步骤与基本要求
做任何事情,步骤得当则事半功倍,步骤不当则事倍功半,立体裁剪也不例外。对于初学者而言,更应遵循立体裁剪的基本步骤与基本要求。以下是笔者对立体裁剪基本步骤的一般提示,至于特定款式的具体步骤,本书范例有详细介绍,请读者注意参照。
一、立体裁剪的基本步骤
(一)款式确定
除了即兴创作之外,确定款式是进行立体结构设计的前提,确定了的款式既是立体裁剪过程中所有衣片设计的依据,又是最终成品效果的评价依据。尤其是在立体裁剪教学情况下,我们主张有目的的技能训练,反对做到哪儿算到哪儿的随意态度。
(二)款式分析
款式分析是领会设计意图、明确结构细节的过程。分析内容包括“做些什么”、“先做什么”、“做成什么样”、“用什么做”、“怎么做”。其中认真分析“做些什么”、“先做什么”环节很重要,尤其是结构复杂的款式,做之前一定要弄清款式的整体与局部的主次、因果、顺序关系,不经分析拿来就做,往往是导致失败的原因。复杂结构的款式分析内容与要求在第四章第一节中另有详细介绍。
(三)人台准备
人台准备工作,包括人台选择和人台补正两个方面,详见本章第二节。
(四)材料准备
材料准备工作,包括材料选择、布面平整处理、材料剪取、辅助线设置四个方面。详见本章第二节。
(五)款式线设置
款式线是根据每一具体款式要求,一次性在人台上粘贴的衣片轮廓线或分割线等便于立体裁剪过程中衣片形态控制的辅助性线条。图2-22所示的V字形领口线、胸下弧形分割线、窄肩袖窿线这类一款一用的线条即是款式线。
为使款式线优美准确,使用的不干胶条宜细不宜宽。胶条过宽,粘贴弧线很难圆顺,而且还会因胶条宽度的内外径导致误差增大;但胶条过细也会影响粘贴牢度。所以只要能在人台上粘得牢,胶条要尽量窄。
图2-22 款式线粘贴示意
(六)坯型制作
坯型制作是立体裁剪的基本环节,在这一环节,不仅要制作表面衣片,根据款式需要还要制作里布和保型衣片。所谓保型衣片,顾名思义是用来维持表面衣片易变形的特殊形态的。采用保型衣片可替表面衣片承重,或与表面衣片结合,防止表面衣片移动,使得表面衣片上的褶皱、褶裥等三维形态稳定。有些时候,保型衣片与里子可合二为一,同时起里子作用;但更多时候,里布不能代替保型衣片。有关保型衣片的更多内容请参见第四章第一节中的有关介绍。
(七)标记
标记是立体裁剪过程中设置衣片轮廓线和对位记号等的特殊方法。
标记应严格按照人台线、款式线或别针缝迹描点,在衣片轮廓交点处用“十”字记号,在需要对位的地方做明确的对位记号。为了避免差错,初次标记可用普通的HB铅笔、修改标记可用彩色铅笔。
(八)平面确认
由于立体裁剪中的衣片轮廓线与对位记号等大都是在衣片悬垂状态下设置的,难免会有误差,也难免不够顺畅,所以需要在平面状态下进行确认。确认的内容主要是轮廓线修正和对位记号核对。在成衣生产的情况下,还需进行规格确认。上一节中我们曾经指出,立体裁剪在坯型制作过程中较难精确控制成品规格,必须在平面确认环节中加以补正。
(九)假缝补正
经过假缝、试穿后,需对衣片形状、规格进行进一步修正。
假缝、试穿、补正是服装样衣试制,特别是高级礼服制作的常规做法,并非是立体裁剪本身的特定环节。
(十)正式面料裁剪
将经过修正确认的坯型衣片复制,并裁剪正式面料。要注意的是,若坯型材质与正式面料一致,则正式面料衣片可按坯型衣片准确复制,否则应视材质差异程度加放适当余量粗裁,以备正式面料坯样的再次假缝补正所需。(www.xing528.com)
二、立体裁剪的基本要求
这里强调的基本要求,是指与具体款式无关的带有共性的立体裁剪操作基本要求。下面几点是笔者在长期立体裁剪实践与教学中的经验总结,是特别建议初学者遵循的基本要领。
(一)顺其自然
所谓顺其自然,就是要求在用别针将布料固定在人台上时,做到不拉不扯,顺势而为,力求布料与人台呈不即不离、自然服帖的状态。衡量是否顺其自然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看衣片上的固定别针去除后,其长短宽窄与形状是否产生收缩变形。由于立体裁剪是用别针将布料固定在人台上进行操作的,很多人特别是初学者为了做出衣片形状或为了衣片合体,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常常容易将布料紧绷。
布料紧绷或受力不均对最终成衣效果的影响在别针固定的状态下不是很明显,但一旦假缝后重新穿上人台就会发现,由于失去了别针固定,布料恢复常态,原先平整的衣片可能会因受力不均出现扭痕,或出现移位、变形;原先足够的尺寸可能会变得不够大,结果使穿着状态的成品效果与别针固定状态的坯型效果相去甚远。因此布料与人台固定、布料与布料固定都必须顺其自然。
(二)保持松量
除了是用经纬高弹织物制作的服装或者是无肩胸衣外,几乎所有的服装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松量,这是服装运动机能性的客观要求。但凡用弹性小于皮肤的服装面料制作服装,必须加放适当松量。由于绝大多数机织面料没有弹性,因此只能通过适当增大服装与人体的间隙来满足人体运动的机能性要求。但立体裁剪须将布料依附在人台上操作的特点决定,有松量服装的制作难度大于无松量服装,因为操作者容易在关注衣服外形的不自觉情况下,把衣服做得过于紧身。立体裁剪的长项是紧身合体服装,而保持或增加松量相对来说要难于平面裁剪,因此采用立体裁剪不太需要担心合体性问题,需要担心的倒是松量问题。
(三)重视平衡
关于衣身结构平衡的概念及影响衣身结构平衡的因素在第一章中已经有相关论述。重视服装结构平衡并非是对立体裁剪的特殊要求,在平面裁剪的情况下,同样需要重视结构平衡,结构平衡是服装结构设计的最基本要求。服装结构平衡与否不仅影响服装的外观效果,同时也会影响服装穿着的舒适性与机能性。因此在立体裁剪过程中,必须注意衣片丝缕的形态、松量分布的形态、衣身前后整体平衡形态以及整体与局部造型的体积平衡、轮廓形状的收放平衡、细部造型的强弱平衡等。
三、标记的准确性与规范性要求
(一)标记方法
在人台上完成的坯型,衣片与衣片之间的拼接组合用的是别针。因此,在初始状态下,衣片没有明确清晰的轮廓线。为了明确衣片的轮廓线,坯型整体或局部制作完成后,可按图2-23和图2-24所示的两种方法做标记。图2-23所示是按人台线或款式线做标记的方法,该方法如同体表复制,因此适合紧身的松量小的服装款式;图2-24所示是按别针缝迹做标记的方法,别针的轨迹如同缝纫线,所以适合有放松量的服装款式。
标记的设置应视具体款式灵活运用,但标记的准确与规范是共性要求。
图2-23 按人台线或款式线做标记
图2-24 按别针缝迹做标记
(二)标记的准确性要求
1.按人台线或款式线做标记
按人台线或款式线做标记的方法适用于无须加放松量或放松量小的部位。无须松量加放的情况下,例如紧身胸衣里布的制作,此时标记应如图2-23所示,严格标在人台线或款式线宽度的中间,因为人台线和款式线存在宽度,如果随便做,不但会产生衣片之间配合的误差,还会影响成品尺寸;放松量小的情况下,例如紧身胸衣表面衣片的制作,由于里布存在,加上腰部还要容纳裙子面、里的厚度,因此虽说是紧身衣也需要适量加放松量,在此种情况时,标记需有意识地标在人台线或款式线的外侧,偏离程度可视材料厚薄而定。
2.按别针缝迹做标记
必须严格按图2-24所示,标在别针穿过两层布料的穿透点上。因为别针缝迹如同缝纫线迹,轮廓标记做在此处,可确保成品的形态与尺寸。
(三)标记的规范性要求
1.衣片轮廓线规范
做标记的笔迹要细,按人台线或款式线做标记时,铅笔在衣片上最好是描点,不要画线,以直线部位描点间距2cm左右、弧线部位描点间距1cm左右为宜。在衣片与人台有间隙的部位描点时,铅笔必须垂直于布面,否则因为间隙的存在会使布料上下左右移动,从而影响标记的准确性。
2.对位标记规范
对位标记是确保成品还原坯型形态的重要手段。缝边短时只要两端对合即可,端点对位用十字标记;缝边长时中间需加对位记号,中间对位用一字标记;弧形缝合部位、容易拉伸变形的斜丝缕缝边,必须要有中间对位标记;有褶皱的缝边应特别设置控制褶皱位置的对位标记,以便确认抽褶部位,控制褶纹疏密,准确拼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