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期刊数字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缺少定量研究。国内的期刊数字化研究论文写作中,定性研究依然是最主要的方法,以文献分析法为主;相反,定量研究方法所占比例较小,其中尤以内容分析法、观察法、个案研究为主,同定性研究的比例相比,差别还是相当大。大多数的论文采用思辨的、抽象的形式,从宏观的角度做概括性的描述。这种靠对事实的叙述、引证的定性研究具有较重的个人直觉色彩,多标以“思考”、“现象”、“对策”、“战略”等,其方法和观点较为普遍。科学研究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以笼统的、直观的、思辨的、结构联系模糊的综合整体性研究方向为主,随着认识的深化和研究的深入,专门化的定量研究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而定量研究者主要利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中国全文期刊引文系统等进行期刊评价的相关研究。依据所载论文的下载量、浏览量,对期刊个案的访问时段、访问学科、访问用户来源等网络传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刊物的下载量、浏览量的比对,找出期刊的重要网络用户,了解期刊刊载相关研究的传播效果及网络用户的情况等,对期刊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第二,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数字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期刊数字化发展的认识也在迅速更新,但似乎学界总存在滞后于实践的问题。虽然在过去的研究中,学界所关注的问题紧跟着潮流的发展,但仍然滞后于现实技术的发展。相关的研究论文只能反映作者写作当时对所探讨问题的看法,对未来的发展缺少前瞻性的预见,如对电子书、手机期刊、新媒体开发等的研究。另一方面,期刊数字化研究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特点,其理论研究应指导实践应用。如按需出版对学术传播和交流的影响,网络环境下期刊品牌的建设,期刊的赢利模式,数字环境下的期刊发行,期刊经营模式的深层次开发问题等等。
第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拓展,研究的内容较为趋同集中。已有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做是传统期刊研究视角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缺乏从传播学视角关注该领域的研究,缺乏深层次探寻期刊数字化的发展规律,缺乏系统全面的数字化出版理念的指导,大量更深入、更能体现数字化发展特色的课题尚未涉及。我国正处于期刊数字化发展的转型期,新兴出版业态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加快出版体制改革。期刊数字转型中的管理体制问题、运营机制问题、领导体制问题、媒介的传播力问题、产业整合问题、赢利模式问题、OA期刊的发展问题、版权保护问题等还有待深入研究。
第四,合作研究有待加强。学界和业界的合作研究比较少,多只限于本学科自身的研究范畴。期刊数字化研究是一个内容庞大的主题,涵盖的学科体系庞大、学科门类繁多。今后的研究应立足于通过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实现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成果的全面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注释】
[1]王小红:《数字期刊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研究》,北京印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月。(www.xing528.com)
[2]董爱辉:《我国近十年电子期刊研究现状分析》,《现代情报》,2005年第6期。
[3]贝雷尔森(Bernard Berelson):《内容分析:传播研究的一种工具》,1952年。
[4]柳斌杰:《新媒体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传媒》,2006年12月30日。
[5]Rogers,E.M.(1995).Diffusion of Innovations(5th Edition).New York:Free Press,http:// www.blog.edu.cn/user2/crazy007/archives/2006/1541470.shtml。
[6]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创新的扩散》(第四版),中国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7]程曼丽:《国际传播学学科体系建立的理论前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期。
[8]周蔚华:《数字出版与出版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