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修养的四个方法
主讲:钱 逊
从前面讲到的关于君子的理想追求和形象要求,我们看到了孔子所要求的君子修养应该遵循为己、由己、求诸己这三个原则。《论语》中关于修养的思想十分丰富,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修养的根本原则和态度,一是修养的具体方法和要求。本期我们就讲一下修养的具体方法——自省、改过、力行、克己。
一、修养四方法之自省:取人之长戒人之短就叫自省
自省,反省自己。中国人讲自省,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修养的一个基本方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另外还有一段话,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孔子说:完了,没什么希望了。他对什么事情发出这种感叹呢?他说,我没有见过有人能够看到自己有不对的地方,而自己在内心能够自责或者自我纠正的。自讼,就是自己和自己打官司,自己责备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不经过自己内心的反省、自讼,错误是不可能得到改正的。
自省在过去常常受到批判,说这个叫闭门思过。当然,修养不是纯粹的自我内心活动,自省要和实践相结合。但是自省也不是闭门思过的意思。《论语》里面和这个相关的,还讲过一些,比如,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说,它不是闭门思过,而是要体现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和几个人在一起,就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人家好的地方要跟他学,人家不好的地方,自己要引以为戒,其实这就是一种自省。
【编辑注评】
怎么才能够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好的地方学,坏的地方戒呢?就是要通过自己内心的自省,才能够做到。所以闭门思过固然不可取,但经常反省自己则是不可少的。
二、修养四方法之力行:说到不如做到
中国人讲修养,非常重视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内外一致。自己心里想的和自己的行为要一致,想的、讲的、做的都要一致。《论语》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就是说以说的多做的少为耻。还有,“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要求先做后说,没做到的,做不到的,就不要说;要“讷于言而敏于行”,行动要敏捷,要快,不要迟缓、拖拉,说话要谨慎,不要不经思考就抢着说。讷,原意是迟钝。这里是用讷形容说话谨慎,看起来好像反应迟钝一样。这些都是强调力行,一定要注意,说的话一定要能做到。
【编辑注评】
对自己是这样,对别人来讲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段话大家非常熟悉,评价一个人,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言论,还要看他做得怎么样。(www.xing528.com)
三、修养四方法之克己:任性而为最易酿成大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克服自己身上与礼的要求不合的东西,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就是仁。礼是标准;复礼,一切按礼的要求做,是目标;克己是手段、方法。
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和情。人生而有欲,要想去除欲望是不可能的;但不可纵欲,要有所节制、克制;对物质利益要取之有道,不取不义之财。纵欲不仅危害社会,也伤害自身健康。这个道理不必多说。
除了欲,还有情也需要克制。“喜怒哀乐之未发之谓中,发而皆中节之谓和。”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这是自然的,无所谓是非善恶。人与外界接触,情就发而表现为行动。因为人是生活在群体中,所以对情的表达就须有所节制。节制得好,才能达到和谐。这是中庸之道的重要内容,也是修养的基本要求。
古人常书写“制怒”,悬挂在书房、厅堂,就是一个具体表现。近几十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优良传统受批判、被抛弃。人们一味追求个性解放,以节制为压制个性,以忍让为软弱。任性,跟着感觉走,成为时髦。这是情绪失控,导致恶性事件的重要原因。
【编辑注评】
我们常看到一些报道,一些犯罪嫌疑人或因恋人提出分手而加以杀害;或因小事引发口角,或因自认受到屈辱,导致斗殴以至凶杀;还有学生杀害老师甚至父母、亲人等等恶性事件。重要原因之一往往就是不知节制,任性而为,情绪失控,丧失理智。很多情况下,一时兴起,酿成大错;事件既发,顿感后悔,但为时已晚。我们只能说,虽情有可原,但罪不能赦。学会自我节制,实为人自身修养的关键,也是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大问题。
四、修养四方法之改过:一个错不犯两次,不顺利莫怪别人
改过也是修养的一种具体要求,里面也有一些很深的道理。《论语》里面有这么一段,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里面有没有好学的?孔子说,颜回好学。为什么说颜回好学呢?他没有说他怎么刻苦用功,不耻下问,却说“不迁怒,不贰过”。颜回不迁怒于别人,我想这就是一种“求诸己”的态度,有不顺利的事情,有不合适的东西,他不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或者找别人来发泄,而是自己来反省,这样他就不会迁怒于人。还有一个是“不贰过”,他从来不重复犯错误,不犯第二次。
孔子为什么说好学就表现在这两点?这个很值得我们琢磨。现在一般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说他好学,就是他很用功,放学回家不贪玩、爱读书,等等。孔子不从这些地方看,他认为颜回能够经常反省自己,有了错误以后能够自我改正。这就是好学的表现。可见孔子非常重视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从错误中学习。
这里反映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有了错误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所以不是要求不犯错误,重要的是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不重犯同样的错误。《论语》里面还记载了一件事情,有个叫陈司败的人问孔子,昭公是不是知礼,孔子当时回答他说知礼。孔子走了之后陈司败对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是不给人家掩盖错误的,难道孔子竟给人掩盖错误吗?原来鲁昭公从吴国娶了一个妻子,但是昭公跟这位新娶的妻子是同姓,都是“姬”姓。按照当时礼的规定,同姓是不能结婚的。昭公为了掩盖,就把她叫做吴孟子,这说明昭公是违背了礼的规定。所以陈司败就批评孔子,你说鲁昭公知礼,那谁还不知礼呢?后来巫马期就去告诉孔子,孔子就说:“我很幸运,有了错误,人家一定给指出来。”当时,国君有什么问题,做臣子的不好直接说出来,要给国君隐瞒。所以孔子在回答陈司败的时候就说昭公是知礼的,但是他又不希望陈司败听信了他的话,真认为这件事是符合礼的。现在陈司败没有受孔子的影响,直接指出孔子的错误,所以孔子说自己幸运,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提倡的“闻过则喜”的态度。
【编辑评注】
有人说:“宁得罪君子别得罪小人。”实际上,也是在肯定君子的修养。韩国歌手白智英,事业如日中天时,前经纪人男友金始原为了控制她,设计拍下长达40分钟的性爱影片,两人翻脸后,金始原将影片公诸网络。丑闻曝光后,白智英选择了面对公众道歉,挑剔的韩国歌迷大声疾呼:“谁能不犯错?为什么不给她机会!”经历了整整6年的艰辛,白智英凤凰涅槃获得新生。相反,金始原事后潜逃美国,面对国内民众要求其解释和道歉的呼声选择了逃避。8年后他恶习不改,因涉嫌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行为,在洛杉矶被捕。正是这种对错误对立的两种态度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和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