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周桂钿
前面我们说到,后人对儒家的孝道有诸多误解,以为“父叫子死,子不死,子为不孝”就是儒家对于孝子的评价标准,其实这是错误的。儒家所说的孝道并非这样狭隘,而是指一种“大孝”,那么什么算是“大孝”?谁又能算是真的孝子呢?
一、《二十四孝》里不都算得上真孝子
过去有一本书叫《二十四孝》,上面记载24名历史上著名的孝子。这本书影响很大,说明中国传统比较重视孝这一道德,有“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首”的说法。我们如果认真阅读并深入了解儒家关于孝的思想,就会发现书中的24名孝子,不一定都称得上孝子,而且还有很多真正高水平的孝子却没有入选,可见编这本书的编者水平有限,对儒家的孝思想缺乏深入研究。
据说《二十四孝》是元代人编辑的。最近,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的骆承烈教授研究《古代蒙书》时对《二十四孝》有所批评,认为其中有些糟粕:“如‘郭巨埋儿’,‘哭竹生笋’等,都是不该做和做不到的。”这是有见地的。
二、为什么说舜是真正的孝子?
《二十四孝》的第一位孝子是舜。《史记》上是这么说的:舜的父亲、后娘、弟弟都是性格古怪、品质不好的人,又都想杀害舜。但舜不仅没有丧失当儿子的道德,还能与其他家庭成员保持和谐的关系。父亲想杀舜,找不到;需要舜做事,舜就在身边。舜因此有了孝子的名声。舜父陷害舜,舜都逃脱了。仍然与父、弟保持情义。
上期我们讲过,孔子对曾参的批评,就提到舜的孝:在父亲失去理智的时候,拿着大棒乱打,如果打死、打伤或者打成残废,他冷静后会感到十分懊悔,这会给父亲的心灵上留下沉重的阴影,永远无法摆脱。真正的孝子要逃避父亲的盛怒,避免给父亲造成精神伤害。同时,生命与身体是父母给的,要爱护保护,不能损伤,这也是孝道的要求。曾参经过孔子这番教育以后,才成为真正的孝子。
【编辑注评】
在一家四口人中,有三人想杀自己,处境如此恶劣,舜仍然能恪守孝道,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舜不仅能保存自己,还能维持家庭的和睦。所以儒家认为这才是大孝的表现。
三、“大孝”对高官厚禄者有特殊教育意义
现在全国各地也都在表彰孝子孝女,最近,中国伦理学会等单位还要评选十大慈孝故事。候选人中有农妇、女警、护士、司机、农民工、运动员、教师和学生。他们的事迹都很感人。但也有不足。《孝经》上有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而我们所列候选人基本上都是庶人之孝,个别的可以算是士之孝,士以上的孝,都缺位。当了县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是一种孝。立身扬名,光宗耀祖,是大孝,值得提倡。虽然官当很大,如果因贪腐入狱,辱没祖先,父母蒙羞,就算给父母锦衣玉食,也是大不孝。儒家的“大孝”理论对高官厚禄的当政者,应该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在廉与贪之间,如何选择?奋斗数十年,一身清白,要不要保持晚节?一点小利,值不值得收受?懂了“大孝”的道理,面对诱惑,能不好好斟酌一下吗?
【编辑注评】
对于年轻人,小孝教育与大孝教育都是需要的。现代孝子孝女也都是抽象继承了中国古代的孝精神。我们说的抽象继承,就是研究以后,将合理的精神实质继承下来,而具体形式不能照搬照抄。照搬就是教条主义,不是真正的继承。
四、哪些历史名人称得上是“大孝”?
我根据《孝经》的内容与儒家孝观念,认为有些历史名人是大孝,应该加以提倡。
1.孟子:立身扬名,光宗耀祖(www.xing528.com)
生于战国乱世,作为独生子,处在单亲家庭长大,生活非常艰难,更加难以教育。他居然长大成人,为了捍卫儒道而奋斗,终于成为战国时代的儒学代表。因其卫道之功不在禹下,被后代儒家称为“亚圣”,与孔子联称,为“孔孟之道”。教育孟子的成功,使孟母名满天下,被后代树立为母亲的模范。
【编辑注评】
孟母有这样的声誉,跟孟子的成就有直接联系。也可以说孟子立身扬名,光宗耀祖,是大孝的表现。
2.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父亲遗愿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弥留之际,抓住司马迁的手,哭着说了一番话,大意是: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我死以后,你必定再任太史。你任太史,就别忘了我想要的论著。而且“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从孔子到现在也有四百多年了,诸侯互相兼并,史书记载也断绝了。现在汉统一天下,有许多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我作为太史,不能把他们记载下来,没有完成作为太史的使命,我感到很可怕。你一定要记住。司马迁流着眼泪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我虽然不聪明,一定将前辈保存故事都记下来。
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受到带有严重侮辱性的惩罚,几次想到自杀。但一想到父亲的嘱托,就忍辱负重,坚持撰写,最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记》。两千年前的名著,现在还是名著,再过两千年仍然是名著,这才是文化精品。司马迁完成这部名著,“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这是大孝。
【编辑注评】
编写《二十四孝》的作者没有看到司马迁的大孝,说明思想境界不够高。编《二十四孝》,每一个孝子都应该是某一方面某一群体的孝的代表。而孟子和司马迁就是文人的孝的代表。
3.曹娥:孝心可嘉,孝行不能照搬
曹娥是东汉时代上虞人。其父于汉安三年五月五日为迎接潮神(伍子胥),乘舟逆流而上,不慎失足堕江而死。曹娥14岁,为寻父尸,沿江号哭,十多天后未见父尸,投江而死。后负父尸在江岸。当地群众给她埋葬,上虞县令度尚为她立碑,并报朝廷,表彰为孝女。立庙祭祀。蔡邕写下“黄绢幼妇,外孙齑白”。曹操与杨修竞猜八字谜底,出现在《三国演义》名著的情节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许多读过这部名著的读者对“绝妙好辞”都有深刻印象。现在浙江上虞市西南曹娥自然镇的孝女庙村还有一古建筑群——曹娥庙。庙旁有曹娥江。曹娥庙中有很多名人题字、撰写的楹联。当地人流传着一些说法:“若要子女孝,曹娥庙里走一遭”,“今世不到曹娥殿,来生亲儿亲女没得见。”近两千年来,曹娥是孝女的代表。东汉哲学家王充也是上虞人,比曹娥稍早,活了70岁,有一书《论衡》留存下来,被称为奇人奇书。王充是智慧的典型,现在仅有一堆黄土,一块墓碑,没有一间庙宇。两相比较,曹娥身后待遇比王充的规格高多了。这说明中国传统观念,德高于智。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首。
【编辑注评】
曹娥是孝女的突出代表。但曹娥的精神可以学习,她的具体做法不能照搬。冯友兰讲古代伦理可以抽象继承。实际上,所有的伦理都只能抽象继承。
4.岳飞忠孝两全的杰出代表
岳飞也是有生活比较艰难的童年,学习非常努力。学会文武双全的本领,打仗屡立战功。母亲在他的背上刺字“尽忠报国”。报国就是母命。他的“尽忠报国”也是对母亲的孝。所以《宋史·岳飞传》称岳飞“至孝”,是最杰出的孝子。他那样一位将军,母亲有病,没有姬侍(保姆),喂药都是他自己亲自动手。
【编辑注评】
岳飞是忠于国家民族,孝于父母的忠孝两全的杰出代表。岳飞也是武将的孝的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