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四大家解读儒道人生智慧:和而不同原则

四大家解读儒道人生智慧:和而不同原则

时间:2024-02-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和而不同(上):和谐相处绝不是同流合污主讲:周桂钿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个大大的“和”字展现了中华民族“宽怀雅量、四海一家”的人文内涵。毫无疑问,和谐不是相同,和颜不是一样。和,就是和谐相处;同,就是同流合污。不论在一个团体中的人际关系,还是在世界中的国际关系,都应该是和谐相处,而不应该同流合污。孔子提出“和而不同”,是一条重要原则。“和而不同”是尊重各国领土和主权,是平等互利的保证。

四大家解读儒道人生智慧:和而不同原则

和而不同(上):和谐相处绝不是同流合污

主讲:周桂钿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个大大的“和”字展现了中华民族“宽怀雅量、四海一家”的人文内涵。

中国人凡事讲求“和为贵”,那么,和是什么?和是和谐、和睦,和是和颜、和缓。《论语·子路》中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告诫。那么,同又是什么?同是相同、共同,同是一样、一起。

毫无疑问,和谐不是相同,和颜不是一样。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和与同是不一样的,也可以说是两个对举的概念。

所以,讲“和”,必须要懂得“和而不同”。

一、人际关系汽车部件不同步调一致

孔子讲话,常用“君子”和“小人”对举,讲君子如何如何,就是他赞成的、倡导的内容。讲小人如何如何,就是他反对的、批评的内容。孔子主张“和而不同”,反对“同而不和”。和,就是和谐相处;同,就是同流合污。不论在一个团体中的人际关系,还是在世界中的国际关系,都应该是和谐相处,而不应该同流合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们也开始认识到需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过去,人类不断地向大自然开发,发展到了现代,人类开发能力有了惊人的发展,开发速度极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的严重破坏,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为了保存人类,当然有必要改变过去的观念,重新审视人类的行为,注意保护环境,使人类与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也能维持一种相对的平衡,使发展有可持续的保证。

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内部和社会的关系。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妻、父子、母女、兄弟姐妹等。这些关系建立于仁义基础之上,夫仁妻义,父慈子孝,兄爱弟悌。在家庭中,有尊卑差别,但发表不同的意见是允许的。这些关系也有矛盾的时候,是需要协调的。协调得好,成为一团和气,大家都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财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所谓“家和万事兴”。

【编辑注评】

谁都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分工、责任、权利和义务。所有角色互相配合,组成团结协作的整体。就像一辆汽车,有车轮、方向盘、发动机等许多部件构成才能正常行驶、性能良好。如果各部件关系不协调,就会出现毛病,就需要维修,调整关系,使之恢复正常。同时各部件缺一不可,只有车轮,没有方向盘不行;方向盘有一大堆,却没有车轮,也根本无法运行。总之,一个家庭就像一辆汽车,只有各部件分工协调,才能正常工作。

二、为利益隐瞒观点讨好别人是小人行为

在社会上,人际关系就复杂得多了。如何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是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学问。孔子提出“和而不同”,是一条重要原则。同,就是与别人完全相同,意见与上级完全相同,上级说什么,自己也说什么;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没有自己的特殊见解、特别性格,没有独立性。实际上,每个有思想的人都不可能与别人的意见完全相同,只是不说出自己的看法,表面上伪装成与别人相同,隐瞒自己的观点,企图讨好别人,为自己的立足或某种利益而采取不正确的态度。因此,孔子说:“小人同而不和。”相反,君子是“和而不同”的。

坚持“和”的原则,需要认真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特性、个性,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胸怀坦荡。其次,要允许别人有自己的个性和见解,尊重别人的意见,不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行为,与别人以人格平等的方式共存。第三,人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平心静气地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认真的讨论、辩论,取长补短,相互启发,逐渐取得共识。一时不能取得共识的情况下,采取求同存异的办法处理矛盾,协调关系。

【编辑注评】(www.xing528.com)

和,是不同的意见经过协调,达成一致。这种一致是采纳了各种意见中的合理成分,因此,它是比较全面、更加合理的,是一个人无法达到的。只要大家都有君子之风,都能坚持和而不同,那么,人们就可以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又能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在公平竞争中得以发展,而社会也会由于不断地选择最佳方案,取得较大进步。

三、中国人的“和为贵”并不是放弃不同意见

人际关系“和为贵”原则,也可以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左传·襄公四年》记载了晋侯与魏绛的对话,魏绛认为与西方戎族和平相处有五大好处:一、戎族游牧生活,不重视土地而重视货物,晋国可以用货物换他们的土地,各得所需,在经济上有互补作用,对双方都有好处;二、两国和平,边境安定,人民可以安心生产,粮食能够丰收,边民可以安居乐业;三、与戎族和好,晋国无后顾之忧,增加了在中原竞争的实力;四、与戎族和平相处,减少兵力,少用武器,减轻军事方面的负担;五、和平环境可以使本地人安心生活,还能吸引远方的人来这里定居。魏绛所讲的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的五大好处,至今仍有意义。

现代,国际关系更为复杂,但是,“和而不同”仍然是一项重要原则。“和而不同”是尊重各国领土和主权,是平等互利的保证。“和而不同”原则有三方面重要的内容:一是独立自主,凡事各国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的分析研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为了本国的利益,也可以尽可能地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尊重对方的愿望,提出自己的见解,不随声附和,也不屈服武力威胁,以独立的身份参加国际讨论,而不是作为大国的随从出席会议。二是尊重各国的自主权,不能要求任何国家服从自己的意志,承认所有国家,不论大国,还是小国,都有发言权,都允许坚持或保留自己的主张。三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求同存异,协商解决各种冲突和争端、处理政治问题。

中国现代政府处理与周边邻国的关系,正是继承了我国古代“和而不同”的优秀传统。

【编辑注评】

“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两者都有一个“同”。这两个“同”有什么不同呢?前者指完全的同,后者指部分的同,因为还有异。和,只是强调独立性,并非与别人毫无共同之处。和,表明与别人相比,有同有异。在充分讨论以后,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只能用“求同存异”的办法,把共同的内容统一起来,不同的意见暂时各自保留。“和而不同”的同,是指与别人完全相同,没有异,因此没有存异的问题。

四、在人际关系中求和是立身之本

中国封建时代,有所谓“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是为主的意思。“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经常实行的道德。仁者爱人,指对人有爱心、同情心,有博爱思想。义者宜也,即办事以适宜为义,无可厚非。礼,指礼仪、礼貌、礼节,至今也还都需要,只是各个时期都要对旧礼进行改革,不能取消。智,指分辨是非的思维能力。信,指讲信用、信誉、诚信。对于“五常”,现代人认为是可以批判继承的。

对于“三纲”,现代许多人认为那是封建专制时代的产物,是过时了的货色,只能批判,不能继承。特别是君臣关系,应该彻底抛弃。现代的总统,是投票选举,民主产生,不是继承的。有一句说明古代君臣关系的话:“君叫臣死,臣不死,臣为不忠。”这实际上是后来把“君为臣纲”绝对化了。最初,儒家所讲的君臣关系是对应的,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篇》)君对臣要有礼貌、要尊重;臣对君要尽心尽力,要忠诚。这种关系是对应的,是相互的,是双向的。孔子对此作了正面论述,至于反面,君对臣无礼、不尊重,臣应该怎么办?可以怎么办?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君对臣好,臣对君也好;君对臣不好,臣何必对君好呢?他还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下》)跟大人物说话时,要藐视他,别看他那很威严的样子。他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君不能为民服务,可以把他换掉,罪行严重的国君,可以杀掉,这不是“弑君”,而是“诛一夫”,即杀掉没有人拥护的孤家寡人。

孟子这一系列论述,表达了这种思想:国君不是绝对的权威,君臣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都是为民服务的,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谁不为民服务,还要残害人民,就没有资格当国君。这虽然不是由人民投票选举的,但人民在不同的时代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选择自己的国君。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从几千年历史的变迁来看,“天子”像走马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有人民才是永恒的。

【编辑注评】

绝对君权,不是儒家所提倡的,除了秦朝以外,君臣关系都是以互相尊重为基础,协调到和谐状态为理想。治国方针有路线问题,因而有派别斗争,情况十分复杂,而儒家提倡仁义,在人际关系中追求“和”,则是立身之本,也是处世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