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重要在其学术上的生命精神”
北大校园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北大精神”。百年来,北大精神一代代传承,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北大人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但始终本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积淀是北大校园文化的基础。北大的老师们是一盏盏明灯,是他们为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学子铸造了铁打的营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学生是北大的主人,各地精英在北大的空气中自由呼吸、展翅翱翔,他们突破创新,碰撞出绚烂的思想火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北大校园文化生活;北大精神是神奇的,它使老师和学生在这里自由快乐地交流、畅快淋漓地讨论,更使他们在这里水乳交融、共同进步。
从蒋梦麟校长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校训,到今天“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北大师生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同时也化为与时俱进的潮流、敢为人先的本色、挺立潮头的勇气,融入了每一位北大学子的血液里,激励着北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踏进燕园,你很容易感受到这种因历史感而显得深沉、因现实关怀而显得生动的精神风貌。(www.xing528.com)
在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学子们匆匆的脚步,课堂上求知的眼神,实验室里专注的身影……在北大学生这样一个优秀的群体里,每一个人都需要更加勤奋地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每天教室里的灯光都会亮到规定熄灯的那一刻,图书馆的自习室总是坐满了勤奋学习的北大学子。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已蔚为风气。在北大学生自己管理的校园BBS上,“学术动态”中有数十个版面专门讨论各类学术问题,集中跟踪和宣传最新的校园学术活动;“课程特区”中有近百个版面交流和研讨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此外,学生还自发组织了很多理论学习类社团和学术科技类社团。其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乡土中国学会等社团自主开展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活动,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大学的重要在其学术上的生命精神。”学术是北大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也是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北大的学术传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此谓学术。
在日常课堂教学之外,学术讲座、学术报告活动已经成为北大校园文化生活最为活跃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一道亮丽的风景。校内每年举办各类讲座逾千场,讲座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季羡林、侯仁之、厉以宁、袁行霈、林毅夫、丁肇中、斯蒂格利茨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登台开讲,为北大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讲座资源。“北大的讲座”被誉为浓缩精华的“知识快餐”。它是一个素质教育的开放课堂,是一次知识的饕餮之旅。这里有最广的知识领域,可使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多地涉猎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这里有最快的信息来源,让学生把握当代科技的进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而且《在北大听讲座》系列丛书目前已经连续出版了十几辑,在校内外引起广泛好评,已成为北大丰富和深厚的学术文化的标志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