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大传奇:李苦禅揭示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

北大传奇:李苦禅揭示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

时间:2024-02-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那人走后,李苦禅家里的人很气愤:“还不把钱退给他,把画要回来!”李苦禅又留那人在家吃午饭,客人酒足饭饱后携画而别。1980年,李苦禅父子赴香港举办“李苦禅、李燕父子书画展”。李苦禅要求儿子“画自己的东西,创自己的笔墨”, 自成风格。

北大传奇:李苦禅揭示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

李苦禅:“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

【人物索引

李苦禅(1899—1983) ,原名李英、李英杰,号励公, 山东高唐人。 自幼家贫,在民间绘画艺人影响下学画。1919年入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会”半工半读, 同时在北京大学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 向徐悲鸿学习素描与西画。1920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文,1922年转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学国画,成为齐门第一名弟子。1925年于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师范学校美术专科国画教员,1930年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抗战初期辞职寓居北京。 因平日与爱国志士交往甚密,一度被捕入狱。1946年任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附属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大师的失画趣闻

国画大师李苦禅心地宽厚、善良,待人诚挚,但是正是这样,每次都因为太缺少社会经验,过于宽厚而上别人的当,但是,大师事后也多不计较,常常是一笑置之。

一日酒足饭饱之后,席上气氛十分欢洽。有人向李苦禅借看他收藏的明代名书画家祝枝山手书长卷《梅花篇》,他便取出借给此人。过了些日子,他去索取。谁知那人却说:“你不是讲好送我的吗,现在怎么又来要呢?送给别人的东西,你怎么好意思要回去呢?”一席话倒是说得李苦禅不好意思起来,他只得忍痛割爱。事后他说:“也许是我酒后失言,答应送给人家了。送给人的东西怎么能再去要回呢?都怪我酒后糊涂呀!”李苦禅的一位同事从他那里借走3幅很名贵的浙江和尚山水画。几日后,那人给他送来了30元钱说:“那册页算我买了。”那人走后,李苦禅家里的人很气愤:“还不把钱退给他,把画要回来!”李苦禅苦笑着说:“别得罪人!几幅画,本来就不值什么钱,以后我注意就是了。”

一天,李苦禅与师弟许麟庐在画店谈画,一陌生人也跑上前来和他们攀谈,并且一直跟到李苦禅家中,说:“我真喜爱您老画的大鹰,可惜太贵了……”李苦禅说:“只要你喜欢,大可不必买,我现在就给你画。”待《雄鹰图》画完,已是中午。李苦禅又留那人在家吃午饭,客人酒足饭饱后携画而别。李苦禅热忱地送出大门。家人问:“他是谁?怎么没见过?”李苦禅说:“忘了问名字了!”家里人哭笑不得。

李苦禅的教子之法

李燕子承父业,也迷上了绘画,李苦禅便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李苦禅教育儿子从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对儿子说:“干艺术是苦事,喜欢养尊处优不行。古来多少有成就的文化人都是穷出身,怕苦,是不出来的。”接着,他结合自己从艺的过程,说:“我有个好条件—出出身苦,又不怕苦。当年,我每每出去画画,一画就是整天,带块干粮,再向老农要根大葱,就算一顿饭啦!”在父亲的教导下,李燕不怕风吹日晒,不畏跋山涉水,长期坚持野外写生。

1980年,李苦禅父子赴香港举办“李苦禅、李燕父子书画展”。在宴会上,盛情的主人问李苦禅:“您老喜欢用点什么?”他笑着说:“我是——有有腿的不吃板凳,有翅的不吃飞机。”“客气啦!请点菜嘛!”主人把菜谱递给他。“我会点什么?我是挤混合面儿、杂合面儿(日军侵占北京时的一种劣等粮)过来的,会点什么!”(www.xing528.com)

李苦禅要求儿子“画自己的东西,创自己的笔墨”, 自成风格。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道士看见一个瞎眼老头从南边走来,路中间有块大石头挡着。一个道士说:“老头,从左边绕过来!”另一个道士则说:“老头,从右边绕过来!”你猜,老头怎么着?他一下子从石头上蹦过来了。说完故事,李苦禅说:“作画就要这样,‘画思当如天岸马,画家常似人中龙’。画画不可人云亦云,落入前人窠臼。”李苦禅的这种教子方法是高明的。踩着父辈的足迹前进,虽说便捷、安全,但却是一种不成大器的方法,只有让晚辈走自己的路,画自己的东西,他们才能独树一帜,有所成就。

边拉洋车边学画

李苦禅是个穷学生,他在北京学画的所有费用全靠家中接济,有时遇到家中接济不上,他便陷入了连窝窝头都吃不起的困境。一天,他在北京西四街上走着,忽然碰上了一位拉洋车的朋友。李苦禅想, 自己常常身无分文,有时候连肚子也填不饱,何不托他帮忙到车行里租一辆车,借此度过自己的难处呢?李苦禅当即将自己的处境和想法同这位拉洋车的朋友说了。那位朋友听了连连摇手说:“不行,不行,天下哪有大学生拉洋车呢?”说着,那位朋友取出一点钱交给李苦禅,让他暂脱困境,不要去拉洋车。李苦禅说什么也不肯要这位朋友的钱,最后,那位朋友拗不过他,只得替他作担保,在车行里为李苦禅租了一辆旧洋车。

李苦禅自从拉洋车后,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但人很辛苦,他每天需照常听课学画,傍晚或休息天都得凭力气拉车挣钱。每回拉车他总是把帽檐压得低低的,离齐白石先生的住所远远的,生怕被人看见了丢老师的面子。说来也巧,有一个星期天,李苦禅拉车到北京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兜生意,不料他路过一家书画店时,恰遇齐白石和几位朋友从店里出来。李苦禅大吃一惊,神色慌张地拉车躲开,但听得身后传来齐白石的喊声:“苦禅,还不过来,送我回家。”李苦禅闻声“噢”了一声,将车转身请白石老人上车,拉起车就走。拉车途中,齐白石和蔼地问他:“苦禅,你经济困难,拉车度日怎么不告诉我呀?”李苦禅答非所问地回答道:“这……这……我对不起老师,给老师丢脸了。”齐白石说:“丢脸,丢谁的脸呀。你不知道老师是木匠出身、鲁班门下吗?这难道也算丢脸吗?苦禅呀,靠劳动吃饭是不丢脸的,是正当的。”后来在齐白石的关心下,李苦禅终于摆脱了困境,学画有成,成为一代名家。

塑像壁画成绘画启蒙

1899年1月11日,在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户贫困农家里,一个男孩诞生了。这户人家姓李,父母给孩子取名为英杰,这就是在多年后蜚声海内外的花鸟画大师李苦禅。

他一出世,母亲冯氏由于身体虚弱,没有一点奶汁喂养他,只能用米汤代替。在李奇庄,最让英杰着迷的是村里的一座古庙,有一天,一群乡村人到了古庙中,他们搭起席棚,打算重修庙宇里的泥塑和壁画。而好奇的英杰天天跑到庙里玩,而那一副副木架子被捆上了草把子,糊上泥巴,就神奇地变成了一尊尊形貌各异的神像, 白色的庙墙上也一天天多了许多释道人物。小英杰觉得奇妙之极,而老艺人李宾也喜欢上了这个孩子。他是英杰的远方亲戚,成了英杰绘画上的启蒙老师。他给少年苦禅讲述了壁画中的故事、泥塑的工艺和壁画的制作等等。

1918年暑假,李英杰来到北京,进入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师从徐悲鸿学习炭画。1922年,李英杰考取了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为了能够继续在北京求学,李英杰想到了一条谋生之道,那就是拉洋车。

然而,生活的困苦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艺术的追求,因为不好意思长期打扰借住的慈音寺,他和同学住到了景山附近三眼井的启文学舍。从他住宿的地方走到西单附近西京畿道的艺专上学,无论什么时候,他的腋下都夹着一本速写的小册子,见什么就画什么,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玩命地学习。同学林一庐看到李英杰如此清苦而又执著地求学,赠给他一个艺名“苦禅”,古代称大写意为“禅宗画”,即取一个禅字,与苦合起来的意思为“苦画画的”。李英杰听到这个艺名连连点头,从此,他便以艺名苦禅行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