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后的北大
1949年2月,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北京大学又一次获得了新生。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北京大学将校庆日由过去的每年12月17日改为每年的5月4日。同样,当时的党和国家非常关怀北京大学的发展,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北京大学题写校名,并三次写信鼓励师生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周恩来总理曾先后6次亲临北大视察或作报告。
1951年6月,国务院任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后的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侧重于文理基础科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综合大学。从1949年到1965年的16年间,北京大学共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本科毕业生和2000多名研究生,他们大部分已成为我国各个领域的骨干。与此同时,北京大学还做出了包括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等在内的一大批科学研究成果。
由于院系的调整,使得北京大学的系科专业大都侧重于基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而技术科学和应用性学科方面的系与专业很少。学校培养的基本上是全日制本科生,而研究生和其他层次、类型的学生却很少。这不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日益发展不相适应,而且也限制了北京大学自身的发展和提高。(www.xing528.com)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狂潮,使得当时的很多干部、知识分子遭受了严重的迫害。1971年,江青炮制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严重压抑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也使北京大学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遭到严重破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北京大学也进入了在改革开放中振兴和发展的新阶段,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北京大学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对学校结构进行了改革:一是按照继续重视基础学科专业,大力加强技术科学和应用性学科专业,注意发展新兴边缘学科专业的方向,改革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经过努力,北京大学已经由原来文理学院式的综合性大学改变为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型综合大学。二是以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逐步增加研究生的比重,并开展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改革学校的学生培养层次结构,使学校正在发展成为一所研究型的大学。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