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旅游资源及其文化内涵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繁衍、活动的根本基础,也理所当然地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大舞台。其中优美奇异的自然山水是观光旅游最基本的对象,宜人的气候与生态环境则是修身养性、度假旅游的首要吸引因素,特定的自然条件还为登山、滑雪、泛舟、狩猎等娱乐与探险活动提供了难以替代的天然场所。因此,自然资源作为开展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场所和对象,又被人们称为“旅游的第一环境”。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域广袤的国土空间,使中国拥有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多种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广阔载体。中国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遍布全国各地城乡,同时又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即呈条块集中分布的特点。如长江沿岸,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有“龟蛇锁大江”的武汉,有“山、湖、楼浑然一体”的岳阳,有壮丽的长江三峡,加上葛洲坝、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等现代工程,共同构成了巨幅长江山水文化长轴画卷。南北大运河、万里长城、茶马古道、“丝绸之路”以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四川盆地等,都是中国旅游资源成线、成片集中分布之地。
由于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季节性变化明显的温带和亚热带,故自然景观上春季草长莺飞,百花吐艳;夏季高温高湿,万象峥嵘;秋季天高气爽,果木飘香;冬季雨雪纷飞,山河露骨。夏季北方的海滨和中纬度地区的山地,其凉爽宜人的环境是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冬季的海南岛海滨又成了人们避寒度假的好处所。观泰山的日出以冬春二季最佳;看黄山云海最好是春夏之交。
中国的名山,《管子》中云:“天下名山五千七百七十”;清人吴在湄在《天下名山记钞》中记有:“名山三百,支山三千”;卢云亭统计现代名山有779座。它们或以雄、奇、险、秀、幽、旷等美学特征取胜,或以科学上的典型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见长。由于游山或登山可以锻炼体魄、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洗涤心灵、抒发胸怀、培养美感,故孔子提出“仁者乐山”,陶渊明“性本爱丘山”,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国的极高山,如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集中分布于兰州—成都—昆明一线以西地区,为冰川风景地貌的主要发育区,是开展登山探险、科学考察和高山冰雪观赏的理想场所;中国的其他风景名山,如黄山、庐山、天柱山、阿里山、武夷山、玉山、西樵山等风景名山,广泛分布于东部地区,多已成为观光游览和避暑度假的胜地;风景迷人的低山丘陵名山,如普陀山、崂山、罗浮山、鼓浪屿、洞庭山等,它们往往此起彼伏,或随江河而延伸,或环列于湖滨,或挺立于海中、湖中,山水相映,风景独特。
中国是一个山高水长、河川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泉眼众多、冰川雪原丰富的国家。全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大江大河有79条,另有数以万计的小溪小涧遍布全国各地,总长度约43万千米。水域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全国有2800多个,总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另有数以千计的人工水库。中国西部高山的现代冰川和永久积雪面积达4.4万平方千米,分布在许多江河源头,不仅对河流水源具有补给调节作用,而且高山冰雪奇观令人神驰。它们同中国辽阔的海域,共同构成了中国极富活力的水域景观旅游资源。
“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媚”,“因山而俊,因水而秀”。水是构景的基本要素,富有魅力的水体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中国广而多的河流与各种地形地貌相结合,景色各异,或雄伟险峻,或秀丽清逸。如万里长江穿行三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黄河之水天上来”,波澜壮阔,气势雄浑;漓江“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富春江一路山送水迎,步移景换,堪称“天下独绝”。还有湖泊,湖水清澈,景色秀美,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青海湖以及昆明滇池、大理洱海、贵州草海、杭州西湖、吉林长白山天池、黑龙江五大连池等。中国的风景湖泊以长江中下游地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最为集中。瀑布是河床纵剖面上的不连续现象。瀑布以银白色的练带自天而降,形成雷鸣般的巨响,飞溅的水珠雨雾蒙蒙,与蓝天、白云、青山、峰洞、名胜古迹等景观一起构成有动有静、有声有形的画卷。中国著名的瀑布有贵州黄果树瀑布,其落差达84米,最大洪峰流量每秒2000立方米,气势磅礴,为中国第一瀑。还有“原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的黄河壶口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香炉瀑布,“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兜罗棉”的雁荡山瀑布,“泻千尺银河,溅玉飞珠”的衡山水帘洞瀑布,“水石相喷薄,咆哮如雷声”的镜泊湖吊水楼瀑布,以及长白山天池瀑布、云南大叠水瀑布、崂山潮音瀑、武陵源白丈峡瀑、台湾乌来瀑等。
中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曲折,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海岸景观,既有壮美奇特的海蚀地貌景观可供观赏,又有众多的优良海滩可开辟为理想的海滨浴场和海上体育娱乐场所。这些自然山水旅游资源要成为旅游产品当然需要经过人类劳动的改造。正所谓山无水不灵,水无山不秀,把山的雄奇与水的秀美组合在一起的旅游产品是更有吸引力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自然山水可以让人放下世俗生活的压力,投入到山水中体味与自然和谐的美感和惬意中。
中国的自然旅游目的地,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大都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大致可分为三类:
(1)大量的山水诗文作品
中国人把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的历史悠远,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诗篇都是以山水风景作为起兴的,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硕人》)。庄子在《知北游》中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焉”。数千年来,从老子、庄子至谢灵运、陶渊明,从李白、杜甫到苏轼、徐霞客,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面对自然之美留下了无数经典的诗词游记,这些传世的艺术作品经由旅游者的心理活动与自然景观发生协调作用,给旅游者更为丰富、更为独特的审美感受。苏轼有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寥寥数语,杭州西湖千变万化的景象尽在字间,“天下西湖三十六”,能美如西施者非此湖莫属。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夸张而不失真实,故天下瀑布不可胜数,而庐山瀑布名声极大。桂林山水美,但讲到它如何之美时,总要引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和“碧莲玉笋世界”。前者出自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一诗,后句出自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字虽不多,却足以勾起人们前往桂林的游兴,置身其地则更能体会到比喻的贴切,确实是“文以景生,景以文名”。又如在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泰山,其自然风光优美,如日出东海的奇观,阳光夕照的晚霞,波澜壮阔的云海及古老的岩石,苍翠的松柏,摇曳的瀑布,正是如此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前来观光游览,留下了诸如古建筑、碑碣刻石和文学作品等不朽的文化景观。泰山现有58处古建筑,体现着各个时代建筑艺术的高水平,无论从它的选址环境,还是从它的形体、空间、色彩、质料、光线等方面来看,都尽善尽美。泰山石刻从古到今、从山脚到山顶,比比皆是,其规模之大、品位之高、精品之多,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之高都是国内大山不可比的。以东岳泰山为题材的音乐、戏曲、诗歌、散文和绘画也可以算得上是不胜枚举的。有关泰山的著名诗歌有《望岳》、《泰山吟六首》等。《望岳》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最早的诗句是“泰山岩岩,鲁邦所詹”,载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著名的散文有《苛政猛于虎》、《登泰山记》、《泰山极顶》、《雨中登泰山》等,皆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仿宋真宗封禅泰山的情景而作,画长62米,宽3.3米,画幅巨大,色彩绚丽,是绝无仅有的。除此以外,东岳泰山还是研究中国封建王朝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地。根据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先秦有72君王封禅泰山。如周成王于公元前1000多年封泰山,建明堂,至今遗址尚存。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几乎每朝每代都有皇帝亲自或遣使来泰山封禅祭祀,给泰山留下了许多形色各异的文物古迹。
(2)丰富的神话和民间传说(www.xing528.com)
这些神话传说如同一条彩练,把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巧妙而协调地联结起来,进而对旅游者产生了更大的感染力。长江三峡巫山十二峰,峰峰奇丽。最让游客感兴趣的是神女峰,这是因为有巫山神女的传说;小孤山之所以吸引旅游者,固然因其兀立江中一峰耸秀的景观,更因这里美丽而神奇的关于建于其上的小姑庙的传说;云南路南石林峰林丛峙,象形者很多,有诸如“万年灵芝”、“凤凰梳翅”、“母子偕游”等数十个,但是最引人注目者为“阿诗玛”,因为它使人想到美丽的民间故事。关于东岳泰山的神话传说从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说起,到东岳泰山上的一草一木,可以说有成千上万。如石敢当的神话传说石敢当见义勇为,捉妖驱邪,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晋人把“泰山石敢当”刻石立于宅基、桥头,以避邪镇鬼。以后渐成习俗,不仅传遍祖国各地,而且传至东南亚各国,乃至日本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另外还有如“姊妹松”、“泰山奶奶赠孝匾”、“惩逆子”、“紫草的故事”等,讲述了发生在泰山地区孝敬父母、夫妻恩爱、抗婚、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故事。
(3)自然旅游目的地的民风民俗各有特色
正如前文所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杰。鬼斧神工的自然资源孕育了许许多多的、拥有着许多不同生活习惯的族群,多元的族群中自然存在着多元的民俗风情。这些民族风情与缤纷多彩的自然资源相映成趣,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并世代传承的一种生活文化,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民俗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民族、宗教及语言等诸因素关系密切。民俗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历史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民俗的内容主要有经济民俗(包括居住、服饰、饮食、生产、交通和交易等)、社会民俗(包括家族和亲族、乡里及都市社会、人生礼仪及岁时节日等)、精神民俗(包括信仰、迷信、巫术、宗教、禁忌、道德和礼仪等)和游艺民俗(包括民间旅行、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文化娱乐、民间传统竞技和民间杂艺等)。
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多彩多姿。俗语有云“入国先问禁,入境先问俗”,中国古代的旅游者在徜徉山水、留恋古迹之余,总是十分注意对民俗景观的欣赏,从而使民俗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在这几个领域:
①民间节庆。如重大节日活动、结婚喜庆等民间节庆活动。民间节庆与旅游常常自然地融为一体。如清明节,本是汉族祭扫祖坟的宗教节,但由于清明时分嫩草青青,新枝吐芽,一派蓬勃生机,后人遂将扫墓与踏青结合在一起,发展成为旅游节。
②风俗习惯。主要是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紧密相连的各种风俗习惯,如吃、穿、住方面的偏爱,以及信仰、崇尚等。有些风俗习惯就是旅游的专利产物,如折柳赠别、远道相送,其他如观鱼、养鸟、饮茶等时尚也与旅游相关。
③信仰崇拜。例如,出海有妈祖祭祀;山行有西王母之拜;旅客在船上吃鱼不得翻身,只吃一面,以忌翻舟,等等。这些旅俗信仰反映了观念的幻想世界与现实的自然世界借助旅游的中介而实现神秘整合。
据一项国内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的美国旅客中主要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有许多在当地是司空见惯的事物,对于旅游者而言则可能是非常新鲜、有趣的事物。在广西柳州鱼峰山下,每日傍晚,当地群众即自发聚集一处对歌,此起彼落,怡然自得。旅游者常为之陶醉,流连忘返。四川在开发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时就注意到了其民风民俗的独特性:在56平方千米的核心地带保留了9个藏族原始村寨;其文化形态和生活习俗保存了安多、嘉绒藏族过渡带的文化风情,因此策划、开发出以藏族风情为核心的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把九寨沟多姿多彩的水和藏族风情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位于中国四川和云南交界处的风光绮丽的泸沽湖,周围住着五万余名摩梭人。这个古老的民族,迄今还遵循“以母为尊,以女为贵”的传统习俗。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蒙着神秘色彩的“女儿国”居民,迄今还沿袭着原始的“走婚”习俗。所谓“走婚”,就是男子于子夜过后,静悄悄地到女子所住的花楼去,饮酒谈情,尽情享受鱼水之欢;次日,曙光初露,男子必须在女方家人未醒之前赶紧离开。等到双方感情稳定了,便可以在村子里公开“走婚”关系了,这时,男子也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出入女方家门,共享天伦之乐;不过双方过的依然是“暮合晨离”的生活。女子如果怀孕而生下孩子,便跟随母姓,居住在母亲家,由母亲和娘家人如舅舅、姨母等共同抚养。“走婚”这个奇特的风俗,不但吸引了许多民俗学家,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客。
作为自然旅游目的地,其自然生态特色无疑是开发的基础,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沉淀和奇异秀美的自然景观相辅相成,使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散发着独特的迷人魅力。正如谢凝高先生所指出的“中国风景美的特点概括地讲,就是以具有美感的典型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人文景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因此,必须十分了解、熟识自然旅游资源,并发现、挖掘出文化内涵的独特性,准确把握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这是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和其文化内涵相得益彰的基础。
因此,我们认为,自然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接待设施不仅要具备满足游客各种旅游需求的基本功能,而且在外观风格上应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与自然景观和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以协调和强化整体旅游景观的审美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