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与商场的兴盛
罗马早期,人口相对较少,绝大部分人都自给自足,他们不喝酒,靠饮水生活,所需食物全部自己种植。后来“七丘山地区”人口增多,买卖随之出现。之后,罗马人从山上向山间狭窄的谷底移居。他们开始在那里集会,不但进行私人间的买卖,也开展公共活动,如商讨涉及公共利益的事情、召开军事会议、解决争端、听取政府通告等。因为人们总能在这个集会地碰面,所以这里很快成为市中心,并出现了一些货摊和商店。这里也陆续出现了兑钱商和放债商,因为附近城镇和村庄的人来罗马买盐时用他们自己的钱币。那时的盐只能通过海水蒸发来获取,而离罗马城15英里处的平坦海岸很适宜晒盐。若想前往这些盐池之地,必须穿过罗马和罗马控制的地区,这就极大地促进了罗马的贸易发展。
独立的商店是罗马城镇里常见到的地方,往往占据临街的位置,商店的店面多少也会进行些修饰,和这个街区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有些商店只有一个房间,有些在后面还有存放货物的库房或者在二楼设有房间,用于存储或居住。许多店铺的柜台都是石头制成的,用来展示出售商品。有些柜台会在里面镶进陶罐,用来装酒或粮食,陶罐的顶端和柜台的上方是齐平的。有些商店的货物是在别处生产再运到这里,有些则直接在店铺后面进行加工生产。例如,一个面包店的后面可能就有面粉机、烤炉以及存谷物的库房。
罗马人把古广场以南的商店叫做“旧商店”,以北的叫“新商店”。古广场曾遭大火毁灭,在公元前210年得以重修。不过当时这里的商店都不大。公元前184年,居住在罗马的男性自由市民已达到25万,这时执政官加图为商人新建了一个集会地,即大教堂。此后又于公元前179年增建了一个。当时已迫切需要一些这样的经商地,于是,罗马古广场成了罗马商业和公共事务中心。如果你想了解市场信息、政治观点或言论,古广场总能满足你。如果你只是闲得无聊想了解些趣闻,在古罗马,古广场也是你可以打探到这类消息的地方,就像阅读今天报纸上的轶事杂谈栏目一样方便。古罗马人没有我们现在的这种报纸。但公元前59年后,《每日纪闻》中会刊发每天的重要政治和社会新闻,不过都是手写的。
在罗马共和国的最后两个世纪里,古广场作为公共事务场所使用得越来越频繁,这样一来,古广场就变得拥挤不堪了,商埠被挤了出去,不得不向周边扩展。在西塞罗时代,男性自由公民人数已增至近100万,但这些人并不是都住在罗马城,不过绝大多数人都可能会不定期前去罗马城。尤利乌斯·凯撒妥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买下古广场北部的土地,拆掉所有房屋,开始修建一个全新的广场兼市场——儒略广场,后由奥古斯都修建完工,并进行了扩建,改名为奥古斯都广场。也就是从这时起,罗马帝国的显赫才展露出来。帝国时期,一些商店逐渐聚集在一起,渐渐形成了规模稍大的集市,同时也慢慢吸引了周边的店铺加入进来。尼禄曾建了一个大市场,公元114年,图拉真皇帝在毗邻凯撒市场和奥古斯都市场的地方建造了罗马帝国最大最壮观的市场,叫做图拉真商场。图拉真商场实际上是一批数目庞大、精芜并存的民用建筑,其靠近卡匹托尔山的一边只是一两层的临街店铺,但靠近奎里纳尔山的一边则由于这儿挖土移山数十米,便依地势而层层加高,形成了有五六层之高的商场。
专家认为,图拉真商场是建筑史上现存最早的以十字拱顶建造的大型建筑物,也是古代水泥结构技艺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性标志。图拉真商场的设计相当先进,标志着水泥结构技术在实用方面的大进展,商场的经营也有统一规划。据估计,这一片总共五层的商场约有店铺170余间,商店按行业分层安排。底层专售蔬菜、瓜果和鲜花;第二层卖油、酒之类;第三、四层经营香料和进口的高级消费品,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来自中国的丝绸;第五层除店铺外,还设有政府向贫穷市民发放赈济金和食物的机构,五层的屋顶又辟为水池,用城市引水渠提供的水饲养鲜鱼,因此又是一个鱼市。这些巧妙的规划布局向世人展示着当年市集的繁荣和热闹。(www.xing528.com)
大型的专门市场和批发市场多数都靠近河岸,以方便每天用驳船运送大量货物。波里乌姆广场是牲畜买卖市场,位于古广场西南处台伯河畔的低地上。旁边的霍利托里姆广场是主要的蔬菜水果市场,也沿着河岸修建,这个市场里也有油贩。早期的贩鱼市场挨着古广场,气味不好。据说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一部剧中说,是臭鱼把大教堂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引到了古广场。另外,这里还有许多大型的货栈,其中一些专门出售某类商品,如纸张、蜡烛、东方香料,等等。客栈和妓院其实在城镇里并不多见,但是特别容易辨认。
一些街道因某类专门商店而闻名。在帝国时代,提起罗马的大型商业街,人们就会想到伊特鲁里亚人之街——图司库斯街。这里遍布着各种小商店,比如鱼店、水果店、香料香水店以及优质丝绸店等。优雅清高的罗马人一直鄙视经商和开店的人,所以这条街的名声不好。据说早在普劳图斯的时代,这条伊特鲁里亚人之街上的商人一心想赚钱,甚至不惜出卖自己。
在人类公元纪年后的前4个世纪里,罗马随着其繁荣和扩展,成了世界闻名的中心,就像今天的伦敦、纽约、巴黎和其他大城市一样,罗马商店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出名。公元前2世纪左右,罗马的商业活动大部分集中于以罗马城为核心的意大利众多城镇市场与集市中,日常零售货物或商品则在商店中进行。当时各种市场如“牛类市场、蔬菜市场,无疑都是专为日常交易和地方交易使用的”。普特奥利是当时意大利的主要商业中心,在此,“期货”贸易十分兴旺,船主设有自己的事务所、船坞和货栈,并有一个预售市场,进口货物的商人可预售其尚未抵岸的货物,可直接卖给消费者或零售商人,自己从中渔利。这之后罗马的鼎盛时期,书商和皮革商因为使用的原料相同,都聚集到了古广场北面向苏布工人区方向延伸的阿尔吉列图姆街上。那个地方拥挤、嘈杂、肮脏、充满了臭味,人人嫌弃,唯恐避之不及。那里挤满了小商店,有罗马穷人买得起的鸡蛋、白菜、面包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那里聚集了许多理发工、修鞋匠、五金商,还有一些出售廉价布匹的小店。各色人等,熙熙攘攘,其中有许多是给主人办事的奴隶。看来,许多罗马人就像现代巴黎人一样,都得从市场上采购大部分生活所需物品,要么自己亲自去市场,要么派奴隶去购买和运送。男人女人的不同就是,女人只逛珠宝店、服装店和奢侈品店,其他物品则都由男人购买。这里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世界不同,没有每天上门送牛奶面包的人,也没有定期上门供应食品杂货的人。
这里繁忙的购物景象现代人一定不会陌生,尤其是对于那些逛过意大利临街小店和货摊的人,不过,也有些非常奇怪的景象和气味。伦敦人或巴黎人看到面包店里有头猪可能会大吃一惊,但在罗马人看来却见怪不怪,尤其在罗马共和国早期,面包师做面包时所用的面粉都是由自己磨麦子磨出来的,因此看见一头猪在面包磨坊外的街上吃糠麸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难怪普劳图斯剧本中的一个演员说道:“面包店门前臭得没人愿意经过。”像海德公园曾经有过的成群牛羊一样,罗马城这些既像城市又像农村的生动画面不久就湮没在了历史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