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和激励策略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和激励策略

时间:2024-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辅导员还能够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和家长沟通,以便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这种状况严重地阻碍了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和激励策略

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工作优势与激励策略

赵海信 毛树渠

高校辅导员作为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和大学生素质教育及培养工作的基层政工人员,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十六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论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把工作仅仅局限于学生思想觉悟方面的教育,还要注重实际,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而然,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如何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了一个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

1.身份背景优势。从教室到宿舍到食堂到运动场所,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接触是全方面、全天候、立体式的。大多数辅导员为本科或研究生刚毕业,年龄与大学生相仿,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与大学生接近,他们与学生有较多相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语言,这大大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辅导员既当老师,更当朋友,学生更愿意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向辅导员倾诉,愿意接受辅导员的建议和意见。辅导员可以从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交流中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情况和问题。对小事可以及时疏导,大事则可以及时上报,有利于有效迅捷地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2.地位职位优势。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其地位处于枢纽位置。因此,高校辅导员可以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干部、任课教师、心理辅导老师、学生家长等多种途径来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预防和控制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蔓延。辅导员能够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例如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协会和心理健康网站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心理知识普及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更深的平台来了解和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辅导员还能够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和家长沟通,以便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3.全面有效性优势。辅导员对自己所管辖范围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信息把握比较全面,因而可以从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来指导学生解决其面临的问题,这种全面性的优势是其他教辅人员所不能及的。辅导员能够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虽然各高校均设置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会针对大学生开展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然而,要想使这些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有效,辅导员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相处时间最长,部分高校辅导员甚至住在学生公寓里,因而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可以是随时随地、形式多样的。辅导员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境、性格、爱好,在考虑到学生心理共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专业的具体情况,在具体工作中如开班会、与学生谈心、组织活动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二、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巨大的优势,并且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担当辅导员一职时缺乏胜任力,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缺乏执行力。这种状况严重地阻碍了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1.工作角色定位不明、缺乏责任心。长期以来,大多数辅导员主要还是扮演着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常规事务管理者角色,忽视了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工作中,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管理方法,将较多的精力放在了班干部和“问题学生”等少数人的身上,以实现他们的“带头作用”和“预防作用”,这势必减少了对大多数“中间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有的辅导员在检查工作或与学生谈话时,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还有的只见现象不见本质,甚至被假象迷惑而误入歧途,这必然影响到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当然这与其事务性工作繁忙有关,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难免力不从心,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2.缺乏自我激励、工作倦怠感强。一般来说,辅导员都是从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好学生”,成绩优秀,工作表现好,而且是中共党员。这种选拔标准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辅导员几乎都有这样一些特质:听话、不调皮、懂规矩等。所以,很多的辅导员都比较习惯于把别人(领导、同事等)的赞许作为工作的主要动力,缺少独立的工作思考,而且常常因为担心前途受到影响而不敢在工作中展露个性。按照别人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事力求简单、稳妥,工作中偶遇别人的反对或者质疑,就容易变得沮丧甚至绝望,对自身的价值和事业的选择没有深入的思考和足够的信心。很多辅导员形象地把自己比喻成“消防队员”,他们的口号是“只要不出事,能混一天是一天”。

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繁忙,在身体上和情绪上易产生疲乏感,并对工作产生恐惧感。同时,高校辅导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又直接影响了辅导员对自身价值消极的评估,从而导致了高校辅导员过低的成功感知性,产生工作倦怠感,工作倦怠感的产生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信心与工作积极性,导致工作中产生消极心理。(www.xing528.com)

3.心理健康专业素养欠缺。高校辅导员能够拥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水平和熟练的心理辅导技巧,是其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辅导员在心理学方面的专业水平是不容乐观的。首先,大多数高校辅导员没有系统地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缺乏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同时,有些辅导员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也不能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三、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的激励策略

1.重视新进辅导员的甄选,注重辅导员胜任力的培养。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成效。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新进辅导员的甄选过程当中,除了按照以往的模式对参加招聘的人员提出了一些硬性要求之外,如英语成绩要求、年龄要求、政治面貌,以及第一学历及其本科毕业学校等等,还增加了心理测试这一环节。然而,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更应该开展研究,探讨优秀的辅导员应具有哪些基本胜任力特质,并以此为依据,在新进辅导员的选拔过程当中,重点考察参加竞聘人员的胜任力状况,以便作为是否适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一般来说,胜任力包括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辅导员的基准性胜任力(知识、能力)只是对辅导员的基本要求,不能将优秀者与一般者区分,而鉴别性胜任力(品格等)是区别绩优者与绩平者的关键因素。除在新进辅导员的选拔过程中重点考察参选人员的胜任力特质之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已有辅导员胜任力的培养。

2.优化辅导员成长环境。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施恩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具体到高校辅导员管理中的心理契约,则体现为辅导员和学校双方对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主观约定,是联系辅导员与学校组织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辅导员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高校应该优化辅导员的成长环境,为辅导员搭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条件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具体措施为考虑到辅导员角色的特殊性,应制定专门的职称评定、职务政策,改变辅导员在职称评定中与专业教师相比处于劣势的状况,根据辅导员的业绩、能力提拔使用,解除他们对发展前途的顾虑,使他们减少心理负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3.努力提高辅导员自身工作理论水平。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指导意义。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因此辅导员要认真学习心理学的相关基本理论,掌握心理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校也应该分别采用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组织辅导员进行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心理问题识别与初步评估的培训。只有辅导员自身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才会越有成效。

4.加强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具备良好素质的辅导员通过积极努力是可以在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是应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感,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这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辅导员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必须重视自己的言行,德高才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辅导员如果只有口头上的慷慨激昂,行动上却束之高阁,就会失去感召力和威信,降低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辅导员不仅要有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注重身教。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辅导员持久、一贯的良好言行,必在学生心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定位,对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果言行脱节,表里不一,则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辅导员只有自戒自勉,严于“慎独”,教育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出样子,学生才会“心服而从”;教育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学生就会“不禁而止”。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工作就能令人心悦诚服。

5.加强自我激励。工作做得好的辅导员,外部的激励固然很重要,但根本的动力还是来自自己。自我激励的能力可以使自己有足够的热情去快乐地工作,这一点对广大辅导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提升是非常有建设性意义的。

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激励是指用语言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知觉、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状态产生某种刺激的过程。辅导员加强自我激励的能力指的是为服从某一目标而自我调动、指挥个人情绪的能力,它是情商的重要内容。自我激励就像一个引擎,为辅导员日常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辅导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加强自我激励:调高目标,设置一个可行的远大的目标;离开舒适区,不断地寻求挑战,并享受挑战的过程;正视危机,敢于面对工作中的突发情况并能冷静从容地面对并解决问题:敢于犯错,大胆尝试,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并能从中吸取教训;把握好情绪,在工作中找到令自己开心的事,发掘自身中令自己开心的地方,找出自身的情绪高涨期用来不断激励自己。

(原载于《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