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科学发展 争创“两个一流”
刘 伟 周祖德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武汉理工大学领导班子以此作为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以“强化特色创新,推进科学发展,争创‘两个一流’”为实践载体,以是否提升了理念、是否解决了问题、是否促进了发展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主要标准,坚持把深入学习、解放思想和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紧密联系高等教育和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认真学习,广泛调研,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讨论,深化了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形成了在实现学校科学发展问题上的基本共识。
一、振奋精神,加快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要任务就是要振奋精神,加快发展。一要把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上来,以发展振奋精神,以发展凝聚人心,统筹协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二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问题,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自觉地把思想从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新的发展理念,明晰新的发展思路,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学校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着力解决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以来,学校党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朝着“两个一流”(即努力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为“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国际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加快实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使得学校整体进入了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博士后流动站等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重大跨越,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基地成功申报,学校科研经费和科技产业产值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一批享誉中外的科研成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本科教学评估取得了优秀成绩,引进和申报院士分别实现了“零”的突破,新校园建设初具规模,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是,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学校的发展速度和办学水平仍旧存在较大差距。首先,“人才强校”战略落实不够,人才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不够,整体素质与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影响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工程和实验技术人员为主的专业技术队伍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整体素质需要提升。其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育人为本”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还未牢固确立,加强师德建设力度和举措不够,需要在观念、体制和机制上进一步突破;部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的更新跟不上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学生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机制和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再次,面向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具有原创性的重大理论成果和经济效益明显的重大应用成果不多,科技发展模式从外延到内涵发展、从量的扩展到质的提升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加快;新的学科增长点尚未充分显现,促进学科交叉的政策和机制还不够完善。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学校科学发展思路。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必须充分运用解放思想这个法宝。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理念,振奋精神,克难奋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要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上下功夫,理清学校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做好学校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十二五”规划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要改革不适合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管理体制,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创新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社会看教育,充分彰显和发挥我校面向三大行业的特色和优势,统筹兼顾,产学研全面协调发展,为学校、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
其次,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谋划和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上水平是对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新要求。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努力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集体。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努力建设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要在学习中紧密联系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解放思想,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全面提升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要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与班子成员交心谈心制度,完善学校、学院和部门领导的沟通制度,进一步落实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和师生的制度。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努力建设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先调研后决策、先酝酿后上会、先试点后推广的工作程序,努力提高决策水平和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
最后,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我们要加大学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与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以二级目标责任制改革为突破口,理顺学校、学院、部、所、中心等的职能关系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基层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以及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学术和业绩评价方法,增强基层学术组织活力。要进一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岗位设置,实施人员分类管理和分层考核办法,积极完善分配制度改革与设岗聘用的衔接工作。要围绕学校发展目标,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民主管理,调整管理结构,优化机关职能,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要按照科学合理、公开透明、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制订资产合理使用的优化方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强化特色,争创优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
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强化和发展特色。武汉理工大学前身是源于我国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的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和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具有显著的行业背景。学校十分珍惜由合并组建所带来的三大行业的科技、人才和教育资源大融合的历史机遇,在办学方向、办学特色乃至管理模式上进行了不懈探索,不断强化学校的行业特色。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实现和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共建、与社会企业的共建、与广大校友的共建,从而把学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开发等逐步推向社会,逐步强化学校的共建特色。在强化传统的办学特色的同时,武汉理工大学坚持改革和创新,特别注重强化学科特色,构建特色学科体系,形成特色科技与产业,培养特色创新人才。(www.xing528.com)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特色发展的共识。学校发展要坚持“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的发展思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要立足地方,面向行业,服务社会,以社会需求为牵引,加强与行业部委、政府部门的联络,加强与大型企业、校友单位的共建。要发展学科特色,加强学科交叉,形成特色学科体系,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形成特色科技与产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巩固原有行业特色、共建特色、工科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定位,改革创新,不断强化学校的办学特色,坚持内涵发展,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
首先,要强化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学校发展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国家战略需求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内在规律,把握国内外高等教育和三大行业的发展态势,突出办学特色,发挥学科优势,制定并完善学校学科建设的中长期规划。要通过加大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以特色促优势,以优势显特色,使特色和优势相得益彰。要进一步加强学科融合,努力构建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要进一步围绕国家和地方战略发展需求,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凝练重点学科发展方向,确定重点突破领域,强化学科布局中的特色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整体建设质量和水平。
其次,要强化“育人为本”理念,进一步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都应服务于培养人才这一根本任务。我们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适应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的需求,加大专业改造力度,建立教学创新团队,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形成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要注重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以质量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系统化、科学性相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断完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为大学生的就业和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服务。要进一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完善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度,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要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进一步鼓励跨学科学术力量的集成与整合,组建研究方向明确、人员结构合理、具有承担国家重大计划项目实力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力争在建设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团队中有新的突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制订科技和科技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和完善学校的科技政策,使之更加科学规范,营造学校的科技创新氛围,努力实现学校科技与科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通过调整科技政策和奖励措施,加强争取科技资源的能力,从计划性、标志性、创新性等方面下功夫,加大项目和成果的管理力度。要推进科研体制和机制改革,特别是资源分配制度和考评体系的改革,积极建立校企合作研究院(所),建设科技园区,探索校企合作科研新模式,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以人为本,促进和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办好大学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建设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期待。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把“以人为本”作为办学的核心理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环境,提升教师的全面素质。要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重点发展和整体推进、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要根据发展的进程和可能,把师生员工的期待转化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努力为师生员工办好事、办实事,解决师生员工最为关心的突出问题,把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积极推行校务公开,拓宽民主管理的渠道,促进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要改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好新校园、老校区建设工作,提高校园建设品位。
首先,要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人才。我们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切实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一是建设好学术人才高地、科技创新平台和学术创新团队。要以“985”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基地建设、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以及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人才计划的申报为契机,加强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加强青年学术骨干培养。二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要建立健全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用人机制、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完善教师职务设岗聘任和考核的分配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和交流制度。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制定和完善《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抓好干部培训和交流工作,加强干部的教育、管理与监督。四是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工程技术、实验技术与图书资料管理等专业技术队伍的培养以及工勤队伍的建设,保障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其次,要坚持民主治校,充分尊重师生员工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扬民主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以教代会制度为主体的各项依法依规、民主治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代会的作用,实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充分激发和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实现校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长效机制,处理好学校办学的领导权、行政权、学术权、民主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落实广大师生对学校管理、决策过程以及有关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领导班子成员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健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基层单位领导之间的沟通需要;要改变制定政策和工作决策中过于依赖职能部门、直接听取师生员工意见不多的现象,贴近师生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生活实际,切实为他们解决具体问题。
最后,要坚持切实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全面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我们要持续关注民生,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努力为师生员工和离退休同志办实事上。一是实施“百千万”民生工程,即在近期实施并完成数个百万、千万和万万元的民生项目,包括学生宿舍安防技防、学生宿舍维修和生活设施改造、校园环境与卫生综合治理、家属区生活环境治理、老校区供电系统设施改造、新校园绿化美化、教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发放等。二是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环境,完善各类教室、语音室、教师休息室的设施,落实校内有关单位的科研和办公用房的维修和调配工作,维修老年活动中心等。三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对全校教职员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完善师生员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医疗报销制度,积极推进实施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四是努力创造条件,尽力解决师生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困难,逐步改善和提高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要集思广益、广开渠道,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原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Z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