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碧水源:碧水丹心,创业兴邦
公司简介[2]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070,以下简称“碧水源”),创办于2001年,是一家主要从事污水处理和废水资源化业务的公司。其业务涉及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给水、城市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技术与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设备制造。
2010年4月21日,碧水源凭借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水资源化技术,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实际募得资金总额25.53亿。
上市概述
海淀区西北四环交汇处,一栋九层高的枣红色办公楼,大厅里空空荡荡。
登上二楼,紧挨楼梯门的公司前台,分列狭窄过道两侧的单间式办公室,一切尽收眼底;推开没有窗户的会议室,你可以看到各类荣誉证书和工程图片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这家名叫“碧水源”的公司让人略感压抑。
不过,与它的沉闷气息相比,它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堪称惊艳。
2010年3月5日,碧水源顺利过会。
4月6日,碧水源发布公告,确定发行价为69元/股,市盈率为94.52倍。
4月7日,碧水源以1.61%的网上中签率刷新创业板新高。
4月21日,碧水源创业板挂牌上市,开盘暴涨,以151.80的收盘价荣登两市“第一高价股”宝座。之后三日,股价接连上涨。
4月24日,碧水源收盘于168.80元,其创始人文剑平坐拥63.13亿元,成为创业板新首富。
“膜”力无限
如果说袁隆平解决了中国水稻的产量问题,那么碧水源的目标则是要解决中国未来的水资源问题。这是文剑平对碧水源的最好诠释。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是碧水源创业的重要契机,当时,新南威尔士大学在读博士文剑平作为志愿者参与了奥运会,接触到最先进的污水处理方法——膜生物反应器(MBR)。这种孔径只有0.1~0.4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几百分之一)的中空纤维膜,激起了文剑平强烈的好奇心。
2001年,拿到博士学位后,文剑平回国创办了专业从事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应用的碧水源。之后,通过与清华大学合作,碧水源在国内率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材料制造技术。
此时,国外大巨头西门子和通用(GE)凭借技术和品牌优势在国内独霸天下。碧水源的推广之路颇为坎坷。
穷则变。文剑平想了个新招——“示范工程”,即先推示范项目,再收钱。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风尚国际”成为碧水源的第一个示范项目。
变则通。宝辰饭店、世豪大厦、贵宾楼饭店、长峰假日酒店及中关村西区等地都有了碧水源的一系列工程。
2002年12月,碧水源中标当时公司业务的第一大单—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事实上,在这个项目中,碧水源没有赚到钱。文剑平采取的是低价中标策略,说白了就是,赔本赚名声。
赚到一定名声的碧水源忙着寻找示范项目,最终,文剑平把所有的赌注压在中国最大的MBR污水资源化工程——密云再生水厂项目上。之后,碧水源对这个北京市发改委会拥有最终拍板权的项目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竞标工作。
在没有任何把握的情况下,抱着“成败在此一举”的想法,文剑平几乎花光了公司的所有积蓄,为这个项目做了中试。
上天不负有心人。2005年6月,碧水源夺得容量4.5万吨的密云再生水厂项目。一年以后,该项目完工。大批政府人员前来参观,其中一位官员看到MBR神奇的效果后,当场题词——“化腐朽为神奇,发展循环水”。
从此,国内“言MBR(污水处理技术),必称碧水源”。
水底的暗流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碧水源的常务副总经理何愿平,这位留学新西兰,拥有工学与金融学双硕士学位的高才生,和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是老乡。2004年,相继任职北大方正投资、安联投资的他加入碧水源。
事实上,早在2001年,文剑平就曾给何愿平打过电话,邀请他到碧水源工作。可想而知,处于初创期的碧水源未能吸引这位留着小平头的湖南人。但是,几年投资工作过后,何愿平决定加入这一“膜”力无限的公司,成就自己的创业项目。
何愿平语速飞快,精力充沛、决断果敢、不按常理出牌。关于决断果敢这点,在他接下来的行动上可见一斑。
2006年初,何愿平在IDG、高盛、西门子、红杉、凯雷等20多家风险投资商中选择了两家中国创投公司——上海鑫联和云南国际信托。对此,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放着IDG、高盛等拥有国际经验和口碑的知名风投不合作,碧水源为什么偏偏选择上海鑫联和云南国际信托?
其实,何愿平有自己的打算:相比于国外,碧水源更适合在中国发展。此外,对于碧水源来说,两家公司4000万的投资足够了。但为什么是上海鑫联和云南国际信托呢?(www.xing528.com)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两家创投公司。
上海鑫联法人代表是聂新勇,人们也许对这一名字感觉陌生,但提及他的徒弟唐万新,人们就很熟悉了,聂新勇正是将唐氏兄弟带入资本市场的第一人。这位昔日的德隆干将,深谙资本运作之道。
云南国际信托则与涌金系魏氏家族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涌金系作为资本大鳄,成功运作千金药业、九芝堂等公司上市。
不难看出,何愿平计划将仅90余名员工的碧水源推向资本市场。当然这只是碧水源上市计划的雏形。
2007年,在创投的辅助下,碧水源完成股份制改造,注册资金变更为1.1亿元。年底,北京市调研的管委会领导到中关村视察工作,终于发现碧水源这只“山窝窝里的金凤凰”。
真正的较量
北京中关村,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文剑平捏着半根雪茄送走了一批客人,用带有浓厚湖南乡音的普通话对记者说,“碧水源又拿到了一个1.5亿的大单。”
欣喜过后,文剑平翻开财务报表,发现碧水源2007—2008年北京地区的收入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99%、97%。于是,文剑平开展了外埠市场的开拓工作。一些对水质要求高的区域成为碧水源的主要目标市场。这一看似简单的决定,却让碧水源数面受敌。一时间,国内污水处理行业硝烟密布。
战争的序幕首先在太湖市场拉开。2008年6月,碧水源在无锡设立分公司,竞标环太湖市场项目,对此,国际大巨头立刻迎战,它们向当地政府表明态度:如果碧水源参与竞标,我们就退出。当地政府顾及到大巨头的其他投资项目,犹豫不决。
随后,碧水源与湖北传统污水处理公司展开厮杀。碧水源首先找到当地的MBR公司,与之确定合作关系,同时与政府建立联系,最后成功说服地方专家接受MBR技术。2008年11月,碧水源力挫群雄,中标十堰市神定河污水处理厂改造项目。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文剑平拿出湖南人固有的坚韧品格,继续攻克外埠市场。2009年,碧水源外埠市场实现收入1.7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55%。至此,碧水源的市场开拓工作圆满落幕。
“碧水源就是永远活着的布鲁诺,最终将抵抗住恶势力”,何愿平如是评述碧水源与国际巨头的较量。
布鲁诺的“刑场”
2009年,创业板即将推出的消息传出后,一些细心的人在创业板的座谈会上发现了碧水源的身影。人们纷纷猜测:碧水源是上创业板还是上中小板?
对此,文剑平说:无论创业板还是中小板,哪个能先上就上哪个。的确,碧水源等IPO等得太久了。碧水源等得起,中国的江河湖泊等不起,污水正一滴一滴地渗透水系,跨国公司还在虎视眈眈。时间不等人!
2009年7月26日是创业板申报材料开始递交的日子。大部分企业封锁消息,远离聚光灯。而碧水源截然相反,公开消息。何愿平更是来者一概不拒。他很会拿捏分寸,该说的绝不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
2009年9月21日,何愿平积极配合记者采访、拍照。这时候,手握普通数码相机的记者产生了怀疑:碧水源真要上市了吗?
事实上,碧水源一直在为上市的一些细则做努力。
2010年3月5日,碧水源就像当年的布鲁诺一样,站在候审区,等待最后的审判。不同的是,布鲁诺被教会处以火刑,在罗马的百花广场英勇就义。碧水源成功过会,在创业板上留下了足迹。
随后,推介会、路演、投资者见面会一路上,碧水源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受到投资者和券商的追捧。
2010年4月21日,碧水源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开盘涨幅高达120%,之后股价一路攀升。以当天收盘价151.80元计算,碧水源市值高达223亿。
2010年6月28日下午,碧水源荣获“首届中国最具创新商业模式创业板上市公司”和“首届创业板十佳创业团队”两项殊荣。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处于现代服务行业的碧水源以“传承社会责任,演绎生态文明”为企业使命,发展之势堪比冲锋,成立仅8年,其总资产就有了爆发式的增长。所创造的资本神话,令不少同行甚是惊羡。
回溯碧水源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成功的原因恰在于拥有比肩GE、西门子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这一杀手锏。
技术创新既是碧水源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是创业板设立的宗旨。因此,当欲上市企业拥有的条件与创业板的要求相契合时,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注释】
[1]资料来源于深圳市华测检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网站http://ww.cti-cert.com/
[2]资料来源于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originwater.com/index.php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