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口腔正畸科医师手册:头影测量的关键与技术

口腔正畸科医师手册:头影测量的关键与技术

时间:2024-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头颅定位仪就没有X线头影测量。头影测量上常以定位仪耳塞影像的最上点为代表,称为机械耳点。

口腔正畸科医师手册:头影测量的关键与技术

第四节 头影测量分析

头影测量主要是测量X线头颅定位照相所得的影像,对牙颌、颅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

一、头颅定位X线照相与头影图的描绘

(一)头颅定位X线照相

1.头颅定位仪 用作头影测量X线头颅像,必须在头颅定位仪的严格定位下拍摄,因为只有在排除了因头位不正而造成的误差后,测量结果才有分析比较的价值。头颅定位仪的定位,在于其左右耳塞与眶点指针三者构成一与地面平行的恒定平面。摄像时,使两耳塞进入左右外耳道,然后上下调整头部位置,使眶点指针抵于眶下缘。这样患者头部便固定在眼耳平面与地面平行的位置上。拍侧位片时,头颅定位仪的左右耳塞与 X线中心线成一直线。每次照相时头位均恒定于此,这就保证了所拍X线片相互间的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头颅定位仪就没有X线头影测量。

2.X线照相

(1)患者体位:摄片时调整患者体位,使其两肩松弛。调节左右耳塞进入两侧外耳道,使其不过紧或过松。使眶点指针抵于右侧眶下缘,并让患者上、下牙齿咬于正中img62位,上、下唇处于自然松弛状态。

(2)投照距离和放大误差:X线由球管射出时呈辐射状,使投照物体的影像放大,而产生模糊的“半影”。X线球管至胶片的距离越大,则射出的X线越接近平行,造成的“半影”也就越小。因此,在X线头颅摄影时要有较大的投照距离,一般应不小于150cm。投照物体与胶片间距离也是影响X线影像清晰度和真实性的重要因素。物片距越小,则X线影像的放大和失真就越小。因此在投照时,应尽量使投照物体与胶片盒紧贴,以减小其放大误差。每次照相时应使X线球管、头位和胶片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恒定,这样所得的X线片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以及不同个体或不同时期X线片所得测量结果的可比性。

3.头影图的描绘X线头影测量不能在X线头影像上直接进行,而需在描绘的头影图上进行。描绘和测量时需准备硫酸描图纸、毫米尺、半圆仪及硬质铅笔等。可在具有良好光源的X线读片灯下或专用的描图桌上描绘。

(二)常用X线头影测量的标志点和平

1.头影测量标志点

(1)颅部标志点(图1-4)

1)鼻根点(N,nasion):鼻额缝的最前点,代表面部与颅部的交接处。

图1-4 颅部标志点

2)蝶鞍点(S,sella):蝶鞍影像的中心。

3)耳点(P,porion):外耳道之最上点。头影测量上常以定位仪耳塞影像的最上点为代表,称为机械耳点。

4)颅底点(Ba,basion):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

5)Bolton 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2)上颌标志点(图1- 5)

1)眶点(O,orbitale):眶下缘之最低点。一般X线片上可显示左右两个眶点的影像,故常用两点间的中点作眶点。

2)前鼻棘点(ANS,anterior nasal spine):前鼻棘之尖。此点常作为确定腭平面的两标志点之一。

3)后鼻棘点(PNS,posterior nasal spine):硬腭后部骨棘之尖。为确定腭平面的两标志点之一。

4)上齿槽座点(A,subspinale):前鼻棘与上齿槽缘点间之骨部最凹点。

5)上中切牙点(UI,upper incisor):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

图1-5 上颌标志点

6)翼上颌裂点(Ptm,pterygomaxillary fissure):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点。

图1-6 下颌标志点

(3)下颌标志点(图1一 6)

1)下颌角点(Go,gonion):下颌角的后下点。即下颌平面和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交角的角平分线与下颌角的交点。在实际应用时,较常用下颌平面与升支后缘切线的交点来代替(Go')。

2)关节点(Ar,articulate):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

3)下齿槽座点(B,supramentale):下齿槽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部最凹点。

4)下切牙点(LI,lower incisor):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

5)颏前点(Po,Pogonion): 颏部之最突点。

6)颏下点(Me,menton): 颏部之最下点。

7)颏顶点(Gn,gnathion):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

8)D点: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点。

(4)软组织侧貌标志点(图1-7)

图1-7 软组织侧貌标志点

1)额点(G,glbella):额部最突点。

2)软组织鼻根点(Ns,nasion of soft tissue):鼻额缝表面所覆盖的软组织的最凹点。

3)鼻顶点(Prn,pronasale):鼻部软组织之最突点。

4)鼻下点(Sn,subnasale):鼻小柱与上唇之交点。代表上唇基底部的位置。

5)上唇突点(UL,upper labrale):上唇之最突点。

6)下唇突点(LL,lower labrale):下唇之最突点。

7)软组织颊前点(Pos,pogonion of soft tissue):颊部软组织的最前点。代表软组织颊部的位置。

8)软组织颊下点(Mes,menton of soft tissue):软组织颏部最低点。

2.头影测量平面

(1)基准平面:是在头影测量中作为相对稳定的平面。目前最常用的基准平面为前颅底平面、眼耳平面和Bolton平面(图1-8)。

图1-8 基准平面

1)前颅底平面(SN,SN plane):即蝶鞍点与鼻根点之连线。位于头颅的正中矢状平面上,代表前颅底的前后范围。由于这一平面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而常作为其他各结构对颅底关系的定位平面。

2)眼耳平面(FH,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由耳点与眶点的连线构成。大部分个体在正常头位时,该平面与地面平行。

3)Bolton 平面:由Bolton 点与鼻根点连线构成。多用作重叠头影图的基准平面。

(2)测量平面(图 1- 9)

图1-9 腭平面与全颅底平面

1)腭平面(ANS-PNS,palatal plane):前鼻棘与后鼻棘的连线。

2)全颅底平面(Ba-N):颅底点与鼻根点之连线。

3)img69平面(OP,occlusal plane):img70平面一般有两种确定方法。一种是第1恒磨牙的咬合中点与上下中切牙切缘点间连线的中点的连线。另一种是自然的或称功能的img71平面,由均分后img72接触点的连线构成,通常使用第1恒磨牙及第1乳磨牙或第1双尖牙的img73接触点,这种方法形成的img74平面不使用切牙的任何标志点。

4)下颌平面(MP,mandibular plane):下颌平面的确定方法有3种(图1-10)。①通过颏下点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②下颌下缘最低部的切线。③下颌角点与颊顶点间的连线(Go-Gn)。

图1-10 下颌平面

5)面平面(N-P,facial plane):由鼻根点与颏前点的连线构成。

6)Y轴(Y axis):蝶鞍点与颏顶点之连线。

(3)软组织测量平面

1)软组织平面:软组织鼻根点至软组织颊前点的连线。

2)审美平面:鼻顶点至软组织颊前点的连线(图1-11)。(www.xing528.com)

3)H平面:上唇突点至软组织颊前点的连线(图1-12)。

图1-11 审美平面

图1-12 H平面

(三)常用测量项目

1.上下颌骨常用的测量项目

(1)SNA角:由鼻根点至上齿槽座点连线与前颅底平面构成,反映上颌相对颅部的前后向位置关系。当该角过大时,上颌前突,面部侧貌呈凸面型;反之上颌后缩,面部呈凹面型。

(2)SNB角:由鼻根点至下齿槽座点连线与前颅底平面构成,反映下颌相对颅部的前后向位置关系。当该角过大时,下颌前突;反之后缩。在生长过程中该角逐渐增大。

(3)ANB角:由鼻根点至上齿槽座点连线与鼻根点至下齿槽座点连线构成。当A点位于NB连线前时,该角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4)颌凸角(NA-PA):由鼻根点至上齿槽座点连线与颏前点至上齿槽座点连线延长之交角。当延长线在NA连线前方时,此角为正值;反之为负值。该角越大表示上颌相对前突越大,反之标志上颌相对后缩。

(5)Y轴角:蝶鞍点至颏顶点连线与眶耳平面相交之下前角,反映颊部的突度。若该角过大,则颊部呈后缩,反之颊部呈前突。

(6)下颌平面角(MP-FH):由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的交角构成,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也反映面部的高度。

此外也由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来代表,其意义等同于眶耳平面所构成的下颌平面角。

(7)面角(NP-FH):面平面与眶耳平面相交之后下角,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此角越大表示下颌越前突,反之则下颌后缩。

(8)Ptm-S:翼上颌裂点与S点在FH平面上的垂足间的距离,反映上颌的前后位置关系。

(9)升支高度:从关节点到Go'点的距离。升支高度直接影响面部的高度。

(10)下颌体长:髁突后缘和颏前点在下颌平面上的垂足间的距离。

(11)上颌长:翼上颌裂点与前鼻棘点在FH平面上的垂足间的距离。

2.上下前牙常用测量项目

(1)1-SN角: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相交之上内角,反映上切牙对于前颅底的相对倾斜度。此角过大表示上中切牙唇倾,反之为舌倾。

(2)1-MP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之上内角,反映下中切牙对于下颌平面的倾斜度。此角过大表示下中切牙唇倾,此角过小表示下中切牙舌倾。

(3)1-NA角: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NA)交角,代表上中切牙的倾斜度和突度。

(4)1-NA距:上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亦代表上中切牙的倾斜度和突度。

(5)1-NB角: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NB)交角,代表下中切牙的倾斜度和突度。

(6)1-NB距:下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也代表下中切牙的倾斜度和突度。

(7)上下中切牙角:上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反映上下中切牙的突度。此角越小突度越大,反之突度越小。

3.前、后面部高度

(1)前面高(N-Me):从鼻根点至颏下点的距离。

(2)前上面高(N-ANS):从前鼻棘点至鼻根点的距离。

(3)前下面高(ANS-Me):从前鼻棘点至颊下点的距离。

(4)后面高(S-Go):从蝶鞍点至下颌角点的距离。

(5)前、后面高比:S-Go/N-Me,是一项重要指标。比单纯一项前面高或后面高能更深刻地反映颅面部的畸形,正常比率为62%左右。比率过大表明面部呈水平矢状方向生长,反之表明面部呈垂直方向生长。

(6)前下面高与前面高比:ANS-Me/N-Me,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在确定深覆img78或开img79的矫治设计中有重要参考意义。

4.软组织测量内容

(1)面型角(FCA):颏点与鼻下点连线和鼻下点与软组织额前点连线的后交角,代表软组织的面型突度。

(2)鼻唇角(NLA):鼻下点与鼻小柱点连线和鼻下点与上唇突点连线的前交角,代表上唇与鼻底的位置关系。

(3)上唇突度(ULP):UL到Sn-Pos连线距。

(4)下唇突度(LLP):LL到Sn-Pos连线距。

二、常用头影测量分析法

(一)Downs 分析法

Dwns 分析法以眼耳平面为基准平面,具体包括以下的测量内容。

1.面角 面平面与眼耳平面相交之后下角。

此角代表了下颌突缩程度。此角越大则表示下颌越前突,反之则表示下颌后缩。

2.颌凸角NA平面与PA延长线之交角。

此角代表面部的上颌部分相对整个侧面的关系。当延长线在NA前方时,此角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此角测量值越大,表示上颌相对突度越大;反之表示上颌相对后缩。

3.上下齿槽座角AB连线或其延长线与面平面的交角。此角代表上、下齿槽基骨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4.下颌平面角 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的交角。下颌平面由通过颌下点Me与下颌下缘相切的线代表。此角表示下颌平面的倾斜度,也反映出面部的高度。

5.Y轴角Y轴与眼耳平面相交之下前角。 Y轴往往用于代表面部的生长方向。

6.img80平面角img81平面与眼耳平面的交角。此角代表img82平面的倾斜度。

7.上下中切牙角 上、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此角反映上、下中切牙的凸度。

8.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 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交角。此角表示下中切牙的唇舌向倾斜度。

9.下中切牙-img83平面角 下中切牙长轴与img84平面相交之下前角。

10.上中切牙凸距上中切牙切缘至AP平面的垂直距离。当上中切缘在AP平面前方时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1951年Vorhies和Adams提出了一种多角形图的分析方法,将Downs的10项测量结果用多角形图表示出来,与根据正常img85的测量均值得出的基本多角形图进行比较,见表1-1。

多角形图常在坐标纸上画成,而坐标纸的每一个小格就代表1mm或1°。中线右侧的数值代表Ⅲ类凹面型趋势,左侧的数值代表Ⅱ类突面型趋势。

表1-1 Downs 分析法测量中国人正常img86均值

(二)Tweed 分析法

Tweed于1945年提出著名的“Tweed三角分析法”(图1-13),该三角形的三条边由眼耳平面、下抬平面和下中切牙长轴组成,其基础是下抬的倾斜度。

图1-13 Tweed 三角分析法

1.眼耳平面-下颌平面角(FMA)眼耳平面与下颌平面之交角。

2.上中切牙-眼耳平面角(FMIA)上中切牙长轴与眼耳平面之交角。

3.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之交角。

Tweed三角分析法简单、直观,但该方法单纯以下中切牙倾斜度的纠正为目标,所测项目过少,比较局限(表1-2)。

表1-2 Tweed分析法测量中国人正常img89均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