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软功夫”的苹果只是“一款手机”或“一部平板电脑”,而不是苹果文化的延续。
对苹果来说,它毕竟是个在疯狂捞金的“外来客”,低调才是其应该持有的秉性,敢和央视“对抗”或许并不是件好事。
当年在全世界拥有最大市场份额的诺基亚,面对苹果、HTC的崛起,却显得一筹莫展,其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被快速蚕食。如果游走于低端市场,诺基亚依靠它的品牌影响力,依然能够“东山再起”。
不过,苹果有一项优势,是诺基亚永远也难以胜过的,如果5000元的苹果手机利润大概是3000元,而诺基亚若推出价格200元的手机利润大概是30元,需要卖掉100台手机才相当于苹果卖一部手机的利润。而且,诺基亚在零售端卖掉100台手机所付出的人力、库存、推广、物流等成本一定远远高于苹果。这是一个并不划算的恶性循环。
作为一个曾经独领风骚的科技公司,同今天的苹果一样,拥有大量的创新产品,但如今却江河日下,如果还能重来,必须得重整河山。
曾经,有一家对外界漠不关心的公司,凭着硬功夫,几乎用Walkman重新发明了音乐手机,但结果没能避开苹果iPod的威胁。让人想不到的是,历史再度上演,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的败局与索尼当年的情形如出一辙。
而同样对外界漠不关心的苹果,似乎正在成为第三个跌倒者,尽管前两个倒下的前辈是因它的崛起而淡出媒体的焦点。
苹果的“僵硬化”,尤其是在处理公关危机的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呆板广为外界所诟病,但苹果似乎“死不悔改”,如今它又扩大了施展其“硬功夫”的范围——它的老家美国。在美国,有一家一直不销售iPhone的运营商,现在与苹果公司达成协议,在2013年4月12日投放市场,同款iPhone便宜100美元,便宜标价99.99美元,两年期合同。
在美国市场上,同款iPhone价格可能比其他国家市场上相对便宜,但一定比其他品牌的手机昂贵。不过,如果翻开美国市场上苹果的售后条款,带给人们的同样是一种僵硬和生冷。
针对美国市场,苹果公司有一份最新版英文“硬件保修条例”,从2012年9月12日生效至今,其开头这样写道:“重要事项:使用你所拥有iPhone、iPad或者iPod产品,意味着你同意接受苹果为期一年有限保修条款制约。”
保修条例第二段声明:“阅读保修条款前,切勿使用你拥有的产品。如果你不同意接受保修条款,切勿使用产品,而应在苹果退货政策所述退货期限内向你购买产品的苹果所拥有零售店或者(苹果)授权分销商退货,以获得退款。”
紧接着,后续条款列出不予保修的一系列部件和情形,包括消耗部件,如电池或起保护作用的表面涂层;外观损伤,含划痕、凹陷和接口塑料件;事故、滥用、误用、接触液体、火烧、地震或者其他外部原因;苹果产品上序列号遭到清除或者打磨……
看内容,给人感觉和在中国的情形并无二致,通篇充斥着“客气”的强硬风格。依照条例规定,保修期内,苹果公司没有义务向用户提供新产品,没有义务更换电池和外壳等外观部件或组件。这不禁令人倒吸一口冷气。不过据为数极少的保修期内送修的用户所说,在美国,苹果公司确实会立即提供新iPhone,但不保证是全新机,大概所谓的整机更换可能包括更换“翻新”机或者“返修”机给用户。
不厌其烦寻求法律保护是苹果的一贯做法,除了控告三星这样的竞争对手,苹果还通过内容庞大的“硬件保修条例”来为自己“维权”,它对自己的消费者同样充满不信任。
这家无任何军工背景的电子企业非常崇尚中国的“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文化精神,凡事“保密”,谈及新设想和新产品被认为是违规动作,更不喜欢有外人进入内部参观访问,但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却表现得极为强势。
应对来自外界的“杂音”,苹果一如既往地坚持强硬风格,但其内在却并不是一个稳定的整体。
随着乔布斯的离世,一批高尖人才离开苹果,对苹果来讲,那一定是个大损失,但现在,它似乎又迎来了第二批“离职潮”,令一向以能够留住人才而自居的苹果公司措手不及。(www.xing528.com)
许多创业公司表示,他们收到不少苹果员工的简历,而来自职业社交网站的数据显示,仅2013年上半年,就已有多名员工从苹果离职,这一定令库克感到很“头疼”。公司内部冲突加剧、乔布斯时代的创新力的缺失,都可能是造成员工离职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硬苹果”缺少“软功夫”,正是企业软件上的“空壳化”才会令苹果变得更加“敏感”。
在科技企业中,尽管苹果公司给出的薪酬并非是最高的,但很多科技人才都愿意在苹果公司工作,而苹果公司也一直以员工的低流失率而著称,并一度成为业界典范。
投资银行RBC Capital的研究报告显示,由于iPhone销量下降,苹果没有完成预定的业绩目标。同时,RBC将苹果目标价从600美元降至550美元,而自从苹果发布iPhone 5之后,就不断有投资银行对苹果股价进行调低。
在接连遭遇股价大跌的背景下,苹果又面临人才流失,苹果公司员工和高管之间的不满不断蔓延,却仍然不影响其“强硬Style”。
风投资本家们通过研究苹果员工的求职简历,并和部分求职员工交流后发现,包括思科、Google、微软、惠普等科技公司更高的薪水和苹果的“企业文化正在缓慢改变”是造成这些员工希望离开苹果公司的主要原因。资深苹果分析师约翰·格鲁伯就指出,“人才挽留已成为苹果所面临的最大单个问题,而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对此予以重视”。
乔布斯带领下的苹果以iPhone、iPad两大产品彻底打乱了全球电子产品市场原有格局,在员工心中缔造了苹果式传奇,他们认为那正是苹果的“优势价值”,所以他们愿意维持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事实上,库克时代的苹果不应该再如此强硬,不应该再以一个“冷面先生”的形象面对公众,如果以前的实力不再有的话,就应该培养新的软实力,通过“软功夫”来树立自己的“亲民形象”。
在3G终端营销中,当许多品牌商家在努力提高市场适应力时,只有乔布斯在做市场势能,通过搞限量版和引入奢侈品的概念,他开创了苹果式的巅“疯”品牌以及让科技服务于用户的发展模式、价值理念和消费方式,这些符号化的“苹果文化色彩”能够满足消费者追求时尚的心理,是乔布斯时代的“软功夫”。
没有“软功夫”的苹果只是“一款手机”或“一部平板电脑”,而不是苹果文化的延续。
不过,在创新领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一层面上,苹果不可能永远在科技创新上扮演着王者的角色,三星在某些细分领域超越苹果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其实任何品牌都不可能寄希望于科技创新而获得永久垄断,而只有“软功夫”才是持久的良药。
苹果若要继续保住其市场的龙头宝座,就必须侧重于“软功夫”的延续及开发,不但在产品上继续保持苹果特色,而且在对外界的态度上也应体现出新风格,通过“理直气柔”来赢得大众的支持和即将离开的粉丝与员工的青睐,否则就有可能失去其市场本该拥有的抗衡能力。
“软功夫”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它对企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企业的具体执行速度、方式等起着决定性的引导,甚至它决定着企业品牌的生存和发展,也是连接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无形纽带。
企业如果缺乏“软功夫”,再好的硬件,再卓越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都不过是一盘无法凝聚的散沙,如果这些要素不能形成核心生存力和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之前所有的积累就有可能功亏一篑。
苹果虽然目前还拥有完善的企业“软功夫”系统,但缺失的是对这个系统的经营与提升。
如果要继续领跑市场,让企业保持竞争力和长效发展,避免成为第二个诺基亚,苹果就必须把“软功夫”当做命脉和灵魂,聚合文化、品牌、技术、团队凝聚力等因素,帮助粉丝们和员工们建立一个新的强大愿景,柔和化解各种危机。唯有如此,才能开创新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