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善变的,当某些促使他改变看法的因素出现之后,所谓的忠诚度也将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2012年10月25日,微软在纽约召开的发布会上正式发布 “iPad杀手” ——Surface平板电脑。当从苹果零售店出来的“果粉”们看到运行微软新操作系统的三星平板电脑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大多数人认为Windows 8设备的确值得一看,甚至有人当即转变立场投身微软阵营。有位iPad用户说:“微软一直很伟大,也非常给力,我很喜欢。我已经对微软的产品进行投资,它的产品一贯良好,事实上我十分喜欢。我爱我的电脑,所以,我会是新品拥有者的其中之一。”
还有一位“骨灰级果粉”表示:“我喜欢它的屏幕布局,在iPad上,一切都是完全一样的大小,我感觉我很喜欢磁贴,这种感觉更有条理。我认为一款平板电脑应该有一块优秀的屏幕、良好的电池寿命和浏览器,在这里看起来它也有相当不错的分辨率。微软一直有良好的反应,相信他们做了很到位的工作。”
苹果的粉丝们不再是铁板一块。
人是善变的,当某些促使他改变看法的因素出现之后,所谓的忠诚度也将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2013年愚人节的晚上,“果粉”们非常意外地发现苹果中文官方网站上居然有一封致中国消费者的致歉信,信中苹果承诺将升级中国市场的消费售后服务。而这封信竟然是苹果在中国“3·15”晚会被曝光后的首次公开表态。
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苹果是不是“吃错药”了?它在信中称:“在过去的两周里,我们收到了许多关于Apple在中国维修和保修政策的反馈。我们不仅对这些意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相关部门一起仔细研究了‘三包’规定,还审视了我们维修政策的沟通方式,并梳理了我们对Apple授权服务提供商的管理规范。我们意识到,由于在此过程中对外沟通不足而导致外界认为Apple态度傲慢,不在意或不重视消费者的反馈。对于由此给消费者带来的任何顾虑或误会,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
对于这个“迟到的安慰”,“果粉”们看法不一,绝大多数“果粉”认为,苹果只注重了中国的消费市场,而忽视了中国的售后服务。更有“果粉”调侃:这只是苹果在愚人节的玩笑,他们不相信苹果会变得更好。
国外一个机构曾做过一项调整,调查结果显示:苹果产品的用户忠诚度高于其他品牌。但业界并不认同调查结果,有人说“忠诚是因为他们受到的诱惑不够”。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在当前这个什么都要分享的世界,人们变得越来越自私了,因为他们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如何公开展示自己。
不过,苹果现在仍然拥有无限忠诚的粉丝,这是一个事实,苹果制造了大量粉丝,但不足之处,只是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管理”而已。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苹果零售店里面站满了人。
多项品牌忠诚度调查显示,苹果总是名列前茅。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忠诚能够维持多久。
当一个人表现出他的忠诚度时,他的个人信仰会从中得到延伸,这促使他会忽略掉忠诚对象的某些小瑕疵。但大量的人性解剖案例发现:“人们总是乐此不疲地追求新鲜的事物,他们的期望总是不理性地被技术允许他们做的各种新鲜事驱动着……”而苹果则能够产生这种信仰式的驱动力,它用自己的“新鲜”引领着粉丝们的脚步。
但还有一种趋势不容忽视,时髦的苹果产品广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的时代正在悄然变成历史。根据市场调查公司YouGov BrandIndex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自2008年1月起,苹果在3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而对18—34岁人群的吸引力略有降低。”这是一种新情况,35岁及以上支持苹果的受访者逐渐增多,固然是好事,但苹果的主流拥趸却呈下降态势。
有人抱怨iPhone 5的4英寸显示屏太小,与三星4.8英寸Galaxy S3智能手机相比相形见绌。而苹果设计专家乔纳森·伊夫则说,苹果不想太多地改变iPhone的设计,于是iPhone 5令粉丝们大失所望。
苹果对NFC技术表现得过于吝啬,这款能够提供产品之间的通信和移动支付的功能出现在无数Android设备上,唯独iPhone 5中不见它的身影。粉丝们也并不喜欢新的闪电接口,而新增加的A6四核处理器早就成了Android手机的配置……iPhone 5被“果粉”界定为“一种追赶Android设备的产品”。
在竞争激烈的移动终端领域,新产品竞相涌现,当竞争对手纷纷革命的时候,持有“苹果教”信仰的粉丝们希望苹果能用革命性的产品引领方向,但恰在此时苹果却踩了急刹车——开始了更加商业化的路程。(www.xing528.com)
当苹果的广告越来越富有商业气息时,从前那些色彩鲜艳的背景、随着独立音乐起舞的年轻人都成了过去式。苹果也不能满足粉丝们几近疯狂的欲望,当诱惑出现时,他们就很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宽容苹果了。
当三星新推出价格更低、体积更轻便的Galaxy Note 10.1时,“果粉”们认为它是手机与平板电脑的跨界之作,而且一经推出便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有“果粉”说:“举着一个10英寸大的iPad 2拍照,显得可笑,但拿5.3英寸Galaxy Note拍照,就没有这样的感觉。大小适中的尺寸,兼具电话和诸多平板电脑的特点。”这便是苹果粉丝流失的原因。
不走“小清新路线”,在商业领域,iPad却并非是必需品。Baird&Co的一项调查显示,“74%的现有或潜在平板用户认为现阶段依然离不开电脑,平板设备更多是作为一种‘增量需求’”。
苹果式信仰难以延伸到35岁以上的消费者群体,至少难以支撑起足够庞大的人群。
Sky News金融板块编辑、苹果忠实粉丝兼《The Real Economy》一书作者Ed Conway就通过自己的三星设备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高调宣布他的“去苹果化宣言”。
Ed Conway在给库克的信中说,如今的苹果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创新、大胆与桀骜不驯的态度,而是渐渐开始向传统科技公司的方向转变,甚至开始使用“计划性淘汰”这种“非苹果”的方法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我如今已经厌倦了苹果的衰败以及库克的不作为,将义无反顾地投奔Android阵营。”
他的表态似乎在告诉人们,信仰也是一把双刃剑,来得坚决,去得也决绝。
Ed Conway的宣言好像也代表了一些“果粉”的心声:“即便是我前往美国求学期间,我仍然愿意花费额外几百美元的代价来确保我不会离开自己的iPhone。此外,同其他所有苹果用户一样,我也成了苹果公司无数的‘免费产品代言人和新闻公关’之一。我曾经花费数个小时来说服一位朋友购买iPhone,甚至曾经专门撰写了一篇博文来分析苹果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家如此具备创新力的成功科技企业。”
他说自己和苹果已经建立了长达13年之久的感情,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苹果的产品,而现在苹果生产的产品他几乎应有尽有。
但现在的他一再强调并如此告诉库克:“我已经同苹果划清了界线,并已经用我的iPhone置换了一部三星手机。”他还拿出“证据”来为自己的新决定寻求理论支撑,他说iOS 6操作系统“实在太烂了!”
他甚至“指责”库克:“自从2010年推出第一代iPad以来,在我印象中你还没有推出过任何一款足够出色的新品。Facetime在同Skype相比后,多少显得有些华而不实;iMessage令人厌烦,尤其是在重复发送消息的情况下;Siri不值一提;Safari浏览器远不及Chrome或者Firefox,其自带的‘阅读器’功能也比不上Instapaper……”
非但如此,他说曾经的苹果桀骜不驯、反对主流文化的精神的缺失,让他的苹果信仰失去了寄托。他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坚持对苹果的忠诚。
或许,意见领袖更能清楚表达粉丝们的呼声,普通粉丝说苹果玩弄消费者可能不会引起关注,但Ed Conway却清晰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他能够这样直面库克:“你曾向消费者解释称,使用全新接口可以使产品变得更轻、更薄,但我并不接受这一理由。我觉得你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在于进一步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即‘计划性淘汰’,因为你清楚地知道,产品的生命周期越短,消费者便会购买更多的苹果设备。”
这样看起来,更像一个“批斗会”,不过既然能够如此细致地“数落”苹果的“不足”,也可见这是一位真正的粉丝,或许他对苹果的“不思进取”早已厌倦,他说“所有在iPhone上能做的事情,Android平台同样可以做到”。
当“果粉”趋于老龄化、诱惑越来越多时,“果粉”们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出现“信仰危机”,或许苹果再不能不重视粉丝们的心理变化,毕竟,这是它的传统优势阵地,如果被人占去,后果不堪设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