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产品有多畅销,其对中国的环境污染就有多严重,苹果供应链越膨胀,欠中国人的良心债就越多。
2012年12月6日,库克向外界高调宣称,为配合美国政府正在推动的“重振高端制造业”计划,苹果“2013年将在美国重新建立Mac机生产线,将制造业岗位重新移回美国”。
有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iPhone 5的整机成本只有1039元,但它在中国市场的售价最低也要5288元,毛利率高达409%,而且iPhone 5在中国的发售价比美国居然高出了23个百分点。一边在中国大量捞金,一边撤资回流,让中国人蒙受下岗损失,不得不让人觉得什么便宜都让苹果占去了。
iPhone 5在中国内地发售,并没有出现之前的哄抢局面,苹果“神话”已经褪色不少,库克甚至表示要处理iPhone 5的库克问题,不知是为新产品“铺路”,还是制造一种新的期待。背后个中原因,不乏粉丝们对崇拜机体的一种怀疑。而早就有媒体批评苹果,一直以来从未给予中国消费者与合作伙伴足够的关注与尊重,更是傲慢地把中国当做一个纯粹的倾销市场。
作为苹果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国市场为苹果贡献了将近三成的收入,尽管如此,苹果继续把中国消费者视作“二等公民”,再次错失苹果产品发售的首选之地;非但如此,在第二轮发售的22个国家名单之中也没有中国的名字,而iPhone 5在中国的发售时间则比美国整整晚了3个月。
苹果式傲慢在中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或许,像日本人认为的那样,反正有一大群足够庞大的粉丝一定会为新产品埋单并欢呼雀跃,“嗟来之食”有人吃,不必大惊小怪。这是苹果的逻辑。
乔布斯为自己的神话“定做”了一系列“吸金”机制,既然“粉丝战略”大行其道,又为何不做“顺水人情”呢?苹果的利益之手在中国合作伙伴身上也被展现得一览无余,苹果在中国的8家零部件供应商仅2012上半年就为它创造了204亿美元的利润,而他们自己的同期利润总额才只有1.54亿美元,这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当然是苹果所喜闻乐见的。
苹果的“帝国主义资本家”的角色也浸润到了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这两家运营商占据了中国通信市场50%的份额,但他们的利润总和却只有中国移动的25%,个中原因颇值得玩味——因为他们为“洋东家”苹果做了件华丽的“嫁衣”——两家运营商的巨额利润被苹果攫取,苹果只给他们象征性地支付了一点“好处费”而已。
如果说线上的合作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那么线下供应链所呈现出的问题则是苹果欠下中国人赤裸裸的良心债。
苹果承诺它的产品无论在哪生产,都会确保最高水平的环保标准,外表光鲜亮丽的苹果虽然在环保的承诺上不折不扣地延续了乔布斯式的“高调”,但仍然掩盖不住其资本主义“嗜血”本质。
苹果向外界一再强调对自己在供应链环境问题管控上的严格,在《供应商行为准则》中也发布了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祛除有害物质等内容在内的详细规定。不过据苹果的供应商自己所说,“表面上看起来苹果有一套防止供应商污染的规章,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这些往往都只是走个过场”。苹果在这方面的实际操作成了一种“面子活”。
2010年6月8日,苹果一家供应商排放的生产废水中磷酸盐浓度为3.79 mg/L,而其污染物排放许可证规定中允许最高排放浓度标准是磷酸盐0.5mg/L,超标排放将近8倍,结果这家企业仅被罚款4万元。更有下游工厂采用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存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2011年发布的一项权威报告显示,苹果产品的生产线上有137名员工己烷中毒,员工伤残问题均未得到合理解决,面对工人们的呼声,苹果公司不予正面回应。而苹果位于江苏昆山新城的两家供应商被指排放污水和废气,已造成邻村居民批量患上癌症,患病率超过20%,给当地的村民健康问题带来了极大威胁。(www.xing528.com)
这些患者中,有8例肝癌类病症、7例胃癌及5例鼻癌、淋巴癌等,年龄从45岁到86岁不等,其中已经有人因病离开了人世,而他们当中几乎全部是由自己承担了所有医疗费。 苹果对此等事件均保持沉默。
报告称,苹果公司有27家在华供应商存在严重环境问题,有的重金属超标近200倍,造成毗邻区域民众疾病高发。有受害者将苹果描述为“黑色苹果”:“如果你知道在苹果品牌光鲜靓丽的背后,隐藏的是一批批在华血汗工厂,严重危害公众健康,‘黑苹果’就不奇怪了。”在苹果“神话”的背后,支撑其品牌帝国的,居然是以中国人的健康为代价,这是苹果的另类本质。
以《供应商行为准则》掩人耳目,苹果对环境负责的空头承诺已成为公开的话题,作为苹果机器的一部分,供应链出了事,苹果却把责任全推脱得一干二净,无助于公众对其企业责任的追究。
苹果的产品有多畅销,其对中国的环境污染就有多严重,苹果供应链越膨胀,欠中国人的良心债就越多。
从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清华大学博士郭沛源对此直言不讳:“在国际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已有一些理念涉及品牌商的责任问题,称之为‘生产者的延伸责任’。其实这里的生产者不是生产供应商,而就是苹果这样的品牌商,品牌商的责任是有延伸的,不仅仅是它所控股的那个业务的流程。……能力越大,责任就随之越大,苹果有足够的影响力去影响它的供应商,它就应该承担这些责任。”作为一个大型品牌商,苹果既然生产了产品,就必须对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负责到底,否则其所谓的环保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在北京注册的非营利环境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批评说:“如果IT品牌在采购中只问价格不问环境表现,就会变相鼓励供应商降低标准赢得订单……苹果对在华供应商的工作介入较深,他们是可以做到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的。”
能做到的事情却充耳不闻,苹果的行为有够恶劣,用中国老百姓的性命为自己的利润埋单,苹果不再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而是一个电子行业最大的“毒瘤”。
从这个角度上讲,苹果参加美国的“重振高端制造业”计划,对于维护中国人的健康方面,倒也是个转机,但从头到尾逃避责任的确不应该是一家超过很多国家GDP的企业的处事风格。
廉价劳动力、宽松的监管环境、丰厚而廉价的稀土资源以及“钱多人傻”的消费现象,使中国俨然成了苹果的成功天堂。不管苹果怎样“虐待”这位老实的市场达人,苹果的神话与中国都不无关系。
这或许为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中国人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生产出的产品,又高价卖给中国人,苹果在中国的市场上如入无人之境。想象一下,如果在美国,华为和中兴是最好的写照,还没进入美国,就被各种力量联合“围剿”,极尽阻击之能事,为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设置了重重障碍,美国人绝对不允许一家外国企业把他们所有的钞票都打包带走,中国却是个“不设防的城市”。
尽管“以市场换技术”是中国的策略,但对于很多外国企业而言,中国的“开放”不是无底限的纵容,像苹果这样嚣张的西方企业在中国市场能长驱直入,的确有点“杯具”色彩,而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却一直奉行对华高科技技术产品实行严格的出口管制,禁止向中国出售或转移高科技技术,苹果“神话”对于中国来讲,是种“亏本生意”。
除了苹果外,还有像强生这样数十次召回问题产品均不涉及中国市场的公司,像沃尔玛、麦当劳这样在国内外均和苹果一样实施双重产品标准的企业,在中国的地盘实行贸易保护。苹果在中国的“全球化”有点冷,它在本质上远不像它的产品那样光彩夺目,是一枝“带血的玫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