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们的期望只是由于乔布斯时代新苹果产品的出现而出现的,它不是一个定数,也不是一个可量化的标准,所以根本不能成为苹果发展的风向标,伺机满足粉丝的期望是个危险动作,尽管不能不顾及他们的感受。
史蒂夫·鲍尔默2012年8月23日宣布,将在一年内辞去微软首席执行官职务。随着这一消息的发布,业界再一次把目光关注到了微软。当然,也有人不忘它的竞争对手——苹果。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Paul Krugman就将微软与苹果进行了比较,并得出“苹果的问题可能比微软更严重”的结论,他说苹果至少也面临与微软同样的问题。
Krugman认为,“与微软不同的是,苹果一直没有销售低档的产品,不过,苹果的产品并不比竞争对手的产品强多少,但销售价格却要高很多。苹果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还是得益于其庞大的应用网络”。他说,苹果的地位不再那么牢固,主要原因是苹果非常依赖于个人用户对其产品的忠诚度。
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在自由市场处于顶端的位置,这也是他的一种信仰,乔布斯的高标准也大大提升了公众对苹果的要求,而当苹果给人的完美感觉伴随乔布斯逝世而渐渐远去时,个人用户对苹果的忠诚度还会那么高吗?
消费电子越来越成熟,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更会越来越短,颠覆性创新也可能被压缩成“微创新”。如果技术不能被及时转化成商业成果,并变成市场优势的话,新技术很可能就会取而代之。
或许,“微创新”也是库克让苹果在忠诚的用户中保持新鲜感和期望值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他需要将苹果现成的“颠覆性技术”中的商业价值及时、有规律地挖掘出来,就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库克式期待。与乔布斯不同,尽管不太可能为公众创造惊喜,但至少,可以延续乔布斯时代的风格。
iPhone 5充其量是库克“刺探”市场的试验品,被认为是向资本、市场妥协的产物,从配置上看,搭载最新的iOS 6操作系统,Siri功能得到加强,外加支持3D地图,苹果A6的处理器型号和800万像素背照式摄像头。
iPhone 5“微创新”痕迹相当明显,相比iPhone 4S更加纤薄,在外观上更加突出新意,正面和背部分别采用了玻璃面板和金属后壳,此外,4英寸Retina视网膜屏,1136×640像素的分辨率,显示效果高过前代iPhone产品。
iPhone 5主要对屏幕、系统、处理器等方面做了一些提升,但缺少了像三星Galaxy S3那样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期望值。
从功能方面来讲,iPhone 5功能的使用率和必要性并没有得到质的提升,而iPhone 4S的双核处理器和其他方面的功能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使用要求:iPhone 5远没有达到可以令用户更新换代的标准。
此外,由于iPhone 4S采用iOS 5.1.1系统,只要用户不自行升级到iOS 6系统,也可以完美越狱,通过安装第三方插件就能增强使用体验。而iPhone 5却加大了越狱难度。
因此,且不说同三星Galaxy S3相比,和iPhone 4S比较起来,iPhone 5也是喜忧参半,iPhone 5比iPhone 4S的相对优势不是很明显。通常来说,追随苹果的品牌并忠实升级产品的粉丝大多是时尚个性一族,但眼下,iPhone 5外形与iPhone 4S差别不太大,算不上时尚,且个性也不是很足,iPhone系列所依赖的个性用户在对待iPhone 5时可能多少有些矛盾心理,它看起来似乎并不值得入手。
由于库克诉求的是一种介乎“颠覆性创新”和“微创新”之间的成果,iPhone 5表现出来的也自然是个折中的产物。库克还是不想走寻常路,但在二者之间寻找结合点并不容易,如何管理好公众尤其是“果粉”们的期待仍然是项艰难的挑战。
追求十全十美的乔布斯培养了一批十全十美的粉丝,他们都睁大眼睛盯着苹果的新品,这也正是经济学家所谓的苹果式原动力,也是苹果与微软的相对优势。但显然,库克无法避免人们拿他与乔布斯比较,无法阻止公众用颠覆性创新的代名词套在他身上,他们的希望无非是让苹果的颠覆性创新成为常态,不管是乔布斯,还是库克掌管苹果。
这种曾经被无限抬高的粉丝期望是一个大大的难题。
库克很清楚他的目标用户想要什么,就像一个人,天天吃五个馒头才能吃饱,突然有一天被告知,以后他每天只能吃两个馒头,他自然无法接受,这是一种习惯。这也是个可以被慢慢改变的习惯,当他发现吃两个馒头也可以时,他就养成了新的习惯——只吃两个馒头。但给馒头的人却不一样,本来他只有三个馒头,给出两个他已经尽力了,如果给五个他就得破产。(www.xing528.com)
当年柯达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按说它应该像苹果一样开创一场相机领域的革命,但实际上,由于害怕革命性产品对自己的传统相机业务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最终它将庞大的数码相机市场拱手让给了索尼等企业。柯达自己不舍得给自己造成毁灭性打击,但竞争对手却舍得,结果柯达自己死得更惨。
乔布斯时代的苹果走上了另外一条路,通过颠覆性产品革了别人的命,用iPhone成功终结了诺基亚神话。库克虽然还不至于犯和柯达一样的错,但粉丝们所期待的颠覆性创新是把双刃剑,这把剑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乔布斯一样舞得好的。
且抛开乔布斯因素,单从颠覆性创新上讲,革命性技术固然可以支撑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比如微软靠windows系统、Office程序支撑了一个庞大的商业世界,其大到曾经一度使美国政府想要拆分它,而Google则依靠搜索技术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全球一流企业,苹果靠4款产品快速攀升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但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维持这样的颠覆性创新,显然,长期保持颠覆性创新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苹果的手机售价已经很高,但若推出更具有革命性的产品,其高昂的制造成本会让新一代iPhone在价格上居高不下,如果它还能创造疯狂购买潮的话,粉丝们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也就是说,粉丝必须为自己被抬高的期望埋单。
还有一种结果是,新苹果产品只占领了金字塔尖上的小众市场,更多的粉丝可能因为苹果价格太高,可望而不可及,而放弃追逐游戏,或许也会改变消费取向,将喜好转向三星等品牌。如果没有足够的销量做支撑,苹果就可能重走乔布斯当年曾经走过的弯路,只是犯错的层次更高而已。
一切都是以市场占有为根本导向,以产品为中心的乔布斯也是以读懂市场逻辑为前提的,达不到一定的销量就支撑不起高股价,如果苹果的股价一泻千里,库克也就到了卷铺盖走人的时候了。
问题不在粉丝的期望上面,而在于如何管理并引导好这种期待,对一个被宠坏的孩子,要想满足其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苹果也一样,有人认为因为iPhone 5加长造型是苹果丧失“创新精神”的体现,就多少有些无理取闹,苹果最大的创新在于它的生态链,而不是某项功能。
粉丝们的期望只是由于乔布斯时代新苹果产品的出现而出现的,它不是一个定数,也不是一个可量化的标准,所以根本不能成为苹果发展的风向标,伺机满足粉丝的期望是个危险动作,尽管不能不顾及他们的感受。所以,库克上任之初就“火速”前往中国,或许,乔布斯到这个时期也会采取同样的措施。
进入“微时代”不可避免,库克必须用合适的方式告诉粉丝们要习惯于“吃两个馒头”,因为“吃五个馒头”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微时代”的产品可能不够完美,但可以不断改进,实际上,一定的瑕疵会适度给被抬高的粉丝期望“降温”;而及时纠正不完美之处,则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新习惯的过渡,通过放大粉丝们的容忍度来获取更多产品空间。
尽管分析师们已经降低了他们对苹果的预期,尽管消费者热衷的话题已经转变为对更新一款iPhone的期待,但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库克手里,他似乎可以令苹果“起死回生”。
不过库克还必须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大众对苹果创新习惯的判断,把苹果的新产品当做库克“糊弄”市场的一种应付,那么这将是苹果一场新的公关危机。在Android系统的手机、Windows phone系统、三星Galaxy S3、HTC One X,以及并不甘心的诺基亚等竞争对手的包围中,他必须创造出足以吸引消费者(尤其是苹果的铁杆粉丝)放弃其他产品的产品,这才是苹果的“生命线”。
适当改变人们挑剔的眼光是有风险的,苹果绝对不可以做有名无实的升级,如果竞争对手升级的幅度,或者推出新产品的革命程度超过苹果的话,苹果的优势会进一步被削弱。
要管理好这种期待,库克虽然有主动权,但手里的牌确实不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