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一般指从60岁到衰亡这段时期。
从生理上而言,神经、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内分泌以及骨骼等系统,均趋于衰退,功能减弱。随着生理上的退行性变化、年龄的增长以及退休后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必然导致心理、认知、情绪情感乃至于个性的变化。一般而言,老年期的智力并不减退,特别在熟悉的专业或事物方面,智能活动不但不减退还有增加。可见,老年期是一个在退行性变化的总趋势下仍保持诸多优势的时期,是衰退与获得性发展并行的时期。这些生理变化,无疑会对他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可估量影响。
一般而言,教育,到了人的老年期,似乎没有多少可以作为的。但是,为了处理好“从物质和精神上解决老年人的需求”和“通过各种方式,发挥老年人的潜力,继续为人类社会作贡献”的问题,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积极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也是需要特别引起关注的。此时的教育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采取更为灵活的组织方式,运用“问题导向”“专题研究”“能者为师”等途径,给老人们创造长期积淀下来的“经验”“智慧”得以释放的机会,从而让老年人获得应有的尊重,为老年人的丰富经验的留存和开发创造条件;其二,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从丰富老年人生活出发,开发课程,让“老有所学”得以落实;其三,强化学习的社会功能,注重“学习共同体”的培育,架起同龄人、忘年交等桥梁,为解决“老有所乐”做出贡献。(www.xing528.com)
法国教育家朗格朗在他的名著《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后便可以终身应付自如,这种观念正在迅速过时并在消失之中。由于内部需要的压力,同时作为对外部需求的回答,教育正处在实现其真正意义的过程之中,这种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个人的发展,在于作为连续经验的结果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自我实现。”“终身教育显然并不是传统教育的简单延伸。它包含着对每个人生活的基本问题采取新的态度、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生存的意义问题上。终身教育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认识个人在其中显示出新的意义的整整一系列基本情况;它为影响着个人和社会命运的某些重大问题带来新的答案。”[1]我们本节的探索,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意义和价值。
[1]转引自单中惠、朱镜人主编:《外国教育经典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332、33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