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 捍卫个人品牌
打造一个品牌需要花上若干年时间,不幸的是,在此期间并无多少捷径可循。打造品牌——与建立信誉相似——是一次一个印象,点滴积累。与每一位顾客的每一次相遇都是在自己的“品牌账户”中“存储”或者“支取”。
20年前,如果有一位顾客在你的公司经历不愉快,当时的问题并不会很严重。当然,他会告诉自己的朋友。然后一旦有许多人不愉快,他们也都会告诉朋友。最后,这些不愉快会毁了你。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最终的结果并非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积累和铺垫。
今天的情况却大不相同,因为数据交流改变了一切。顾客一旦有所不满,就可以写电子邮件给朋友,发微博给关注人,还可以上传博客帖子。一眨眼的工夫,一次不愉快的经历会连锁反应形成为几千人,甚至几百万人的印象。品牌在几天之内就可能遭到毁灭性打击。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使得在网上捍卫自身品牌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
对于乱子如何发生,在此有一个例子。戴维·奥尔斯顿的妻子同U-Haul卡车出租公司打交道,非常不愉快,他发了一条微博:“我妻子刚刚遭到U-Haul本地客服代表的粗暴对待。非常粗暴。他们还要做生意吗?”
几秒钟之内,他的5000多微博关注人都收到了这条消息。不到一小时,又有20多位微博用户投诉自己与U-Haul的不愉快经历。成千上万的负面印象接踵而至。对话像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接着,戴维取消了在U-Haul的预定,然后向Penske公司定了一辆卡车。那里的客服周到细致,他把这次愉快的经历再写成微博上传。又是一次滚雪球效应。
才几个小时的时间,U-Haul损失了数千美元收入,而Penske的收获却可能不只是几千美元。这还没有计算对U-Haul品牌的长远损坏。所有这一切都因为U-Haul不懂得今天的消费者原始力量有多么强大。
这种事件,每天在微博上演几百次。通过电子邮箱信息、博客、聊天室,以及论坛也在不断上演。
最近,我遭遇了一次不愉快的客户服务后,也亲身经历了这种事件。我把事情往微博上一发,又写了博文上传。跟着,人们把遭遇恶劣客户服务的经历一个接一个抖出来,简直数不胜数,让我吃惊。
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你——这个你包括每一位首席执行官、每一位老板、每一位营销人员、每一位广告代理人,以及每一位客服代表——在负责建立或维护一个品牌,就需要懂得在网络上如何保护品牌。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巨大风险之中。
在数字时代如何捍卫自己的品牌,下面有7条建议:
1.占领网上阵地。营造受众群体必须在有所需要之前。要拥有一帮关注者,以提高自身价值,如果你愿意,他们还可以在你需要之时助你一臂之力。每一位首席执行官、品牌经理以及部门领导,都应该开通博客,拥有脸谱网页面,活跃于微博之中,原因就在于此。在创造品牌价值上,没有任何其他方式比使用以上简单工具花费更少。
2.实时监测对话。必须使用网络工具监测关于自己公司和品牌人家在说些什么。我用谷歌新闻定制自动发送服务监测新闻报道和博客,用HootSuite的内置搜索功能监测微博。(参见五十七节“监测个人品牌”。)这些工具使你得以享受数字监控的艺术。
这样一来,假如有人说起我、我的公司,或者我的某一个品牌,几分钟之内就尽在我掌握之中。我准确知道说了些什么、谁说的,以及如果我要回应能够怎么回应。偷听客户谈话从来没有这么简单,而且还不用花你一分钱。
3.快速回应批评。老话说,“速度杀人”。如果应对迟缓,对话就会失控。它像有了生命一样蔓延。举例而言,戴维·奥尔斯顿同U-Haul的不愉快经历,他至少发了两篇博文。然而,时至今日,U-Haul没有任何一个人对此发表评论回应。
我的一位朋友,安妮·杰克逊,有一次同美国航空公司打交道很不愉快。事发当天,2008年4月6日,她发了微博帖子。几天之后,她又发了一篇博文,题目叫做《美国航空公司是魔鬼》。大约有38人在该文留下评论,其中许多人讲述了自己同该公司打交道的可怕经历。
安妮告诉我,那个时候她的博客访客每天在3500上下,另有1000来人从微博上知道了她的遭遇。假如美航在网上监测自身品牌,就会在她的帖子上第一个留下评论。结果却正相反,好几千人读到了她的遭遇,又读到了在该公司有相似遭遇的其他旅客留在博客上的评论。
2008年5月29日,美航致电安妮,为4月份发生的“混乱”正式道歉,并授予她7500英里航程奖励。几乎过了两个月美航才回应,让人吃惊。这一期间,又有多少人读到了安妮的遭遇呢?
幸运的是,美航现在有了十分活跃的社交媒体部门。我曾经同他们有过几次积极的互动。通过这一渠道,他们已经显著改进了客户服务工作。
4.主动承认错误。认错为什么这么难?事情搞砸了,唯一——我说的是唯一——可接受的回应是承担全部责任。“先生,非常抱歉给你添了麻烦。没有任何理由可讲。我们犯了可怕的错误,一定纠正过来。”(www.xing528.com)
假如你道了歉,反过来又说“但是”,那就是回头坚持死硬立场。这个小小的连接词犹如闪闪烁烁的红灯,表明你拒不承担责任。
不幸的是,“但是”的使用,彻底否定了道歉。
引用菲尔博士的话说,“你要么正确,要么快乐。”你可以通过仅仅是承担责任来帮助解决问题,而不能指责客户或者是东拉西扯找些别的理由搪塞。
如果要道歉——应该要道歉——就彻底道歉。避免使用那个找麻烦的“但是”。承认问题,坦然接受对自尊的伤害。客户永远没错,即便他是错的。
5.懂得顾客价值。注意,这里尤其强调的是顾客的终身价值,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概念是从卡尔·休厄尔杰出的《终身客户》(Customers for Life)一书中。休厄尔是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凯迪拉克经销商。干了没多长时间,他就发现顾客的价值远远高于单笔交易,并且计算出,每位顾客的潜在价值为332000美元,假如他每隔几年回头买一辆新车的话。(该书写于1990年,因此,按照今天通货膨胀后的调整价格,这一数字可能会翻一番。)
再来看美国航空公司。他们的业务客户终身价值,我敢肯定,也值好几万——也许好几十万——美元。很幸运,我与他们打交道多数时候都很愉快。但假如我有安妮那样的遭遇,结果不言而喻。
我们来做一道数学题,很好玩的。我当托马斯·纳尔逊首席执行官时,最具代表性的年头花在美国航空公司的费用超过12000美元。假设我现在每年旅行大约也花相同数目,我的职业生涯有40多年(从25岁到65岁)。以此为基数,不加通货膨胀后的调整,计算起来很简单,对于美国航空公司而言,我的终身价值为480000美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但这才接触到问题的表面。这只是我的美航价值——仅仅是我的。在我影响范围内的每一个人又会怎么样呢?我在托马斯·纳尔逊的时候,每年我们有200多名员工乘坐美航班机旅行。我还有众多的微博关注者(目前10万多)和博客读者(目前每天5万多)。连锁反应不可小觑。无数的钱财有累卵之危。
不过,我仅仅是用美航作为例子。我要再一次强调,他们对我的服务都非常不错,一切都让我满意。他们就是我的飞行选择。在此,我的观点更主要的是针对个人:你的客户或者跟你密切相关的一切人,其终身价值是多少?你停下脚步计算过吗?不仅你要了解什么才是利害攸关,你身边的人也都要了解。它真正就是你事业的未来,你品牌的未来。
6.立体解决问题。这里的立体是从人的角度,要让员工——或者你本人——都能解决问题。对顾客而言,最郁闷的莫过于碰到打官腔。我们都碰到过。“非常抱歉,夫人,但是我必须先请上级批准。”还有更气人的是,“我很想帮你的忙,但是规定不能这样。”
畅销书《每周工作4小时》(The 4-Hour Workweek)作者提姆·菲利斯告知手下员工和承包商:“始终要让客户满意。100美元以下的问题,自己判断分析, 自己做主解决。此为正式书面授权,所有耗资100美元以下即可处理的问题,均无需请示。”
我认为这非常明智。事实上,我把限额提高到了200美元。我还要求,事情处理后,所有员工都要向上司汇报,使得万一是系统性问题导致劣质的客户服务,就可以处理之后形成制度,一劳永逸。
菲利斯接着写道,“一旦赋予责任,并且表明你的信任,员工的智商像是翻了一倍,让人吃惊不小。”授权一线员工不得拖延,当场解决问题之后,劣质服务变为优质服务,其速度之快,让你叹为观止。对于客户而言,这才最能体现你公司的价值。
请注意,我还建议过让你自己解决问题。这我指的是心甘情愿花费必要的时间、金钱,或者二者都花(在合理范围内),以解决问题。独资企业解决问题常常犹犹豫豫,因为老板内心清楚,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在掏自己的腰包。再把客户价值考虑进来,做出决定可能就会容易一些。
7.超越客户期望。客户遭遇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次创造惊奇体验的机会。但是,仅仅达到客户的期望还不够——必须超越他们的期望。低于这个目标,不过是本来应尽的义务,只能是得失相当,双方扯平。
最近,我的MacBook Pro内存有一点问题。拿到苹果零售商店,那位“天才”(真正该这样称呼)立马就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我的期望。他送回电脑时说道,“哈耶特先生,希望你别介意,没跟你说我们就换了一块新电池,因为检查时发现,电池安装不正确。”瞧!这才是客户服务——也是我继续购买苹果产品的一个原因!
最后一点想法:听听竞争对手说些什么也是绝妙的好主意。举例而言,假如万豪集团(Marriott)将谷歌新闻定制自动发送服务设置为“喜来登”(Sheraton),就能监测到网上顾客关于在喜来登的郁闷经历所发的博文。真有博文时,他们就可以抢在第一个发表评论。评论可能会像这样:
对您在喜来登的如此遭遇我深感遗憾。我不好说他们什么,但是可以说,万豪在在线旅游和酒店业务两个方面都拥有世界一流的客户服务。为了感谢您赐予我们的这次机会,我愿意将20%的折扣放宽给您和您的读者。预订时,只要对接线员说出促销短语“体验差异”即可。凭本条评论在线预订也可。我们期待着为您服务。
如果你已经投入时间和金钱打造品牌,也就值得花时间运用上述简单工具和技巧捍卫自身品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