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火与水的洗礼-记者节征文成果

火与水的洗礼-记者节征文成果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次又一次经历火与水的考验,一次又一次接受火与水的洗礼。2005年夏天,中山遭受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东凤镇的东罟堤段出现严重险情,洪水已经漫顶,市领导和军民一道垒起了一层层沙包,与洪魔展开搏斗。

火与水的洗礼-记者节征文成果

记者节征文:火与水的洗礼

郭沫若的诗,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的长诗《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凤凰精神的确感人至深,用火锻铸的生命礼赞确实震撼心灵火凤凰成为了我心仪的女神,艳美、热情、神圣。而在海边长大的我,几乎是伴随着台风暴雨海浪而成长,自然对水的威力就多了一分了解。读了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之后,更加深了我对水的认识,无论是古人“上善若水”的名言,还是中国民间“欺山莫欺水”的俗语,我对水都常怀热爱与敬畏之心。虽然水火历来互不相容,没想到,当我从事新闻工作那天起,就与火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次又一次经历火与水的考验,一次又一次接受火与水的洗礼。

在中山,蜿蜒起伏的五桂山脉是中山的脊梁,丰富的植被,茂密的树林,给中山带来了满眼的翠绿和清新的空气,享有中山“市肺”的美誉。但是,森林火灾的隐患也紧随而来,护林防火成为山区镇的头等大事。近几年,山林火灾时有发生。火光就是命令!每一次山火,在救火第一线不乏我们记者的身影。由于山火发生比较突然,而且扑救的时间比较长,经常在火场一呆就是半天或者大半天,南区山火、板芙山火、五桂山山火、东区山火,近十年来,我参加过多次大大小小的扑救山火采访。至今,在我的办公室还保留着一条在火场领到的毛巾,尽管已经发黄,自己仍然舍不得丢掉,因为它总会勾起自己一些难忘的红色记忆。

今年1月28日,星期天,下午我加班采访出完稿刚准备回家吃晚饭,就接到新闻部的紧急采访任务,五桂山西坑尾老虎山发生特大山火,而且火情非常紧急,就连采访通知也不知准确的地点。我二话没说,带上录音机就开车直奔救火第一线,当时灭火大军还未到,也没有开始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由村民开摩托车带我到离火场最近的一个养猪场。市政府在这里设立了临时指挥部,市领导正在研究制定救火方案,市长一边指挥第一批预备役官兵上山,一边用电话调动救火人员和救援物资,我把话筒一直对着指挥人员,录下现场的紧张气氛和靠前指挥的市领导的指示,在傍晚时分,将第一篇报道通过手机发回电台,成为报道这次山火的媒体第一人。由于山火出现两个火头,形成两个火场,我就跟随市长转战两个火场,奔波在崎岖的山坳,寒气袭来,才感到饥寒交迫。晚上8点多,后勤人员才送来热腾腾的盒饭,台领导也派人送来了羽绒衣,在火势得到控制的空隙,市领导与记者们一起共进“特别的晚餐”,虽然是很普通的饭菜,也许是太饿了,也许是在一个特殊环境里用餐,也许是与市领导在一起,这顿饭我吃得特别香,特别难忘。刚从珠海调任中山市副市长的唐颖,还从报社记者手中接过照相机,拍下这个感人的场面。山火在晚上11点被完全扑灭,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台里,打起精神出完稿后,天边已经出现了一缕曙光

大家都知道,中山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交错,河道纵横,珠江八大出海口,中山就占了三个,成为西江流域行洪的主要通道,每年进入汛期,沿岸的镇区都肩负着繁重的防洪任务。我在跑农口线的几年里,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一旦发生洪水,就跑往抗洪前沿阵地的北部镇区的东凤、小榄、古镇、南头等镇;一旦刮台风,就跑往台风登陆的东南部镇区的坦洲、神湾、南朗、三乡、民众等镇;在城区,就跑“三防”指挥部、水利局气象局,这已成为了“三防”工作的采访规律。每年的4月15日进入汛期,10月15日结束汛期,还有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涉水的日子,都是我最记得、最清楚的日期。近十年,设在东凤镇的莺歌咀水文站就留下我的无数足印,因为每年的汛期都要来到这个水文站采访,向听众及时报告汛情

2005年夏天,中山遭受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东凤镇的东罟堤段出现严重险情,洪水已经漫顶,市领导和军民一道垒起了一层层沙包,与洪魔展开搏斗。6月24日中午,广东省委副书记刘玉浦受省委书记张德江的委托到中山视察灾情,慰问抗洪一线的军民,当刘玉浦冒雨驱车来到东罟堤段,市领导迎上前去,向刘玉浦汇报中山的灾情和抗洪部署,当我提出采访请求时,没有想到刘玉浦欣然接受,他高度赞扬了中山军民团结奋战降洪魔的精神,并为中山人民加油鼓劲,夺取抗洪救灾的最后胜利,铿锵的语气感动了在场的人们,我用手中的话筒录下了这段激动人心的讲话。当时,一个强烈的念头在催促我,快!第一时间把省委领导的指示送到市民的耳中,把省委领导的关怀送到抗洪大军的心中。结束在东凤的采访,我马不停蹄地驾驶着一辆布满泥巴的小面包车,向石岐方向飞驰,在返回城区途中,一面开车,一面用手机作连线现场直播,全部都是以腹稿的形式,一气呵成,非常流畅,语气还略带激动。回到中山电视台马上为《中山电视新闻》出文字稿,又转回中山电台剪辑录音,赶在6点钟晚间广播新闻头条播出,当电波中传出自己熟悉的声音,紧张一天的神经才一下子松弛,回到家换下被雨水、洪水和汗水浇湿的衣服,裤管还夹着一层泥沙。(www.xing528.com)

在抗洪题材的采访中,自己还有一次难忘的经历,就是1998年发生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位于湖南的中山友好城市岳阳市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洞庭湖全线漫顶,中山市人民政府派出慰问团赴岳阳灾区进行慰问,带去中山人民的爱心,带去50万元的赈灾款以及一批赈灾物资,我有幸随团采访。到了灾情严重的地区,只见低洼处已成了一片泽国,痛失家园的村民住入在大堤上临时搭建的帐篷,靠赈灾物资维持生活。望着滔滔的洪水,村民们一脸的无奈,当我们采访一家灾民时,了解到他们最担心的是因为农作物失收连孩子的学费也无法保证,我与同往采访的记者都忍不住落泪,在我的提议下,每位记者捐出一百元,帮助这一家灾民渡过难关。我们深知,一百元只能是杯水车薪,但是,毕竟我们是来自孙中山故乡的人,发扬博爱精神是我们的义务,一百元代表的是我们一颗火热的爱心。结束采访回到中山后,我采写播发了长篇录音通讯《友城岳阳赈灾行》,记录了在灾区的所见所闻,以及参加救灾的湖南武警中山籍战士的事迹,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后来,这篇新闻获得“广东省广播电视1998抗洪救灾优秀新闻作品奖”。

常言道:水火无情。面对肆虐的山火和洪水,的确令人感到害怕,甚至是惊心动魄。但是,试想我们没有到第一现场,不去亲身感受,能写出当时的情景吗?其实,在无情水火的背后,往往就活跃着大批情深义重的人物,发生着可歌可泣的事迹,成为新闻题材的“金矿”。因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果我们不去采访,不去报道,不去挖掘,那么,无情的将是我们自己。

在自己的记者生涯中,经过火与水的洗礼后,令我深深体会到,要做一名称职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两个度,一个要保持“忠诚度”,一个要保持“热爱度”,才能做到敬业、乐业。因为,只有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忠诚,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明辨是非,把党性、真实性视为自己的生命,发挥出喉舌和监督作用,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同时,只有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热爱,才能勇挑急难险重的采访任务,奋战在救山火,抗洪水的第一线,无论采访条件多么艰苦,也在所不辞,苦中有乐。其实,当一名记者,最大的快乐,最大的满足,就是把每天最新的资讯传播给听众。

(本文获得2007年“中山市第八届记者节有奖征文比赛”二等奖,发表在《中山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