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
历史上的误会很多。古代的巴比伦(今日的西亚两河流域)人,认为月亮是一个半面发光、半面黑暗的星球。他们认为:当月亮把发光的半球朝向人们时,就看到满月;当月亮把光亮和黑暗两个半球同时向着人们时,就看到半月;而当月亮只把黑暗的半球朝向人们的时候,就完全看不到月亮了。
实际上,月亮是一个完全黑暗的球,它不发热,也不发光。在黑暗的宇宙空间里,我们本来是看不见月亮的,只是因为太阳把它照亮了,它的反光效应,我们才看到它。
满月(望)在阴历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这时,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大致位于地球的正相反的方向,即月亮、地球和太阳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地球位于月亮的同一方向的时候。
新月(朔)在阴历每月初一。这时,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大致位于地球的同一方向。即太阳、月亮和地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而月亮居中间的时候。
上弦月和下弦月,即半月。此时太阳,月亮和地球三颗星球的位置,正好成直角,即月球与地球连线和太阳与地球连线成90°。日期在初一到十五日(或十六日)和十五日(或十六日)到月末之间。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向东运行而变化,就形成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月相周期性更迭。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3日。(www.xing528.com)
对于我国所有地区来说,夏天的太阳是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中午升到天空很高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大);而满月(望)时的月亮是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的,半夜(午夜)时,月亮仍不高。因此,夏季时是日光多月光少。秋季是月光比夏季多,但却比冬季少、冬季是日光少而月光多。
月亮在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绕地球旋转运动,从而形成地月系。月亮绕地球旋转运动叫做月球的公转。公转轨道是椭圆、因此,有两个焦点,地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以月亮绕地球公转时,有近地点和远地点之分。近地点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363,300千米,远地点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405,500千米。由于太阳的影响,连接近地点和远地点的线在空间里的方向经常在改变,大约是每8年10个月转回原来位置。中秋时月亮常常不是在距离地球的最近处,也就不会老是比其它时候亮了。
从这个月的满月(望),经过新月(朔)到下一次满月,平均要经过29天12时44分钟,这叫做一个“朔望月”。规定“朔”一定在阴历(夏历)每月初一。朔以后平均经过14天18小时22分钟才是“望”。所以只有当朔发生在初一清晨,望才会发生在十五晚上。而较常发生的是,望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朔望月的长短可以比平均值多或少6小时,因此有时望甚至延伸到十七日清晨才发生。所以中秋晚上的月亮常没有十六晚上的月亮圆和亮。
那么,为什么人们总说中秋晚上的月亮分外明呢?这完全是人们的主观感觉和多年来传下的风俗习惯造成的。春天天气还较冷,乍暖还寒,人们不常在室外观赏星星和月亮。夏天月亮高度角较低,月光较少,而天空中的星星又特别多,夜晚在户外乘凉时,主要多看银河和两侧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以及回味有关它们的神话传说;或观测北斗七星和通过它们如何找北极星等等。冬天虽然月光多而明亮,但天气寒冷,谁还愿意出来观赏月亮呢?秋天不冷不热,秋高气爽,月亮就成为观赏的方要对象,怪不得人们总认为“月到中秋分外明”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