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注生命健康:核心价值与人文医学

关注生命健康:核心价值与人文医学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命的概念与解释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的代谢现象、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根据人类的约定俗成,有机生命简称为生命。所以认同生命并爱它是极为重要的自爱表现。杜林曾把生命定义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在遗传学和生物化学中,这种功能被称为“自我调节系统”。

关注生命健康:核心价值与人文医学

【关注生命健康为本】

◆生命的概念与解释

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的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生命个体通常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生命种群则在一代代个体的更替中经过自然选择发生进化以适应环境。病毒在有寄主可寄生的时候,会表现出生命现象;但在没有寄主可寄生的时候,不会表现生命现象,所以病毒是介于生命与无生命之间的一种奇妙的生物。

生命就是物质系统,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无机生命,如一粒光子、一台电脑、一颗星,二是有机生命,如细胞、动物植物。有机生命是地球这样的星体环境中所特有的,以水为载体组成的,具有自行吐故纳新、精度复制、温和分裂等能力,不可逆转但总是持续不停地重复着或延续着这些能力的物质系统。根据人类的约定俗成,有机生命简称为生命。

生命的哲学定义:生命是生物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具有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是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意识,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生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

◆生命的本质

生命是条件产物,从出生到成长,到衰老、死亡,整个过程的完成时时伴随着各种条件,有些条件具备延续生命则为福,有些条件具备结束生命则为祸。生命于自然社会中就处于自我选择、自然选择、社会选择。

人的生命是指有意识的存在,生命具有感情,生命的由来是伟大富有精神意义的,对人类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人来说,不仅要有信念、精神、意志,更重要的是怀有对生命的敬意与感怀,认同生命,使它灿烂无比。人能认同生命更能用爱对待他人,也不会出现犯罪心理。所以认同生命并爱它是极为重要的自爱表现。

生物是具有生命、生存意识、生存性能的自然物体。生命和生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生命、生存发展性能、生存发展意识是生物具有的本质、属性、规定和规律,是生物的组成部分和组成元素。

生物是非生物长期运动变化的结果。自然事物普遍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性质和能力,当一个非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逐步形成了自主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形成了自主的生存发展意识的时候,一个具有生命的生物就产生了。

恩格斯关于生命的定义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给生命下了一个定义: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这个存在形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外部自然界不断的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

恩格斯的这个定义是在批判杜林生命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杜林曾把生命定义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恩格斯认为,高级的生物确是由简单的类型“细胞”组成的,但有低于细胞的生物,它们和高级的生物相联系,只是因为它们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蛋白质,从而它们执行着蛋白质的职能——生和死。

恩格斯的生命定义和他关于物质的运动形式的思想是统一的。恩格斯认为自然界存在五种运动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这五种运动形式从历史的角度看,反映了自然界演化发展的顺序,每一种后面的运动形式都是由前面的运动形式演化而来的。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物质承担者,有不同的运动规律,高级的运动形式包含低级的运动形式。生命运动是一种高级的运动,它是由化学运动发展而来的,它的物质承担者及其运动规律都不同于化学运动,但生命运动包含化学运动。恩格斯当时非常强调自然界的连续性。如果把生命定义为细胞结构之上的活动,就难以解释生命的起源问题。恩格斯特别重视从无机界到有机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所以恩格斯选择了蛋白体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

◆生命的现代生物学定义

生命的生物学定义: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

物理学家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学说从物理角度为探索生命本质给予了新的启示:生命是一个耗散结构,任何生命都要与外界环境不断地交换物质和能量,否则生命就会死亡。生物微观层次上的一些变化,比如遗传基因的合成、糖的代谢等,都与耗散结构理论相吻合并可用此理论进行解释。

生命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与非生物不同,生物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

◆生命的基本功能

一、自我调节

它是生命的一个本质属性。任何生命在其存在的每一瞬间,都在不断地调节自己内部的各种机能的状况,调整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高等生物的自我调节是多层次的,其中包括分子的、细胞的、整体的调节。即使是原核生物也有自我调节,而且也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例如,细菌有能力合成许多自身所需要的分子,可是某一分子是否合成,合成的速度如何,则随自身内部状态与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细菌内部所需要的分子,既不过多地产生,也不感到缺乏,而是靠自身的调节机制完成的。某一分子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的结构基因兼有调节的功能,即第一个酶既有酶的功能,又起着阻遏蛋白的作用。在遗传学生物化学中,这种功能被称为“自我调节系统”。这种调节系统最初是在沙门氏杆菌组氨酸生物合成中发现的,随后在噬菌体霉菌、哺乳动物中也同样发现其存在。实际上,反馈抑制和诱导系统与阻遏系统的调节也可视为生物自我调节的方式。因为在反馈抑制中,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酶通过与代谢的终产物相结合而发生可逆性失活,使许多化合物的合成速率得到调节。在诱导系统和阻遏系统中,甚至酶本身的产生都受到调节。其间的差别在于:在诱导系统中,只有当底物存在时,才产生出为该底物所需要的酶,其方式是底物与阻遏物相结合并使阻遏物失活,从而打开结构基因,以诱导基因活性;在阻遏系统中,终产物抑制着酶的产生,其方式则是阻遏物与终产物相结合而被活化,然后与操纵基因相结合,从而关闭结构基因,以阻遏酶的产生。生物的许多调节系统都比较复杂,它们往往同时具有正向与反向的调节作用。机体的调节机制是自我完成的过程,而调节程序或指令是遗传下来的、本身固有的,因而这类自我调节系统为生命所独有。(www.xing528.com)

二、自我复制

它是生命系统不同于化学系统的特征。狭义地说,自我复制是指DNA分子的解旋、两链分开,各自合成互补链,从而形成两个新的而又相同的分子。广义地说,包括细胞分裂、繁殖在内。就根据而言,分裂、繁殖也是在分子复制基础上进行的;就结果来说,所形成的是两个相同的个体。由于生物繁殖有周期性,同时也由于疾病、杂交等原因会造成某些生物失去繁殖力,所以繁殖难以作为生命的基本属性。但自我复制则不同,只要不是处于解体状态下的生命,总存在自我复制。因此,它是贯穿生命过程始终的属性。在离体实验中,细胞的裂解产物在一定条件下仍然维持DNA的合成,某些单链DNA在人为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双链形式。然而,非生命系统自身却不能实现DNA复制,尽管在人工条件下给予各种必要的核苷酸和解旋酶、聚合酶、连接酶等。自我复制这种功能是生命系统固有的特点。

三、选择性反应

对体内外环境的选择性反应是生命系统的又一重要特征。反应是非生命物质与生命物质都具有的属性。不同的是,发生于非生命物质中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都不是自我完成的过程。只有生物有机体才独立地发生反应,而且这种独立的反应是有选择性的,它受有机体自身的控制,并随体内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固然也存在扩散与渗透作用,但是细胞膜吸收什么,排除什么,却有高度的选择性。一个明显的实例是,在细胞膜的主动运输中,物质逆浓度梯度而运转。又如,大肠杆菌既可利用葡萄糖,也可利用乳糖作为碳源。当环境中既有葡萄糖又有乳糖时,大肠杆菌的代谢反应首先利用的是葡萄糖而不是乳糖,这时只有组成酶系在起作用,而诱导酶系则是无关的。生物的选择性反应也是几个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简单原核生物的反应是如此,高等生物的选择性反应更是如此。因为,高等生物体内存在各种不同的酶系,这些酶的高效率的催化作用是无机催化剂不可比拟的,且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同时,生物体内酶的活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调节和控制,酶与酶之间、酶和别的蛋白质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而且一个酶的产物对另一个酶的活性也有正的或负的影响。在外部行为上,生物的选择性反应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饱食状态下的动物对食物不发生反应,新奇的动因最初能引起动物的注意,但久而久之,其反应就变得很弱,等等。事实上任何生物对环境的反应都是有所反应,有所不反应,或者同一动因有时以这种反应形式出现,有时又以另一反应形式出现。

◆生命的特征

自我调节、自我复制和独立的选择性反应是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特征。生命系统的这些特征,就其基础而言,无疑是物理化学过程,服从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可是,这些物理化学变化的结果,却转化为生命的东西,成为生命所特有的属性。虽然这三个基本属性的某一个,或某个属性的某些侧面,在无机界也可能存在,但只有在生命中这三个属性才有可能联系并相互结合在一个系统中。

◆生命的起源——特创论

认为生命是由超物质力量如神或上帝等所创造,或者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先验所决定的。这是在人类认识自然能力很低的情况下产生出来的观念,后来又被社会化了的意识形态有意或无意地利用,致使崇尚精神绝对至上的人坚信特创论。

◆生命的起源——无生源论

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较低,但已能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根据表面现象得出了生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结论,代表思想有中国古代的“肉腐生蛆,鱼枯生蠧”和亚里士多德的“有些鱼由淤泥及沙砾发育而成”等。

◆生命的起源——生源论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认识到蛆是由苍蝇产卵而来。巴斯德之后,人们认为生命由亲代和孢子产生,即生命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产生。但是生源论没有回答最初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

◆生命的起源——宇宙胚种论

随着天文学的大发展,人们提出地球生命来源于别的星球或宇宙的“胚种”,这种认识风行于19世纪,现在仍有极少数人坚持这种观点,根据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有统一的遗传密码及稀有元素钼在酶系中有特殊重要作用等事实。

◆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

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1924年苏联学者A·N·奥帕林首先提出了这种看法,1929年英国学者J·B·S霍尔丹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他们都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长期演化而来的。这一过程被称为化学进化,以别于生物体出现以后的生物进化。1936年出版的奥帕林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论述生命起源问题的专著。他认为原始地球上无游离氧的还原性大气在短波紫外线能源作用下能生成简单有机物(生物小分子),简单有机物可生成复杂有机物(生物大分子)并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多分子体系的团聚体,后者经过长期的演变和“自然选择”,终于出现了原始生命即原生体。化学进化论的实验证据越来越多,已为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当你面对镜子的时候,你会在自己身上找到母亲或父亲的影子。这是什么样的“魔法”让人类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呢?对这个“魔法”的破解,终于在20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得以完成,这个“魔法”就是基因。它就像一根长长的绳索,把我们和祖先连接在一起,同时也把许多划时代的生命科学家摩尔根、沃森、克里克……连接在一起。

在20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涌现出30个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或科学家群体。他们发现了抗生素,寻找到探索生命密码的金钥匙——PCR技术,开创了人工合成生命的新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