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理咨询早期干预的核心价值与人文医学

心理咨询早期干预的核心价值与人文医学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即通过咨询给来访者以帮助、教育,使他们获得益处。通过心理咨询,帮助他们康复社会功能和生活功能,防止疾病复发。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康复的患者;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障碍的人。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及其使用的限度;严格保密保管心理咨询的各种资料;采用案例他用时应知情同意,减少辨认信息。

心理咨询早期干预的核心价值与人文医学

心理咨询早期干预】

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即通过咨询给来访者以帮助、教育,使他们获得益处。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与环境,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获得自身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和寻求良好的生活质量。

◆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

1. 正常人群。正常人群在现实生活中会面对许多问题,如婚姻家庭问题、择业求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求助于心理咨询以作出恰当的选择。

2. 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他们长期处在困惑、内心冲突之中,通过自我调节已很难解决其心理问题,从而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

3. 经临床治愈后的精神疾病患者。通过心理咨询,帮助他们康复社会功能和生活功能,防止疾病复发。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相同点:1. 理论和方法基本相同。两者都建立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并且应用心理学的一些方法解决问题。2. 咨询与治疗不能完全分开。在实践工作中,对心理咨询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同时心理咨询在某种程度上也包含有心理治疗的成分,如咨询过程中来访者的宣泄本身具有治疗作用。心理治疗也离不开咨询工作,如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调整。3. 两者虽然有差异,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都坚持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这一点与临床其他科室医疗工作中习惯以医生为主的医疗模式又有很大的差别。

区别点:1. 工作任务不同。心理咨询的任务是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矛盾等,促进个体的成长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强调个体的发展模式;心理治疗多在治疗患者形成的损害,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身障碍等。2. 工作对象不同。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康复的患者;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障碍的人。3. 工作方式不同。心理咨询强调教育和发展的原则,重视对象的理性作用,多倾向于支持和再教育,费时较少,一次至数次不等;心理治疗强调人格的重塑和行为的矫正,重视症状的改善或消除,费时较长,一般需数周至数年。4. 专业人员不同。心理咨询多为接受过心理学专业培训的咨询心理学工作者;心理治疗多为精神科医生、心理科医生、医学心理学工作者。

◆心理咨询与德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

1. 目的不同: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与帮助来访者消除或缓解心理症状,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德育、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保证党和国家各项政治、经济任务的完成。

2. 内容不同:心理咨询主要为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调适。德育、思想政治工作则主要进行基本路线、革命传统、理想道德、形势政策等方面的教育。

3. 理论基础不同:心理咨询是依据各种心理学、心理治疗理论。德育、思想政治工作则依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社会文化共同持有的道德伦理观念。

4. 方式不同:心理咨询主要采取个体、家庭或团体心理咨询等双向互动为主的形式。德育思想政治工作常采取个别谈话、集体谈话、作报告、媒体传播等自下而上的宣传形式。

5. 任务不同:心理咨询的任务在于通过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工作者直接进行对话,提供情况和问题,共同商讨适合来访者的有效解决途径和方法。但心理咨询工作者并不参与决断和解决具体问题,而是通过充分调动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自己作出选择及决断。德育、思想政治工作更注重正确的思想和主张被广泛接受,使全社会能够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完成发展建设的大目标。

6. 关系不同:心理咨询者在关系上与来访者是朋友式的,双方地位是平等的。德育,思想政治工作多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1. 职业守则。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奉献社会,乐于助人,与来访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 职业道德。让来访者了解咨询的性质、特点、局限性、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与来访者达成共识,必要时书面协议;不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不谋私利;对不适合自己咨询的对象及时转介。

3. 保密原则。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及其使用的限度;严格保密保管心理咨询的各种资料;采用案例他用时应知情同意,减少辨认信息。

4. 理解和接纳原则。从来访者的立场去理解其言行和感受,不歧视任何来访者。

5. 尊重来访者选择咨询和放弃咨询的权利。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

1. 道德素质:(1)对来访者负责,尊重来访者的人格和隐私,以来访者的利益为出发点;(2)咨询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咨询师要有帮助别人的心,要保持中立、无私的立场,最终目的是促进来访者成长,自强自立,达到咨询的最高境界“助人自助”。

2. 心理素质:(1)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个性、情绪、职业道德和职业界限的认识,充分、准确和客观地分析和评估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和态度;(2)对人际关系的洞察力;(3)感知敏锐,记忆清晰准确;(4)良好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能力;(5)情绪、情感适度。

3. 专业素质:(1)理论知识,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是精神病理的知识,尽可能消除知识的盲点;(2)掌握基本技巧和方法;(3)掌握基本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4)提高治疗过程中与来访者交互影响关系的认识。

◆心理咨询程序

分为问题探索阶段、分析与评估阶段、制定并实施咨询方案、评估咨询效果与终止咨询、巩固与追踪5个步骤。

问题的探索阶段主要是建立有效的咨询关系,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也是心理咨询成功的关键。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来访者对咨询者建立充分的信任,使他们能够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咨询人员通过收集来访者的个人全面信息、求助的目的与愿望及有无精神症状等,了解和明确来访者的问题。分析与评估阶段,对来访者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初步的印象,确定咨询目标。咨询者根据分析评估的结果,制定咨询并实施方案。咨询者根据自己已有的咨询经验,采用一种或多种综合的咨询或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解释、指导、训练、矫正等来影响或改变来访者。评估咨询结果是在每次晤谈之后,咨询者应进行扼要总结,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以及来访者的变化进展情况,同时根据咨询效果调整、修改咨询方案,以适应来访者的发展要求,确定终止咨询的时间。

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的改善也需要一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次,一般有了一定疗效之后,可以暂时终止定期咨询,以检验来访者是否具有独立处理自己的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建立长期的随访联系,以便来访者随时解决发生的问题。

◆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

1. 尊重,是对来访者的价值观、人格特点、行为方式等予以接纳和关注。尊重是咨询者的起码素养,给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氛围,使其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使来访者感到自己受重视、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表达尊重的要点是完全接纳和一视同仁。

2. 温暖,是咨询者对来访者态度的外部体现。温暖可以化解来访者潜在的敌意和攻击,消除和减弱不安心理;激发来访者的合作愿望,加强双方的互动作用。表达温暖要注意把温暖体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和多用支持性非言语的行为。

3. 真诚咨询者以“真正的我”出现,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求助者关系之中。

4. 积极关注是指治疗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即有选择地突出来访者言语及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做到态度要真诚,对来访者的优点、长处,不能有意夸大,不能盲目赞扬,也不可赞美与咨询关系不大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符合来访者的需要,符合咨询目标,不然就会陷入泛泛而谈;避免刺激和强化来访者的消极认识;启发来访者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自己鼓励自己效果更好。

5. 共情是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如同体验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能力。由于共情,咨询者才能真正体验来访者的真实内心世界,把握准确材料。只有来访者感到被接纳、被理解,才会感到心情舒畅,乐于自我倾诉,便于双方的沟通。

在上述咨询的基本理念或称做咨询的态度的基础上,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融会贯通地使用心理咨询的具体操作技术,使来访者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问题,逐渐获得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

倾听可以充分了解求助者各方面的情况,表达对求助者的尊重,使对方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下倾诉。

提问包括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封闭式提问是指咨询者事先对来访者的情况有一个固定的假设,而期望得到的回答,只是验证假设的是与否。开放式提问是让来访者从自己的参考框架出发,自主地确定回答问题的方向和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内心所想的问题,给来访者回答问题留有充分的自由度,通常不能用一两个字就能回答问题。(www.xing528.com)

重复技术既直接地重复来访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引导下去,如“后来哪”“还有吗”等,来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是指咨询者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情感反应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应。

面质技术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者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表达技术是指咨询者对来访者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即为情感表达。咨询者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出忠告、给予保证、进行反馈等,即为内容表达。前者是咨询者表达自己的意见,后者则是咨询者反映求助者的叙述。

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者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

影响性概述是指咨询者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条理清楚和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给来访者。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一方面心理干预是各种心理学干预手段的总称,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和心理危机干预等;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对心理服务需求的增长,心理干预的思想、策略和对象越来越社会化,逐渐深入到文化传播、公共卫生、保健、疾病控制等领域,甚至成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内容。

心理干预包括健康促进、预防性干预和心理治疗3个层次。健康促进针对普通人群进行健康促进的教育,在普通人群中建立适应良好的行为、思想和生活方式,也称为一级干预;预防性干预是对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的干预,针对性地采取降低危险因素和增强保护因素的措施,预防性干预可以起到拮抗危险因素的作用,并促进保护性因素的形成,从而阻断心理障碍形成,又称为二级干预;运用心理治疗等手段对已经产生心理问题或患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临床干预,又称为三级干预。

◆心理治疗

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在一定的程序中通过与患者的不断交流沟通,在建立信任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使其产生心理、行为甚至生理的变化,促进人格的发展和成熟,消除或缓解其心身症状的心理干预过程。

◆心理治疗的基本要素

1. 治疗者必须经过正规专业培训,掌握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具有合法身份的专业人员。

2. 心理治疗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心理治疗的程序包括治疗者对心理治疗实际操作过程的具体安排,包括专门的工作场所、预约制度、签订治疗协议、会谈的时间、治疗次数和付费方式等。

3. 心理治疗是建立在密切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的职业行为。

4. 心理治疗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

5.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引导患者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认识,适当的情绪宣泄和认知矫正,激起和维持其学习新经验和改变的愿望,增强自我效能感并促进其维持的自我成长,从而转变原来痛苦和适应不良的心理行为甚至躯体症状,恢复健全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信赖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体化原则、中立性原则、保密性原则。

◆心理治疗的范围

1. 综合医院临床各科患者的心理问题,包括急、慢性患者合并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身疾病患者等。

2. 精神科相关患者,包括各类神经症性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癔症、疑病以及其他精神科疾病如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等。

3. 各类行为问题和各种心理生理障碍。各种不良行为的矫正,包括人格障碍、过食与肥胖、烟瘾、酒瘾、口吃、遗尿、儿童行为障碍等,可选择使用认知行为矫正疗法、正强化法等各种行为疗法。

4. 社会适应不良。正常人在生活中遇到难以应对的心理社会压力,从而导致适应困难,出现自卑、自责、自伤、攻击、退缩、失眠等心理行为和躯体症状,此时可利用某些心理疗法进行治疗。

5. 儿童行为问题及精神发育不全的技能训练等。

◆常用心理干预方法

精神分析疗法又称心理动力学疗法,是心理治疗中最基本的一种治疗方法,是著名心理学家及精神科医师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的。弗洛伊德通过对大量精神病患者、神经症患者的观察与治疗以及对他自己内心世界的分析和长期的积累,提出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的主要技术包括:1. 自由联想。让患者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鼓励患者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精神分析学说认为,通过自由联想,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可以被带入到意识领域,医生从中找出患者潜意识里的矛盾冲突,通过分析促进患者领悟心理障碍的“症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2. 释梦。患者在会谈中谈他做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通过对梦的分析促使患者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继而了解自己的潜意识。3. 移情。患者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称为移情,包括正移情和负移情。正移情是患者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患者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患者重新体验早年的情感,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得以重现。通过对移情解释,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症状的意义,进而解决这些心理冲突,消除症状。4. 解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向患者解释他所说的话中潜意识的含义,帮助患者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解释是逐步深入的,用患者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的心理症结的所在。

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行为治疗的范围很广,绝大多数心理行为问题都可以采用行为治疗。行为治疗的基本观点是任何行为不论是适应的还是适应不良的,都是习得的,所以,要纠正不良行为,就给予新的、适宜的环境刺激,建立新的行为模式。行为治疗重视来访者可观察的外显行为,认为情绪和内脏活动等也是内隐的行为,认为环境和教育决定一切,也决定行为症状的形成和消退,否认行为的遗传和意识经验的作用。

认知疗法通过纠正和改变来访者适应不良性认知,来促进来访者情感及行为的变化,达到治疗心理障碍的目标。常用的认知治疗包括理性情绪治疗、贝克认知治疗、自我指导训练、问题解决疗法等。认知治疗应用广泛,通常结合行为疗法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各类心理行为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

以人为中心疗法。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个体天生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如果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氛围,他们就会动员自身的资源去进行自我理解,改变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健康人格的特点是机能完善的人、具有自我经验的开放态度、自我的协调、无条件地积极关注等。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自我和经验之间的不协调,即一个人知觉到的自己与他实际经验有了差距。不协调的根源在于价值条件的作用。可通过尊重、共情和无条件性积极关注等基本理念和技术达到治疗目的。以人为中心疗法适用于各类心理问题,其积极的人性观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对于治疗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则疗效有限。

森田疗法,1920年由日本精神病学教授森田正马(1874~1938年)创立,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基本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正视消极体验,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把心思放在应该去做的事情上,就能最终打破神经质患者的精神交互作用。森田疗法主要的适应症是神经质,包括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症性睡眠障碍等。

暗示疗法是利用言语、动作或其他方式,使被治疗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积极暗示的影响,从而不加主观意志地接受心理医生的某种观点、信念、态度或指令,以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实现消除疾病症状或加强某种治疗方法效果的目的。暗示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通过语言或动作的刺激,使受暗示的人产生观念的过程;二是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引起行动的过程。暗示疗法常用于治疗神经症、癔病、运动障碍、口吃以及一些身心疾病。

家庭疗法是以家庭为单位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交流沟通,角色扮演,家庭互动等方式达到家庭新的平衡状态,改进家庭心理功能,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家庭疗法的主要观点是把家庭看成一个系统,来分析家庭系统内所发生的各种现象,每个家庭成员所表现的行为,都会受家庭系统内其他成员的影响,个人的行为影响系统,而系统也影响其成员。这种系统相关的连锁反应,可导致许多所谓病态的家庭现象,而一个人的病态行为,也常因配合其他成员和心理需要而被维持。所以,家庭疗法主张要改变个体病态的行为,不能单从治疗个体着手,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其治疗对象。

◆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或重大生活事件,生活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用现有的条件和经验难以应对,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焦虑以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和行为障碍等。

心理危机的三阶段:第一阶段(即刻反应),当事人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完全反应),当事人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消除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做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心理危机的特征:1. 通常为自限性,多于1~4周内消失;2. 在危机期,个体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3. 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引起心理危机的常见原因:急性严重疾病或病残;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失去爱物;破产或重大财产或住房损失;重要考试失败;晋升失败;严重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

心理危机干预运用心理学技术对经历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个体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恢复应对环境的能力。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涉及来访者人格矫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1. 防止过激行为,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等;2. 促进交流与沟通,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帮助建立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进心理功能的恢复;3. 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惹状态等。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1. 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2. 应有其家人或朋友共同参加危机干预;3. 鼓励自信,避免当事人产生依赖性;4. 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是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