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瑰宝与核心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瑰宝与核心价值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华夏文明的思想核心是神道设教、礼乐教化,严华夷之辨,推崇仁义礼智信。华人称夷族为“东夷”,而被赶到南方的三苗为“南蛮”。

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瑰宝与核心价值

【传统文化民族瑰宝】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华夏文明

中华文明,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文明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华夏文明的思想核心是神道设教、礼乐教化,严华夷之辨,推崇仁义礼智信。

◆华夏文明的源头

华夏文明源自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陶寺文化,华夏族父系Y染色体主体是O3a5及其支系,母系线粒体单倍群主要为M7c、F和B4。五六千年前,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学会了种植小米农业技术。粮食渐渐充足,不再向游牧民族那样缺乏食物,使得华夏族的人口很快的增长,超过了其他羌人。于是华夏族开始为生存空间而扩张,向四方的其他民族掠夺土地。在他们眼里,羌族已不再是同类,所以专称其为“西戎”,土地的争夺也发生在华戎之间。但是对华夏族更有吸引力的是东方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地。然而不巧的是三苗已经先他们一步到达中原沃土。在那种文明起源的“部落英雄时代”,部族战争是人群间竞争的唯一办法。掠夺、驱逐、消灭外族的人会被本族人奉为英雄,这是那个阶段所有部落的“道德标准”,所以打败蚩尤驱逐三苗的英雄——黄帝诞生了。华族占据了中原,开始创造华夏文明。在中原更东的山东一带,还有许多小部族,被称为夷族。华人称夷族为“东夷”,而被赶到南方的三苗为“南蛮”。华夷之间的争斗贯穿了整个夏商时代,这种争斗的胶着使两族之间产生了大量的交流,到周代以后,东夷族被彻底同化,退出历史舞台,华夏族又取得了胜利。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华族的扩张目标又指向了长江以南更广阔的百越之地。虽然秦军坚甲锐兵,但在越族顽强的抵抗下伤亡极重,所设的桂林等三郡也是空有其名。于是秦朝只好对百越采用“怀柔政策”,直到汉朝前期还是“北拒胡而南怀越”。最终,汉人足迹终于到了南海之滨。

◆华夏文明特征

华夏文明的主要特征是独特的道德礼仪。《新唐书·舆服志》曰:“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亲被王教”是指《尚书》的王道以及《春秋》的尊王攘夷。“习俗孝悌”是指《孝经》。又云:“中国者,聪明睿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庄子·天运》载,老子曰:“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史记·秦本纪》里面,秦穆公亲口说:“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晋人由余答之曰:“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太祖、太宗礼乐刑政之纲,华夏文明之教,将复见于今日矣。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云:“夫华夷峻防,一王大法,胡主中国,几变于夷,圣经明义,千载或湮焉。”因此,六经、六艺五常以及其主张的诗书礼乐之道是华夏文明的本质。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都继承了诗书礼乐的王官教育,都推崇君臣父子之礼和夫妇长幼之别,也都信奉圣王政治。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传统上关于百家的划分,最早源于司马迁父亲司马谈。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加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

◆诗书礼乐易春秋

所谓“六经”,指的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即《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本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的原则,只是对这六部古书做了整理的工作。这六部古书,从远古流传下来,在孔子以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珍重。《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这里提到了九种古籍:《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申叔时是楚庄王时的人,楚庄王在位于公元前614年至公元前591年,早于孔子半个世纪。孔子整理的六经早在楚庄王时就已经有了,而且这些书名已屡见于先秦其他文献

◆仁义礼智信

诗、书、礼、乐、易,合称五经,五经对应五常,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乐》仁、《书》义、《礼》礼、《易》智、《诗》信也。人情有五性,怀五常,不能自成,是以圣人像天五常之道而明之,以教人成其德也。又曰:“谓仁、义、礼、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者也;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扬子法言》解释道:“仁,宅也;义,路也;礼,服也;智,烛也;信,符也。处宅,由路、正服,明烛,执符,君子不动,动斯得矣。”道家《鶡冠子·学问》也认为:“所谓礼者不犯者也,所谓乐者无菑者也,所谓仁者同好者也,所谓义者同恶者也,所谓忠者久愈亲者也,所谓信者无二响者也。”“仁谓往,义谓来,仁大远,义大近。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仁主人,义主我也。故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此之谓也。”《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中国诸子百家

1. 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2. 道家(老子、庄子;思想:无为、逍遥)

3. 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4. 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5. 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

6. 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 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 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 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

10. 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www.xing528.com)

11. 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中国佛教

佛教起源于印度,一般认为传入中国的年代始于汉明帝。据史册记载,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派遣使者12人前往西域访求佛法。公元67年他们同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京城洛阳,带回经书和佛像,同时在洛阳建造中国第一所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汉化,在建筑、造型艺术等各方面都形成自己的特点。中国佛教从西汉至清末,经历了传入、传播、兴盛和时盛时衰几个阶段,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泛的宗教

由于佛寺是佛教的主要活动场所,佛经、佛像、僧人大多集中于佛寺,善男信女们也大多在佛寺里烧香拜佛,所以可以说认识了中国的佛寺,也大体上认识了中国的佛教。中国的古刹名寺是中国佛教的缩影。它凝聚着古代能工巧匠的聪颖智慧,反映了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印刻着兴衰荣辱的沧桑巨变,记录了佛教文化的曲折轨迹,是中华古代文化史、宗教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儒家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儒家的创始人就是孔子。他出身贫贱,以布衣之身闻名于世。他早年为了立足于世,于礼上多下工夫,提出了“克己复礼,仁也”的主张。他开办教育,并抱经实济民之志而游说诸侯各国,以其人格魅力感召力浇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相传孔子有门人三千人,高足七十人。晚年他致力整理文献典籍,有《诗》《书》等,后世将其称为“六经”,抑或“六艺”。公元前479年,孔子溘然长逝,享年73岁。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评价孔子时说,天下的君王乃至贤人实在太多了,活着的时候都很荣耀显赫,一旦死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孔子只是个平民,可他的名声和学说却流传了十几代,学者们仍然推崇他为宗师。从天子到侯王,凡是讲论六经道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当做是判断和衡量的最高准则,孔子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中国道教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因而人称老聃,楚国昔县(今河南鹿邑县)历乡曲仁里人,一说为今安徽涡阳人。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后来隐居不仕,不期所终。在我国民间,老子被称为太上老君、道德真君,关于他有很多神话传说。老子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开创了道家学派,并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五千余言的《老子》。《老子》分《道经》《德经》,合称《道德经》。此书中,老子详细阐述他的“无为”思想,认为“为无为,则无不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代黄老之术就是对“无为而治”的直接继承。老子为人,注重修身养性,据说活了160多岁,也有人说是200多岁,这都是因修道而获得长寿。后世的道教将其奉为“祖师爷”虽然道教主张与老子的道家思想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道教主张清静无为、修身养性是与老子的隐居思想一脉相承的。

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的产生已有800年了,它现在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以数计。世界上把它和印度梵剧、希腊悲喜剧并称为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说是空间艺术,是因为戏剧要在一定的空间来表现,要有造型,而它在表现上又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因而它又是时间艺术。中国戏剧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如戏剧中的服装化妆,除用以刻画人物外,还成了帮助和加强表演的有力手段。水袖、翎子、髯口等,不仅是人物的装饰,而且是戏剧演员美化动作,表现人物微妙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工具。

◆中国书法

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像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绘画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魅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中国文字

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名楼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又以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最为出名,并称“中国三大名楼”。 中国古代多在临水之地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达官显贵墨客骚人登楼一游,或际会四方之客,或酬唱应和之曲,放悲声,抒情怀,低吟浅唱,壮怀激烈,皆可乘兴而来,尽兴而去。故中国历代名楼皆有名诗佳作千古传唱。三大名楼能够享誉海内外,是和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的文化活动分不开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崔颢的《黄鹤楼》在成为千古绝唱的同时,三大文化名楼的盛名也就随之而来了。

◆中国传统音乐

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而且包括当代作品。乐包括“国乐”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传统音乐划分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他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喜迎及巡礼乐、宴乐。戏曲“四大声腔”昆山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其中皮黄腔为典型。

◆中国琴棋书画

笛子、二胡、古筝、箫、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