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小学生专注力培养有效方法

中小学生专注力培养有效方法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你的孩子有“多动症”吗专注力失调很受家长重视,儿童多动症是专注力失调最主要的症状。但一些家长们对此缺乏判断,常有家长向医生反映:“我们家的孩子比较顽皮,活动太多,是否患有多动症呢?”相反,若注意力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才应考虑有多动症的可能,因为有的儿童属“不伴多动的多动症”。目前对多动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

中小学生专注力培养有效方法

你的孩子有“多动症”吗

专注力失调很受家长重视,儿童多动症是专注力失调最主要的症状。但一些家长们对此缺乏判断,常有家长向医生反映:“我们家的孩子比较顽皮,活动太多,是否患有多动症呢?”

儿童多动症对个人和家庭都会带来危害和痛苦。轻微多动症儿童只是在学习上不能专心,不能主动去学,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行为上不能自控,表现为不服管束,被人歧视。严重多动症儿童则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能跟班,难以读完小学及初中。在行为上惹是生非,干扰他人。随着年龄增长,因无法自控易受不良影响和引诱,可发生打架斗殴、说谎偷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下面是对多动症的快速鉴别法:

一、注意力是否集中

多动症儿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包括看电视、电影、连环画等,正常多动儿童能全神贯注于某一件事,而且讨厌别人的干涉。

二、活动是否有目的性

多动症儿童的行动常没有明确目的,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一点小事应喊叫哭闹,脾气暴躁,做事易冲动而不顾后果。而正常多动的儿童做事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胡乱吵闹。

三、学习是否困难

多动症儿童一般表现为:文字书写潦草难认,分不清左右、颜色、地点的方向,把词、句子念错或念倒,如上海读成海上,思路不严密,注意力不集中。而正常儿童没有上述症状,可以集中思想完成某件事。

康纲氏儿童多动症评定量表

注:可按数字级别判定症状,逐次打钩,然后将每次得分累加成总分,总分在15分以上者,应怀疑有多动症,要尽快查明原因,以便及早治疗。

在诊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在允许活动的场合,如下课时、放学后,不管孩子的活动多么厉害,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时、做作业时,而他仍约束不住,始终动过不停,才有诊断意义。(www.xing528.com)

第二,如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相反,若注意力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才应考虑有多动症的可能,因为有的儿童属“不伴多动的多动症”。在美国,从1979年起,根据多动症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注意力集中困难,已把“多动症”改称为“注意缺陷症”,并分为“注意缺陷伴多动”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动”两种,后者也就是“不伴多动的多动症”。

目前对多动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所选用的药物大多是一些精神兴奋剂,如哌醋甲酷(Ritalin)、右旋苯丙胺(Dexedrine);苯异妥因(Pemoline)等,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不是很严重,服用后可使有多动症的孩子注意涣散状况有所改进,攻击性行为减少。但仅靠药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病症原本就存在着生理及心理的多重病因,所以在使用药物疗法时还需要结合一系列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方法

1.自我控制训练

这一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些简单、固定的自我命令让有多动症的孩子学会自我行为控制。例如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其解答,要求孩子命令自己在回答之前完成以下4个动作:停——停止其他活动,保持安静;看——看清题目;听——听清要求,最后才开口回答。这一方法还可以用来控制孩子的一些冲动性行为。例如带孩子过马路时,要求在过马路之前完成停、看、听等一系列动作。由于在训练中,动作命令是来自于患儿内心,所以一旦动作定形,患儿的自制力就能大大提高。在进行自我控制训练中要注意训练顺序,任务内容应由简到繁,任务完成时间应由短到长,自我命令也应由少到多。

2.放松训练

用这一方法来治疗儿童的多动行为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尝试,效果颇佳。由于多动症患儿的身体各部位总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能让他们的肌肉放松下来,多动现象就会有所好转。放松训练可采用一般的放松法,或使用在有医生指导下的生物反馈法。训练时间要集中,可以一连几天,从早上一直训练到晚上,期间除了吃饭、休息外,其余时间都按计划进行训练。在施行放松训练时,每小时放松15分钟,患儿一达到放松要求就给予物质奖励。其余45分钟可安排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但一到放松时间就必须结束游戏。

对待多动症孩子,除了实施药物治疗和专门脑心理训练外,家长和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疾病性质。克服对孩子粗暴、冷淡、歧视的态度,做到相互协作,耐心而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2)要求适当。一开始对他们的要求不能与一般孩子一样,只能要求将他们的行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随后再慢慢提高要求。

(3)满足孩子的活动需要,对他们过多的精力要给予宣泄的机会。可指导他们参加跑步、踢球等有系统的体育训练,同时要劝止一些攻击性行为。

(4)做到生活规律化。家长、老师督促孩子遵守作息制度。在儿童吃饭、做作业时,家长要控制环境,不要主动去分散他们的注意,以培养孩子一心不二用的好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