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专注力失调”
2009年9月13日,中国香港公布一项名为“香港家长及教师对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的认知调查”显示,香港中一至中三学生“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的发病率,男、女学生分别达到5.4%和2.5%。调查更显示,香港90%儿童曾出现“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症状。
小朋友上课不专心或喜欢插嘴,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仅是“比较顽皮、活泼好动”,其实不然。香港儿童青少年心理与精神科学会精神科专科医生邓振鹏称,专注力差、对周遭事物缺乏耐性的孩子,极可能患上了“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
这项访问了逾500名教师及500名家长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的子女和学生在过去6个月,曾出现“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症状,比率高达90%。45%家长表示子女出现“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会影响其家庭生活,同样,近80%教师也表示学生出现该症状会对其教学造成影响。
邓振鹏指,“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对孩子社交及情绪均会造成影响,致使孩子出现多动、冲动等症状。数据显示,全球儿童“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的发病率为3%~7%,而香港中一至中三学生“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的发病率,男学生为5.4%,女学生为2.5%,男生发病率高于女生。
虽然香港儿童出现“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的情况极为普遍,但不少家长和教师对此症却较为陌生,因而可能错失诊断及治疗良机。
香港儿童青少年心理与精神科学会临床心理学家苏玉芝表示:““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对小朋友的成长影响深远,及早接受诊断及治疗极为重要,如发觉病症持续6个月或以上,应考虑向专业人士求助。”(www.xing528.com)
上面这则新闻报道,家长们看了不必惊讶。儿童从进入小学开始,专注力的问题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并受到老师和一些家长的重视,相关的报道也会增多。
心理学家表示,儿童刚从幼儿园夸入小学阶段,环境和要求大不一样,最容易被观察出专注力不足的状态。对此家长不要过于担心,但也不能疏忽大意,要注意观察孩子,若发现孩子存在注意力涣散,学习能力低的情况,就应及早采取行动,以免影响孩子成长。
什么是“专注力失调”?这是一种在儿童期很常见的精神失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通用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ICD-10,WHO,1992)称此症为“过度活跃症”。其主要病症是:注意力涣散、活动量过多、自制力弱。这个病症在中国台湾被称为“注意力缺陷过动症”,在中国香港被称为“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在中国大陆地区通常叫“儿童多动症”。
根据2000年的一个数据显示,在美国大概有3%~7%的儿童有“专注力失调”症状。而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2004年出版的美国健康访问调查年报,美国大约有400万名18岁以下的儿童被诊断出有“专注力失调”。不过,有关评估的比率差异极大,有些校区甚至有60%的儿童被诊断为ADHD患者。现时美国全国有超过100万成年人及小童因为这个病症而需要服用处方的药物。
根据2002年的统计数字,被诊断出有“专注力失调”的男童在比例上比女童高出两倍。不过,有专家指有可能由于女童的病症普遍比男童轻微,在诊断时亦同时较男童难于察觉,所以较少被家长及老师发现。
专家认为,尤其对于先天脑部结构异常、脑部传导物质分泌失调引起的多动症和专注力失调,应及早治疗。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大,累积的不愉快经验便越多,治疗起来就更困难。如果孩子在6~9岁时治疗,效果是最好的。如果到青少年以后才治疗,很多时候已经出现其他行为问题,比如饮酒、吸毒、甚至患上抑郁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