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小学生专注力培养效果显著

中小学生专注力培养效果显著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儿童注意力集中程度、运动协调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等都具有明显效果。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运动平衡能力差及动作不协调效果显著。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合解决3~13岁有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儿童。明智的母亲知道这样下去会毁了孩子,便让孩子换了个学校重读一年级,后来她听说有个“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训练中心测试,结果是小茜的感觉统合功能中度失调,其中视觉和触觉发育都不是太好。

中小学生专注力培养效果显著

感觉统合训练效果

通常,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睡眠、情绪等方面都会有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视、听、嗅、触、关节、肌肉、前庭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儿童注意力集中程度、运动协调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等都具有明显效果。

(1)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神经生理抑制具有改善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通过改善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使运动速度和稳定性都得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协调能力增强。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儿童精细操作能力、视觉辨别能力和反应能力均有明显作用。

(2)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协调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运动平衡能力差及动作不协调效果显著。对那些运动协调能力差的儿童,训练后能得到显著改善。

(3)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儿童学习成绩,改善其厌学情绪。

感觉统合训练不仅是对生理功能的训练,还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儿童通过训练可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集中训练后,动作变协调,情绪变稳定,注意力改善,对于学习困难的儿童,参加感统训练后学习成绩会显著提高。

美国、欧洲各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小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几年,国内也引进、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和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结合药物治疗的话显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合解决3~13岁有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儿童。(www.xing528.com)

小茜是个上过两次一年级的女孩。她胆子特别小,刚上学的时候,见到厉害的教师就不由自主地用胳膊挡住脸。她读课文总是丢三落四,还经常把数字写反,有次考试才得40多分。老师急着让家长带她去测智商,可测得结果是智商正常。明智的母亲知道这样下去会毁了孩子,便让孩子换了个学校重读一年级,后来她听说有个“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训练中心测试,结果是小茜的感觉统合功能中度失调,其中视觉和触觉发育都不是太好。

妈妈下决心带孩子来训练,经过20多次的训练,变化真的在孩子身上发生了。学校老师告诉她,小茜现在听课注意力特别集中,学的生字当时就记住了,考试几乎总能得到好成绩。不仅如此,小茜的胆子也变大了,当她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时,坐在后面的妈妈简直不敢相信。还有一个男孩,老师让他用双脚夹住一个圆球蹦跳,他试了很多回也夹不住,脸涨得通红。肚子里的无名火好像正在一股股往上蹿,可他终究没有发脾气。孩子的父亲告诉我,他孩子的“问题”就是脾气特别大,以前一不高兴就要闹起来,对谁都这样。参加感觉统合训练后,孩子的自控能力明显提高了,作业也写得快了。

专家认为,感觉统合失调,3岁前是最佳预防期,3~7岁是最佳期治疗期,13岁为可治疗上限。在一些发达国家,感觉统合训练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最基础的概念,在中国台湾,也已列入幼儿园和小学的常规教学内容。

不过,感觉统合训练毕竟是一种“补课”,而不是治疗孩子毛病的万能药。与其孩子上学后着急上火,不如从小防患于未然。感觉是人认识世界和心理发展的第一步,让孩子多活动,接受各种感觉刺激,就是让孩子的大脑得到足够的营养。孩子在活动中了解了周围环境,了解了社会,也了解了自身。

感觉统合教育别走入误区

目前感觉统合教育受到重视,然而像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出现时所存在的问题一样,个别教师盲目跟风,死搬硬套,使原本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感觉统合活动发挥不出应有的功能。

现象一:把感觉统合活动简单地理解为运动难度和幅度大的肌肉运动,重视身体动作的平衡协调,而忽略以精细、安静为主的感官训练。如一开展感觉统合活动便认为是纯体育锻炼,甚至以感觉统合活动代替体育活动。

现象二:盲目地进行划一训练,忽视了儿童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如进行增强前庭功能的训练时,教师没有就幼儿的前庭功能情况进行分析,让每一个幼儿都接受同一强度的训练,造成一些前庭功能不够协调(如易晕车)的幼儿训练过度,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现象三:盲目地增加活动量,增大活动强度或难度,忽视了幼儿的承受能力。如利用滑板进行前庭感觉、固有感觉、触觉等训练,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俯卧滑行持续时间应以多少为度为宜,没有经过科学的测量,过大的活动量或活动强度对正处于骨骼发育关键时期的幼儿来讲是否造成影响实在值得商议。再如,有的教师把一些难度太大,以至幼儿花很大的努力仍无法完成的活动提供给幼儿,使幼儿产生新的学习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