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布劳恩1912年生于德国。从少年时代起,布劳恩就善于思考,勤奋好学,13岁时就阅读了奥伯特的名著《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奥伯特有关火箭环绕地球飞行的新奇论段,唤起了布劳恩对宇宙探索的浓厚兴趣。
1930年,布劳恩进入柏林工学院学习。这一年,布劳恩结识了一直崇拜的火箭先驱奥伯特,并加入了有奥伯特参加的宇宙航行协会。从那时起,布劳恩就开始参与火箭的研制工作。1932年,从柏林工学院毕业的布劳恩受聘于德国陆军军械部,负责研究液体导弹。在他的领导下,德国先后研制成功了A-4、A-5两种导弹,其中的A-4就是举世闻名的V-2导弹。作为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实战的导弹,V-2成为战后美苏两国发展导弹的“样品”。
二次大战结束后,布劳恩在美国继续他的火箭研究。在他的领导下,美国先后研制成功了“红石”、“丘辟特”和“潘兴”等近程和中程导弹。1958年2月1日,美国用布劳恩设计的“丘辟特C”火箭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号。1960年到1970年,布劳恩担任了美国宇航局马歇尔航天中心的主任。在这10年中,布劳恩为研制用于载人登月的运载火箭花费了大量心血。
探险者1号
60年代初,当刚刚就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问宇航局的科学家,美国能不能在60年代把人送上月球时,布劳恩语气坚定地回答:“行!”在以后的几年里,布劳恩为著名的“阿波罗”计划设计了超凡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这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的辉煌顶峰。
“土星5”号火箭空重188吨,起飞重量2900多吨,起飞推力3500多吨,它能把127吨的载荷送入近地空间,或者把47吨的载荷送上月球轨道。
“土星5”号不仅是个大力士,而且还是火箭家庭中无与伦比的“巨人”。火箭本身就高达86米,如果在其顶端装上阿波罗飞船的话,全高可达110.6米,相当于36层楼房。对这种独一无二的巨型火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出它的庞大。在人类登月10年以后,我国的一个代表团参观了美国的休斯敦宇航中心。当时人们很想拍一些照片留作纪念,可是横卧的火箭仅底部直径就有几层楼房高,不论你怎样变换角度,也拍不出一张火箭完整的照片。万不得已,代表团的成员只得拍了几个局部镜头留作纪念。(www.xing528.com)
发射前,当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土星5”号火箭便坐在四方形的发射台上,然后由自重3000吨,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牵引车牵往发射场。通往发射场的专用道路有20厘米厚,是用特殊的鹅卵石铺成的,因为一般的路面很难承受运输时高达7000吨的重压。
1967年11月9日,“土星5”号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当喷吐着熊熊烈焰的火箭飞离发射台时,布劳恩激动得高喊:“走啊,宝贝,走啊!”“土星5”号发射的轰鸣如同山崩地裂一样,使附近的建筑物像遭受地震一般发出嘎嘎的怪叫声。在这罕见的巨响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设在3英里以外的电视摄影棚哗啦一声被震塌了。
土星5号火箭
“土星5”号火箭前后共制造了15枚。曾两次发射无人飞船,7次发射载人登月飞船,一次运送天空实验室。在总共进行的13次发射中,它先后把33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将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没有一次发射失败,成功率高达100%,这对于零部件多达560万个的超大型火箭来说,简直是一种奇迹。而这种奇迹则来源于布劳恩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布劳恩从不放过火箭上的任何一个疑点和差错,直到发射前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对火箭进行认真的检查。正如西方一位记者指出的那样,绝对严格的质量控制是布劳恩取得成功的奥秘和关键。
在美国宇航局工作期间,因为学术上的成就和为人方面的诚恳,布劳恩深受同行们的尊敬和信任,人们称赞这个长得像电影明星一样漂亮,而且具有特殊魅力的德国人是“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1977年6月16日,布劳恩因患癌症不幸在美国逝世,终年65岁。他的逝世对美国宇航局以至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一次,宇航局的一位高级官员在思考航天飞机的一个技术问题时,情不自禁地说:“真希望布劳恩还在,跟他商量商量就好了。”听了这话,另一位官员感慨地说:“你得知道,这句话也许是冯·布劳恩一生中所得到的最高表扬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