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妈妈是孩子最需要保护的人

妈妈是孩子最需要保护的人

更新时间:2025-01-2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让孩子意识到,妈妈是一个需要保护的人现在,都市生活节奏很快,家长们要事业和家庭兼顾,父母们每天的工作压力、家庭经济压力很重,但却很少和孩子提起,总觉得孩子分担不了,因此一直都自己扛着。其实有时候,让孩子知道妈妈是一个需要保护的人,不仅能让孩子培养独立意识,更能让孩子有体谅他人、体贴父母的情怀。同时还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沟通,让孩子了解妈妈的烦恼和辛苦。

让孩子意识到,妈妈是一个需要保护的人

现在,都市生活节奏很快,家长们要事业和家庭兼顾,父母们每天的工作压力、家庭经济压力很重,但却很少和孩子提起,总觉得孩子分担不了,因此一直都自己扛着。其实有时候,让孩子知道妈妈是一个需要保护的人,不仅能让孩子培养独立意识,更能让孩子有体谅他人、体贴父母的情怀。很多孩子不知道父母每天在忙什么,不知道他们吃的、穿的、用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理所当然觉得他们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自然很难让他们从心底孝敬父母,体贴父母,很难让他们从根本上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来。

《新文化报》的记者曾经在一地区的3所省重点中学发了280份问卷调查,结果令人震撼:问题一:你的袜子谁来洗?95%的回答是妈妈或其他长辈洗,5%的回答是自己洗。问题二:你认为妈妈辛苦吗?22%的回答是一般,59%的回答是很辛苦,19%的回答是不辛苦。问题三:你常与妈妈沟通吗?22%的回答是经常,26%的回答是偶尔,52%的回答是几乎从不。问题四:你给妈妈做过饭吗?20.5%的回答是没有,66%的回答是有过一两次,13.5%的回答是经常给妈妈做饭。问题五:你常对妈妈说感激的话吗?39%的回答是经常,20%的回答是只是偶尔,41%的回答是几乎从不。问题六:妈妈不高兴时,你安慰过她吗?62.2%的回答是有,5.4%的回答是没有,32.4%的回答是有一两次。问题七:你为妈妈洗过脚吗?17%的回答是洗过几次,20%的回答是只洗过一次,63%的回答是从来没洗过。问题八:你觉得应该回报帮助过你的人吗?20%的回答是没考虑过,62%的回答是应该,18%的回答是不用。问题九:遇见教过你并常批评你的老师,你会说话吗?86%的回答是不理她(他),假装没看见,14%的回答是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在这份问卷调查中,有52%的回答是孩子表示自己几乎从来不和妈妈沟通。对于“你认为妈妈是否辛苦”这个问题,有19%的孩子觉得妈妈不辛苦。“我一点也看不出妈妈辛苦,她每天早上起来给我做早饭,然后送我上学,晚上再来接我回家。天天如此,从来没有听她说过自己很辛苦啊。”妈妈只是没有把生活的辛苦和沧桑挂在脸上,孩子们就以为自己的妈妈一点都不辛苦。而在对“你常对妈妈说感激的话吗?”这个问题上,41%的孩子选择从来没有,并且认为:“她是我的妈妈,对我好是自然的。别人的妈妈也对自己的孩子很好啊,我又有什么特别吗?”对于孩子不知道感恩回馈父母的情形,妈妈们可以参考我们提出的两个建议: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其实,如果父母把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妈妈与孩子之间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地位平等的时候,孩子就能更好地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妈妈为自己做出的牺牲;当孩子完全从属于妈妈的时候,他们就会无视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了。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那就应该想办法引导自己的孩子认真考虑一下:妈妈每天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费尽心思照顾全家人的生活,即使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经济压力,也很少跟孩子提起,实在是很不容易。当妈妈空闲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自己工作的情况,让孩子了解妈妈工作的艰辛,做到心中有数。无论妈妈是从事什么职业,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在劳动,都是凭自己的本领在吃饭,都值得孩子敬重。当孩子对妈妈付出的辛劳越了解,才越会从心里相信和敬重妈妈,才会真正地理解妈妈。(www.xing528.com)

二、教育孩子珍惜妈妈的劳动

教育孩子珍惜妈妈的劳动,让孩子也参与到一些简单的劳动中来,在劳动的过程中让他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努力,并让孩子理解妈妈对他的期望以及为此所做的一切。当孩子不能理解妈妈的苦心时,妈妈应该静下心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告诉他你的困难、辛苦以及工作的状况,让孩子去理解你、关心你,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些孩子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司空见惯、理所当然,这只是表面的现象。事实上,也是因为父母给了孩子这样的暗示,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不论什么都会替孩子操心,并且认为孩子小,不忍心将生活的压力告诉孩子。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走路摔倒了,趴在地上哭,这时妈妈会急忙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并对孩子说:“这路真坏,把我们家宝宝绊倒了,妈妈打它。”说着向地面用劲踢两脚,孩子看了,又笑了起来。看上去,妈妈当即把孩子哄住了,但却给了孩子一个暗示:跌倒了怪路,孩子完全没有责任。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思维惯性:凡有错误都怪别人,自己完全没有错。这样的孩子做事往往会推卸自己的责任。这是不正确的,父母们教育孩子学会理解,凡事除了从自身的角度考虑之外,还要推己及人,以他人的观点观察一下,这样才能不失偏颇。同时还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沟通,让孩子了解妈妈的烦恼和辛苦。可以在忙家务的时候和孩子多聊聊天,让孩子也能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建言献策】

妈妈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洗小手绢、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打扫房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分担妈妈的负担,并从头到尾引导孩子把厨房打扫干净,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学习上,妈妈一开始就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并不是为家长学,而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因此,在孩子做作业时,妈妈没有必要一直在孩子旁边陪着,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