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之所以涉及宗教说法及注重陪葬品的安排方式,其实正表现了人们对死者是“视死如生”。视死如生的观念的根源源自一种灵魂未灭的说法,以为人的肉体与灵魂是两个部份,肉体死了,灵魂尚存;死者不再在人间生存,但他原有的生命并不曾完全“消失”,而是转化成另一种“生命形式”,在另一不可见也不可知的世界过活。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指出鬼或灵魂这种世界性信仰现象的来源是由於梦∶“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於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於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之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身而继续活著,那麽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
恩格斯是唯物论者,他的思想否定了魂魄存在之说法。他的论点也不见得就能解释∶甚麽原因,有一股原动力造成人们心中会去思考魂魄的存在以及死後的世界?而且这世上,其实还有许多难解之谜和令人困惑的现象支援和增强了鬼魂存在的信念。
另外,承认死後有另一世界也免除了人们对死的恐慌和增强人对活著的意义的憧憬。可是,恩格斯上述的解释却不能不说是说准了其中一个重点∶他说明了人们思考“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人类有“灵魂不死”的想法的根源;也只有如此,才能支持人间的“视死如生”观念。(www.xing528.com)
一旦视死如生,在实践上就会“事死如生”。其实,这是活著的人以为死者依然要像活著时一样生活,所以就设法替死者打点,让他在另一个世界延续他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说,活著的人接受了人死後有灵的想法,也接受了有另一个世界的说法。
事死如生的动机可以包括了∶(一)为了对死者尽力尽心,设法满足死者在另一世界的生活;(二)避免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生活不写意,殃及亲人以至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