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艺复兴的绘画中,最早画出有真实感的风景的,首推北欧地区和凡·爱克兄弟的作品。前面已经说过,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画家对自然界观察入微,蔚然成风。《贝里公爵的美好年华》(第10页图7)的作者是一对林堡兄弟,和他们一样,扬和胡伯特·凡·爱克也是佛兰德斯人。
两兄弟中的一个(或两个)大约在15世纪20年代为《都灵时令书》手稿画插图,从中可以看到一幅真正的风景画。这幅画不是把互不相干的东西凑合起来填满画面,而是真实地画一条河,河岸上翠木丛生,青山环绕,一个城堡和许多小房子渐渐远去消失在前方。画前部是基督正在受洗,中景部分有一群男女,看上去正在郊游。远景上地平线低垂,天空的鱼肚蓝表示距离极其遥远,和水中倒影的蓝色相映成辉,反映着一个真实的自然。作者的目的是表现对自然的感受,其中有人物活动,有“基督受洗”和“绅士的郊游”这两件事,两件事同时却不同地,仿佛互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23. 扬·凡·爱克作《圣母的辉煌时刻》细部,约1422——1424年,书页尺寸28×19厘米,都灵市立博物馆藏。
24. 安布罗乔·洛伦泽蒂作《善政之果》,1337——1339年,壁画细部,锡耶纳市政厅。
但两件事却共享一个黄昏的落日,太阳的余晖给人以同样的温暖。小景的作者对自然及黄昏的地平线观察得细致入微,他眺望远方,一定注意到自然界的色彩受不同光线的影响,天空越远,天的蓝色就越淡,从天蓝转到蓝白,再到灰白和苍白。这是个简单的光学效应,而一旦观察到,就使佛兰德斯的画家能用变换色彩的方法临摹远处的景物,这种方法后来叫空间透视法。
我们只要把这幅彩饰画和安布罗乔·洛伦泽蒂在锡耶纳市政厅所作的壁画作一番比较,就可以看出在爱克兄弟的眼光中,乡村景致是如何不同并更有直觉感。壁画上画着锡耶纳城外的山川田野,是意大利绘画中第一次出现真实的风景。尽管它占了市政厅墙壁的很大一块,它却不能给观众任何空间感。画上的人物停留在画的前半部,就如14世纪时人们实际所做的那样,当时人们为安全起见,就寸步不离城市和它的近郊。乡村和广阔的自然是危险的,锡耶纳在白天打开防守严密的城门,日落时又把它关上。
爱克兄弟的风景画则表现出新的心境和习惯。十字军东征,勃艮第和英格兰的贸易增长,欧洲各宫廷间为解决各种问题而不断互派大使,这些都导致新的经历。扬·凡·爱克自己曾受勃艮第公爵之命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广为交游,因此在哥特式艺术那种令人惊异的骑士社会的幻境旁,出现了代表另一种社会的质朴景象。这是个聪明又脚踏实地的商人、工匠和艺术家的社会,他们随时准备追寻他们在生意和事业上的目标。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一场苦斗,于是在每一幅画的后部,无论是室内场面还是室外场面,远景都取代了哥特式绘画中金色平面或地毯般的背景,从窗户、阳台或回廊望出去,熟悉的城市广场和桥梁,弯曲的河流和起伏的山岗,构成了绘画的大部分背景。
25. 扬·凡·爱克作《圣母与掌玺官罗兰》,1435年,木板画,66×62厘米,巴黎卢浮宫藏。(www.xing528.com)
在扬·凡·爱克笔下,掌玺官罗兰府宅的有柱门廊的后面,可以看到一座城市,城市面目不完全可认,但乌得勒支大教堂的塔楼出现在画右方,否则就可说,画面是从扬·凡·爱克的旅行速写中抽出来的各种素材组成的了,这些速写至今仍保存在卢浮宫。画家花了很大力气才把前景和背景融汇在一起,他对中距离进行渐进处理,而这个技术问题,后来花了很长时间才得到解决。在这幅画中他把一面塔楼墙放在城景前面,对过往行人来说这就是非常恰当的瞭望点,他们好像要用它来观察城里正在发生的事。画前部神圣的宗教人物被置于某些即将发生的故事情节中。当画家让自己陶醉在抒情诗般的描绘中,为沿雾气腾腾的河水展开的城市作画时,他就把一块凡人的地盘插进宗教画里来了。
画家用真实的地点作背景,这种趣味最清楚地表现在康拉德·维茨在1444年前后作的日内瓦湖景中,他在《基督水上行》一画中描绘了真实的湖景。对面萨莱弗山(Saleve),至今山景仍多少可认。日内瓦市民看到基督在他们那透彻晶莹的湖面上行走,而谦恭的彼得和其他使徒看起来又很像市民自己中一些人在小船上打鱼时,一定会感到非常吃惊的。他们一定会盯着图中远景上的萨莱弗山看,这座峻峭的山漂亮地延伸着基督的身影,象征着基督的力量和坚毅。这是实景,还是幻影?两种景第一次融汇在一起了。
谈到佛兰德斯文艺复兴艺术的早期代表作,我们最后要看一看根特的祭坛画,这是出自胡伯特和扬·凡·爱克之手的又一杰作。在其主画面《羔羊之礼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群“正派人和圣人、主教和大主教、贞女会修女和骑士”正默默地列队在使徒和先知们身后。画面中心,天使们围圣坛而跪,仰望着圣约翰福音中的神秘羔羊,羔羊的血正流进圣餐杯。基督受难和处死的标记由天使们扶着,他们单独画在中心区,背上奇异的翅膀投下阴影,使绿草地颜色都变深了。地上茵草茸茸,撒满星星点点的花朵,还装饰着整齐的灌木树丛。两旁站着的人的衣饰服装,教士的僧袍、权杖和教冠,画前部喷泉中的水珠撒落到地上变成遍地的珍珠宝石,这些都仿佛在给我们讲一个神话中的故事,然而在远处,圣巴丰教堂——这幅圣坛画就是为它作的——却清清楚楚地显现在最右方,它那些细长的塔楼和尖细的塔顶把我们直接带回现实,我们对图中的故事的理解有了历史和时间的维度。我们甚至可以怀疑在一本正经的圣人们的脸上,藏有扬·凡·爱克在根特所熟悉的人的面容。
26. 康拉德·维茨作《基督水上行》,1444年,木板蛋彩画,132×154厘米,日内瓦艺术历史博物馆藏。
27. 胡伯特·凡·爱克作《羔羊之礼拜》,约1432年,祭坛屏风画中幅细部,135×236厘米,根特圣巴丰教堂。
那林木茂盛的天国之山上的青葱小路,即使是去掉那些星星点点的天国启示之光,也表现出另一种深邃的奥秘,这次是一种自然界的奥秘:绿色渐渐远去而变灰、变白——这是透视的奥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