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5日
媒 体:《苏州日报》
采访者:吕继东
任何人,不读书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被时代淘汰。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没有读书尚学之风,就会失去理想 和信念,失去发展动力和竞争依托。最优秀的城市就应该 拥有最善于阅读的市民。
书香漫城是苏州人的福分
记 者:您离开苏州之后,苏州的干部群众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都比较关心,能否谈一谈您的近况如何?
朱永新:非常感谢苏州的父老乡亲对我的关心。转眼间,离开苏州快两年了。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已经真正地离开苏州,苏州似乎也从来没有离开我的视线。现在,我仍然经常在北京与苏州的朋友见面,也经常在网上看苏州的报纸。《姑苏晚报》的专栏,仍然是我与苏州朋友们交流的平台。我还在积极推动北京苏州商会的成立,为在北京的苏州人搭建一个服务家乡的平台。
其实,许多像我一样的苏州人,虽然不是在苏州出生,但是他们对于苏州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出身泰县、长期生活在苏州的文学家陆文夫,他的《美食家》、《小巷深处》等,使许多人产生了对于苏州的眷念与遐想,以至于人们称他为“陆苏州”;新中国成立后苏州第一任文化局局长谢孝思先生,是贵州人,他也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辈、苏州民进的重要领导人,如果没有他,大概苏州园林早已经成为废墟,《一个人与一座城市》铭记了谢老与苏州的故事;来自云南大山深处的李根源先生,曾经游遍横山、尧峰、皋峰、穹窿、邓尉、天池、渔洋、支硎、天平、灵岩、阳山诸山,撰成《吴郡西山访古记》一书,并且担任《吴县志》总纂、吴中保墓会会长,创办“善人桥农村改进会”、阙茔小学、成人学校等,在吴中大地凿井筑路,绿化山岭,深为乡民称颂。
卑微如我,当然不敢与这些前贤相提并论,但我一直把他们作为自己的人生榜样。我20岁来到苏州读书,50岁离开苏州,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是在苏州度过的,我早已经把苏州作为自己的故乡。
我现在在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工作,这是一个与苏州渊源深厚的参政党。创始人之一王绍鏊先生就是苏州吴江同里人,他也是新中国第一任财政部常务副部长;第三任主席叶圣陶先生是从苏州走出来的伟大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现任主席严隽琪是上海人,但是她的老家在苏州东山,木渎镇上的严家花园就是她家的老宅。我为这些苏州的前辈感到自豪,也一直不敢懈怠,努力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我同时还兼任全国人大常委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圣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经常参与执法监督和立法调研,参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与修订工作。在苏州期间积累的工作经验与行政能力,为我现在的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我一直感激苏州的领导和人民对我的培养与关心。
记 者:第四届苏州阅读节将于2009年9月28日隆重开幕。从2006年起,苏州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读书节。苏州市民正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细细品味着浓浓书香,在阅读的海洋里漫游徜徉,读书节的形式也越发丰富多样。对于苏州阅读节的举办状况您是否仍在关注?有何意见和建议?
朱永新:我一直关注着苏州的阅读节。我曾经参加过两次阅读节的开幕式,至今印象深刻。记得第一次是在苏州图书馆举行的,苏州把自己最中心的区域、最繁华的地段贡献给她的市民,作为大家的“书香园林”,一直让我非常感动。第二次是在文庙的广场,这个苏州文化的中枢和象征之地,经常让我产生遐想的神圣的府学诞生地,我们用纪念孔子的方式,继承着他“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传统,拉开了阅读节的帷幕。
记得在2006年的苏州阅读节上,我还讲了这样一段话: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阅读活动,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书,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也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这种精神财富累积得越来越多,书的形式也由纸质向多媒体发展。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更多的阅读,才能使自己更加富有智慧,并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任何人,不读书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被时代淘汰。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没有读书尚学之风,就会失去理想和信念,失去发展动力和竞争依托。最优秀的城市就应该拥有最善于阅读的市民。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苏州阅读节,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创建学习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阅读活动,倡导阅读理念,弘扬阅读文化,营造书香城市,让读书学习真正成为广大市民群众自发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进而确立现代市民意识,培育现代生活方式,养成现代文明行为,进一步提高文明素质,为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回忆每一年的阅读节,我总是心潮澎湃。几百个阅读活动,浓浓的书香弥漫着苏州,我想,那是苏州人的福分,也是苏州人的荣耀。
我一直在关注着苏州的阅读节。我和我的学生们正在写一本《阅读,让城市更美丽——苏州创建书香城市纪实》。我也希望苏州的朋友们能够把阅读节长期坚持下去,成为苏州的文化品牌,成为苏州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尤其希望苏州的学校,能够深入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让阅读成为教师与学生的生活方式。
记 者:苏州阅读节的设立及运行对您的此项事业有何种意义?
朱永新:苏州阅读节是在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推动下设立的,当时的王荣书记、阎立市长,尤其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国强同志,对于阅读节都有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苏州市委宣传部的许多同志,高志罡副部长、缪学为副部长、俪方副部长等,都亲力亲为,具体策划。当时的新闻出版局(后来合并为文化与新闻广播电视)的韩局长等都全力以赴,做了大量工作。
作为分管副市长,我只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徐国强部长的具体指导下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当然,作为分管副市长,我的重要任务是事前的谋划,帮助领导做好参谋;过程的推进,做好工作的细节;事后的总结,研究得失成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与教训。所以,阅读节的提出,我是出了一些主意的,因为这是我一直在推动的事业,也是新教育的重要理想。但是,如果没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鼎力支持,可能就会止于“提出”而难以“推出”了。
我一直感谢苏州这篇土地,感谢与我共事的领导与朋友,能够让我的一些想法,付诸探索与实践。苏州是能够让梦想飞翔的地方。
阅读,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
记 者:2003年“两会”期间,您首次提出了关于“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今年“两会”上,您再次建议“设立国家阅读节”,并建议把每年的9月28日孔子的诞辰日作为国家阅读节,这一想法的提出是基于何种考虑?
朱永新:从2003年我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开始,每一年的“两会”,我都会提出关于阅读问题的提案,建议设立“国家阅读节”。我一直认为,这不是“沽名钓誉”,也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因为阅读问题实在太重要了。
首先,从个人的成长来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永远没有人的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人的精神的发育。阅读当然不可能改变人的长度,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它不可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和品位。阅读能够帮助我们,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www.xing528.com)
其次,从国家与民族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美国人曾经写过一本书,叫《朗读手册》,其中讲道,“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和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我觉得这句话是很值得我们铭记的。怎样去消灭无知、贫穷,消灭绝望呢?最终极的武器就是阅读。所以我说阅读才是硬道理。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阅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用尽各种办法推动全民阅读。亚洲四小龙中最具危机意识的新加坡,提出“Thinking Schools,Learning Nation(思考型学校,学习型国家)”的口号。从2001年11月开始,新加坡婴儿出生时,医院的护士叮嘱产妇的事项中,就有“如何读书给婴儿听”一项。这就是新加坡政府提出的“天生读书种,读书天伦乐(Born to Read,Read to Bond)”。在美国,不管是克林顿时代的“美国阅读挑战”行动,还是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都大力提倡读书。1997年末,美国政府掀起了一场“阅读挑战”行动,当时克林顿总统亲自作了“美国阅读挑战”行动报告,在《为美国的教育,行动起来!》的演说中,他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三大目标和应遵循的十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开展阅读运动。克林顿政府提出,应发起一场阅读运动,并建立一支由百万公民自愿组织的辅导队伍,确保美国学生在小学二年级结束前能够独立看书。布什政府在2001年初发布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 Act)的教育改革议案,其中指出,美国存在两个民族:一个能阅读,另一个不能。该法案中关于阅读改革的力度之大令全球瞩目,仅仅在2001年就为“阅读领先”行动投资了9亿美元。今年2月,刚上任不久的奥巴马总统与妻子米歇尔来到首都华盛顿一所小学,一起为孩子们朗读介绍美国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儿童读物片断,与全班师生合影、握手、拥抱,还送上满满两个牛皮纸袋的书。
早在1999年8月,日本参众两院就通过决议把2000年定为“学生读书年”。2001年11月,日本制定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法律》,规定了读书活动的理念,明确了国家、地区和公共团体在读书活动中的责任。为此,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了“日本中小学生读书活动计划”,全方位指导读书活动的开展。
为了改变与欧盟其他国家相比国民接受教育程度低下的状况,2006年6月,葡萄牙社会党政府推出一项“国家阅读计划”。
世界各国为什么如此重视阅读?因为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行为,而是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民族的凝聚力与竞争力的大问题。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阅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更离不开阅读。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但是和几乎所有快速成长的时代一样,有很多问题。首先就是面临着共同价值崩溃的危险。当今的社会缺乏共同语言,而缺乏共同的语言,又怎么可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共同的价值观呢?如果没有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对于未来的共同的愿景,也就没有所谓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基础。为此,我们需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以及世界文明经典,这些都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完成,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不是取决于它的物质力量,而是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而是取决于它的阅读力量。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阅读对于人类的最大的益处时,曾经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为阅读可以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可以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建构核心价值。
在强调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文明的今天,阅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一直主张,应该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来认真实施,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建立国家阅读日或者国家阅读节。建议把每年的9月28日作为国家阅读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诞辰日,以此倡导孔子提出的“学而时习之”和“学而不厌”的精神,为推动全社会阅读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同时,9月28日是新学期开学不久,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学校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记 者:国家阅读节的提案数次均未被批准,您却一直为此呼号奔走。您认为其中的困难在哪里?其意义何在?
朱永新:2003年“两会”期间,我与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等人提出了关于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但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答复:国家原则上不设置新的节日。我曾经提出不同看法,我认为,所谓原则上不设立新的节日,并没有规定不允许设立新的节日。后来,国务院法制办还是批准了“航海日”和“文化遗产日”。
我认为,虽然航海与文化遗产都很重要,但是与读书相比,其意义、价值与紧迫性自然要差一些。
其实,真正的问题,还是我们对于阅读的价值与意义认识不到位。对世界各国的阅读进行比较研究,我们会得到许多发人深省的数据: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为55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我国的阅读是怎样的状况呢?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九年期间,学生课外读书量要达到400万字,如果每本书是10万字,就是九年读书量为40本,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更为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党政干部群体中,甚至在我们大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读书也并没有成为许多人的习惯。如果我们再不重视阅读,如果我们再不建设书香校园,进而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我们的民族前途和命运就会令人担忧。在我们召开的一次讨论会上,许多专家说:“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如果沦落到大家不读书了,顶多看看日本连环画,那是非常可悲的。”“现在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题海、游戏机房、网吧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读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记 者: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做好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此举对推进全民阅读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朱永新:这个文件非常重要。它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全民阅读的问题已经引起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今年2月28日,温家宝作客人民网时,有网友提出,“能不能设立全国读书节,提倡全民读书,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温家宝说:“我赞成他的意见。方才我讲,我们这个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毫无疑问,我们要吸收和借鉴世界的先进文化,但是如果连自己祖国的文化都不了解,都没有能够学好,就很难增强对世界的了解。因此,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乘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四条建议献策苏州阅读节
记 者:虽然您已经离开了苏州,我们还是希望您能够就苏州如何推进全民阅读活动提一些建议和意见。
朱永新:苏州有着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耕读传家是苏州民风的真实写照。但是,要真正地打造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化城市,阅读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深圳学习。深圳的文化积淀远远不如苏州,但是自觉地打造“阅读之城”,深圳已经做了十年。每年11月,深圳都邀请全国的专家参加阅读节,深圳图书城10万平方米的大手笔,为城市的阅读人提供了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具体来说,我认为还有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建设是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工程,没有布局合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很难想象会有学习型学校、社区和城镇。因此,建议苏州制定学习型学校、社区和城镇的图书馆建设标准,对图书馆的建筑面积、环境设施、图书数量、服务质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同时,倡导和鼓励各级各类教育、文化部门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扶持和帮助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和地区建设图书馆、图书室等公共读书场所。苏州前几年努力推进的中心城市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共建互动的模式,也是推广阅读值得坚持和发展的重要形式。
二是发挥公共媒体和专家的作用,做好优秀图书的推介工作。要支持和鼓励苏州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新华书店、各级图书馆做好优秀图书的推介工作,让市民读者尽快了解优秀图书的出版信息。注意推介工作的多样性(运用多种媒体)、层次性(不同读者群)、艺术性(吸引读者眼球),从而激发读者阅读的愿望与激情。要鼓励媒体开设阅读的频道与栏目,为大家推荐优秀书目。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希望不仅在每年的9月28日,在苏州阅读节期间,开展读书沙龙、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或读书征文、中华经典阅读大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全民读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把阅读活动日常化。特别是要在学校教育中开展读书活动,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同时将阅读作为学校办学业绩评估的一项内容。在社区,可招募“阅读辅导志愿者”,为阅读的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服务和方法指导。
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通过评比促进学习型学校、社区和城市的建设。可在苏州全市范围内开展阅读与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评选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学校、书香企业等,过去一直在进行的苏州十大藏书家评选和优秀书评等活动,也可以进一步创新发展,办出特色。
记 者:最后,问一个比较个人化的问题,您最近在读哪些书?
朱永新:最近两年,配合新教育实验的进展,我反复阅读了《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儿童的人格教育》、《教育人类学》、《给教师的建议》、《教学勇气》、《第56号教室的奇迹》、《幸福的种子》、《图画书》、《有效教学方法》、《学校是一段旅程》、《相约星期二》、《一生的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框架》、《夏山学校》等。
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先后阅读了《大国的悲剧》、《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美国精神的封闭》、《娱乐至死》、《大趋势——2020年的世界》、《货币战争》、《大国的崛起》、《六个为什么》、《灵魂不能下跪》、《人类的敦煌》等一大批政治理论书籍。
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史,但是每一个职业都有自己理想的阅读史。读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会成为什么。所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和兴趣,选择一些能够帮助自己成长和发展的书籍,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努力学会做的事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有一些伴随着我们前行的书籍,这些书,就像一轮太阳或者夜晚的明月,让我们不再胆怯、不再孤单,坚定地行走着、跋涉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