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路边坡稳定性及生态恢复技术

公路边坡稳定性及生态恢复技术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边坡概述及稳定性边坡是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的统称。边坡受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滑坍等多种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因此有必要对不稳定边坡采取相应的工程整治措施,以保障边坡稳定和设施安全。第一节边坡的概念及成因一、边坡的概念在穿越山区、丘陵地区的铁路、公路两侧,随处可见到各种类型的边坡。

公路边坡稳定性及生态恢复技术

第一章 边坡概述及稳定性

边坡是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的统称。前者是由自然地质作用形成且未经人工改造的边坡;后者是经开挖(或堆积)等人为作用所形成的边坡。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有的边坡能够长期保持稳定,有的则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其中,人工边坡的不稳定问题尤为突出。边坡受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滑坍等多种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因此有必要对不稳定边坡采取相应的工程整治措施,以保障边坡稳定和设施安全。

第一节 边坡的概念及成因

一、边坡的概念

在穿越山区、丘陵地区的铁路、公路两侧,随处可见到各种类型的边坡。“边坡”这个名词的出现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至少有上百年),但却一直没有一个准确且能被工程领域普遍接受的定义。

从边坡分类和边坡防护的角度出发,并考虑到边坡与人类的关系,本书认为,作为一个常用专业术语,“边坡”应有如下含义:边坡,又称斜坡、坡体或坡面,一般是指由自然作用或人为作用(工程活动)形成的、具有倾斜临空面的岩土体,其位移和变形往往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它是人类工程活动中最基本的一种地质环境,也是公路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路基工程形式之一。

边坡的简化外形和构成要素(图1-1)。

图1-1 边坡外形和构成要素简图

二、边坡的基本属性

(一)坡质

坡质即边坡的组成物质,对边坡的各种性质具有决定性影响。边坡工程中涉及的岩质边坡、岩质土边坡和土质边坡(俗称)就是根据坡质进行分类的。

(二)坡度

坡度是指边坡陡缓的程度,对边坡的稳定性有直接影响,也决定着地表侵蚀作用和水土流失的强度、土层厚度及植物生长适应程度等。边坡工程中常用坡度或坡比参数描述边坡,可表达为:

边坡坡度(或坡比)=H(坡高)/B(底宽)。

为方便比较,该比值在工程中经常换算为1∶k,其中,k=B/H称为坡度系数或坡率。实际应用中很少对坡度和坡率加以区分。

边坡工程中,一般将坡度小于15°、15°~45°、45°~60°、大于60°的边坡分别称为缓坡、中坡、陡坡和急坡。

(三)坡面粗糙度

坡面粗糙度是指边坡表面的粗糙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和基质的附着。计算时,采用坡面倾斜线上两点的坡面距离与两点的直线距离比值乘以坡面上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距离(高差),可表达为:

k(坡面粗糙度)=w(坡面倾斜线上两点的坡面距离)/L(两点的直线距离)×d(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距离)。

(三)边坡的成因

边坡的成因可分为自然成因和人为成因。自然成因是指在自然界的各种地质构造运动火山岩浆运动、侵蚀堆积运动(如崩塌、滑坡泥石流、蠕动)等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倾斜,这种边坡称为自然边坡(图1-2)。人为成因则是指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挖掘、堆积、回填等)所形成的地表倾斜,这种边坡称为人工边坡(图1-3)。

未经人类改造,即使有少量的人类活动,也不足以改变其根本性状的边坡,才能称为自然边坡。自然边坡若经过人类改造,形态和性状发生了显著改变,则应称为人工边坡。

第二节 边坡的分类

为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边坡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防治边坡病害以确保边坡稳定,有必要从不同方面对边坡进行分类。

图1-2 常见自然边坡

图1-3 常见人工边坡

一、边坡的一般分类方法

按形成原因,可将边坡分成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如前所述)。但实际工程中,按坡面物质分类最为常见,即可将边坡分为岩质边坡、岩质土边坡和土质边坡。除此之外,还可按边坡形态(坡高、坡长、坡度、坡向、坡面形态和起伏程度)和状态(稳定性和水文情况),将边坡分成不同类型(表1-1)。

另外,边坡还可根据土质和岩石类别进一步细分,通常前者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50007—2002)的分类标准(图1-4);后者采用地质学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的分类标准(表1-2)。

在边坡工程领域,为了避繁就简,并考虑到可操作性、实用性,可先将地质特征(坡面物质、坡体创面高度和坡度等)作为边坡分类的标准,再按照岩石类别、风化程度以及形态、水文状况、岩石坚硬程度(软质岩、硬质岩)等进一步细分。

二、边坡的其他分类方法

除一般分类方法外,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根据区域状况、工程建设或研究需要还有若干其他的分类方法,现概括如下:

1.按岩石质量分类

国内外代表性的方法有RMR-SMR法和CSMR法。RMR(Rock Mass Rating),即岩体分类法由Bieniawski于1976年提出,主要考虑了完整岩石的抗压强度、岩体RQD、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地下水这几个特征值,作为对岩体质量进行量化描述的依据;SMR (Slope Mass Rating),即边坡岩体分类法,则充分考虑了岩体结构面特征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对工程边坡最常见的滑动、倾倒和楔形破坏这三类都给予了适当的考虑,将计算获得的SMR值20、40、60,分别作为确定边坡破坏、基本稳定、稳定情况良好的判断依据。

表1-1 边坡一般分类

(续表)

CSMR(Chinese system for SMR),即中国边坡岩体分类体系,是边坡岩体质量(RMR)系统的一种应用。1997年,在执行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时,中国水利水电边坡工程登记小组将边坡岩体分类体系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它是在RMR-SMR体系的基础上,引入高度修正系数和结构面条件修正系数,提出的一种边坡岩体质量评价方法。由于它考虑了各种结构面对边坡岩体质量的影响,同时也考虑了坡体开挖高度、开挖方式的影响,因而对大中型边坡设计更有指导作用。

表1-2 岩质边坡分类

(续表)

图1-4 土质边坡分类框图

2.按边坡变形和破坏形式分类

通常从物质类别、运动方式、变形速度、变形发展阶段和破坏类型等某一或几个方面进行。

瓦姆斯(D.Vames)按运动方式将斜坡分为:崩落边坡、倾倒边坡、滑动边坡、侧向扩离边坡和流动边坡5种基本类型。

我国铁道部门则将变形边坡分为:滑坡、崩塌、岩堆、错落、坠石、剥落、蠕动、坡面泥石流等。

美国的夏普(C.F.S.Sharpe)等把边坡岩土体顺坡向下的一切运动统称为滑坡,再按岩土体的移动方式、相对速度和物质组成,将其分为:缓慢流动类、快速流动类、滑动类和沉陷类等4大类12小类。

捷克的扎留巴(Q.Za.Ruba)则按物质类别、滑面形状和移动类型,将边坡变形分为:地表堆积物斜坡移动、泥质岩滑坡、坚硬岩层斜坡移动和特殊类型斜坡移动等4大类13小类。

张悼元等又根据斜坡的最终破坏形式,将其归并为:崩落(塌)边坡、滑落(坡)边坡和(侧向)扩离边坡3种基本类型。

日本的渡正亮,按滑坡的发展阶段将滑坡分为:幼年期滑坡、青年期滑坡、壮年期滑坡和老年期滑坡。

第三节 边坡稳定性及评价

边坡稳定性问题是边坡工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边坡失稳往往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实际工程中,需要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进行系统性评价,为工程处治对策提供参照依据。

一、边坡稳定性的概念

边坡稳定性是指边坡岩土体在一定坡高和坡角条件下的稳定程度。特别对于人工开挖或填筑的坡体在本身重量及其他外力作用下,整体都有从高处向低处滑动的趋势,如果其内部某一个面上的滑动力超过坡体抵抗滑动的能力,就会发生滑坡。研究边坡稳定性的目的,在于预测边坡失稳的破坏时间、规模,以及危害程度,事先采取处治措施,预防或减轻地质灾害,使人工边坡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

二、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边坡的稳定性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内部因素包括组成边坡的应力状态、岩土类型、岩层产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外部因素包括边坡形态、风化作用、坡面植被、地震、人为工程活动等。

1.边坡形态

边坡形态即边坡的地形、地貌,是指坡高、坡长、边坡的剖面形态和平面形态以及临空条件等。它对边坡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均质岩土边坡来说,坡度越陡,坡高越大,边坡就越易变形和失稳。当边坡的稳定受同向缓倾滑动面控制时,边坡的稳定性与边坡坡度关系不大,而主要决定于坡高。此外,边坡的临空条件也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凹形坡较凸形坡稳定,而同是凹形边坡,边坡等高线曲率半径越小,边坡就越稳定。

2.应力状态

地应力是控制边坡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及边坡变形特征的重要因素,开挖边坡会改变边坡的形态,使边坡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坡趾出现剪应力集中带,坡顶与坡面的一些部位可能出现张应力区;在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开挖边坡会使岩体的残余构造应力得以较快释放,直接引起边坡变形破坏。

3.岩土类型

边坡岩土的成因类型、矿物成分、结构和强度是决定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不同岩土类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存在很大差别,而由它们组成的边坡安全性亦不一样。一般来说,质地坚硬致密、矿物稳定、抗风化能力好、强度较高的岩石可以构成高边坡,整体安全性较好,不易发生大规模滑坡灾害;软弱岩石不易形成高边坡,即使能形成高边坡,其安全性也较差,泥岩、页岩、砂岩等层状构造岩体,容易产生顺层滑动;全风化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若不经过人工处理且无植被防护,则极易遭受冲刷侵蚀。

4.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不断改造着边坡的形状和坡度,使岩土体的裂隙增多、扩大,抗剪强度降低,透水性增强。沿裂隙风化时,可使岩土脱落或沿坡崩塌、堆积、滑移等。

风化速度对边坡安全性的影响较为显著。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试验的结果,当边坡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同时,大气降雨趋于顺地层层面流失,雨水下渗量少,边坡整体风化程度偏低;反之,边坡整体风化程度较高。另外,风化速度还受岩性控制,软质岩边坡容易变形、失稳。

5.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与边坡的空间几何关系对于边坡的安全性影响也十分显著:当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时,边坡相对较为稳定;当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一致或接近一致时,边坡安全性较差,一般不稳定,岩体易顺层垮塌和滑动,岩层层面构成了控制垮塌和滑坡的主要结构面(图1-5)。此时若地层倾角较大,岩性较坚硬时,边坡不稳定的破坏方式多表现为大块崩落和垮塌,当岩性松软时,边坡不稳定的破坏方式则多表现为小块散落;若地层倾角较缓,岩石力学性质较弱时,边坡多易发生整体滑坡,且治理难度很大。

当边坡的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或接近相反时(此时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一致或近于一致),虽然局部受节理切割影响易造成零星垮落,但边坡的整体安全性较好,不易发生大规模的滑坡(图1-6)。

图1-5 顺层边坡示意图

图1-6 切层边坡示意图

另外,当边坡的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斜交时,边坡的安全性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边坡以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同为主,故边坡容易失稳。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一致,边坡安全性差,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边坡安全性好。

6.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主要包括区域构造、边坡地段的褶皱形态、岩层产状、断层和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等,它对岩质边坡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区域构造情况复杂、褶皱严重、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边坡极易失稳。同时,边坡地段的岩层褶皱形态和岩层产状直接影响边坡变形破坏的形式和规模,断层和节理裂隙对其影响更为明显,某些断层或节理本身就构成滑面或滑坡的周界面。

(1)节理。节理是各种岩体中发育频度最高的一种地质构造,特别是当多组节理频繁交错时,岩体往往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岩体工程地质节理的类型按成因可分为3种:岩浆岩中的原生节理、地表的风化节理和岩体中的构造节理(图1-7)。原生节理由岩浆冷却并收缩而引起,常见于喷出岩,其中最著名的是玄武岩的六方柱状节理。风化节理主要分布在岩体浅部,受地形和原有结构面控制,易造成岩体的风化破碎、散落和大气降水的大量入渗,但对边坡的整体安全性直接影响较小。构造节理是地壳应力释放的直接结果,当边坡中有发育好、延伸长、切割深的大型构造节理时,边坡的安全性会明显降低。

当节理倾向与边坡坡向一致时,若节理倾角较大,边坡岩体容易顺节理面崩塌或塌滑;若节理倾角较小,节理沿平剖面延伸较长时,则极易产生大型滑坡灾害,从而造成边坡整体失稳。当节理倾向与边坡坡向正好相反时,节理对边坡整体安全性的影响骤然降低。节理倾向与边坡坡向一致且节理倾角较大,岩体易顺节理面塌滑。(www.xing528.com)

图1-7 常见岩体节理类型

(2)断层。断裂构造对边坡的安全性影响较大,特别是断层倾向与坡向一致或小角度相交时,极易发生顺层滑坡(图1-8)。

7.水文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地下水的埋藏、分布、补给、径流、排泄、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的地质条件。“十个边坡九个水”,边坡失稳往往与地下水的活动密切相关。

图1-8 断层要素示意图

地下水对边坡岩土体的破坏作用表现在4个方面:

●含水量的升高会使软弱夹层和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

地下水位的升高则产生浮托力,降低滑动面的有效正应力,减小摩阻力,进而降低了滑坡体抗滑力;

●地下水的渗流将对岩土体产生动水压力,其沿边坡临空面产生的分量增大了滑坡体下滑力;

●孔隙水压力产生的“水楔作用”推动了滑坡体上裂隙的扩展进程,使边坡发生渐进性破坏。

考虑到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地下水的富集程度还与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例如,连续小降雨能有效地提高地下水入渗量,使岩土体质量增大而增加边坡的负荷,促使边坡岩土层进一步风化和软化而引起岩土体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并使孔(裂)隙水压力升高;强降雨往往是各类滑坡、泥石流和岩石崩塌发生的诱导因素。

8.坡面植被

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率对于边坡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坡面植被覆盖率越高,特别是植被类型是以根系发育较深的乔木为主时,越有利于表层风化层土壤的固定,越能有效地抑制坡面的水土流失,这样的自然边坡工程安全性较好;反之,若坡面植被覆盖率越低,植被类型又是以根系发育较浅的草本或灌木为主时,松软的表层在降雨时容易遭受土壤侵蚀,并可能导致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因而边坡的工程安全性较差。一般而言,与有植被覆盖的边坡相比,直接裸露的边坡的稳定性要差得多。

9.地震

地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极大,地震往往伴随有大量的边坡失稳。地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累积效应和触发效应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表现为地震作用引起边坡岩土体结构松动,破裂面、弱面错位和孔隙水压力累积上升等,而后者主要表现为地震作用造成边坡中软弱层的触变液化以及使处于临界状态的边坡瞬间失稳。

地震导致边坡失稳的根本原因是地震惯性力和地震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共同作用引起的。不同的边坡破坏类型,导致边坡动力失稳的主导因素也不同。一般来讲,塑性流动失稳破坏是孔隙水压力的累积作用起主导作用;崩塌型、层体弯折型则是地震惯性力起决定作用;而对于滑动型破坏则视具体条件而定;对于后发型边坡失稳,则是由于地震的累积效应导致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的降低,为后来的外地质营力创造了条件,最终导致边坡的失稳破坏。

10.人为工程活动

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在各种地质营力(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作用下不断发生着变化。与自然界中其他地质营力相比,源自生物能的地质营力尤其是人类大规模改造自然的工程活动越来越成为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例如,开山采石,削平坡趾,采矿掘进,定向爆破,堆载加荷,剥离岩层,基坑开挖等等,其影响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简直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概括起来,人类活动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荷载作用。坡顶荷载一方面增加了坡体下滑力,另一方面加大了坡顶张应力和坡趾剪应力的集中程度,使边坡岩土体快速破坏,强度迅速降低。坡顶荷载的类型(如静载、活载)、大小和作用次数等均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2)路基结构。路基形式、路基填土或填石的类型与性质、排水结构物与支挡结构的设置等均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3)施工方法及养护措施。对路基来说,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路基填筑方法是否合适、压实度是否达标以及是否采用大爆破等;若未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及时采取一般措施又不在后期养护过程中加以补充和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就会大打折扣。

三、边坡稳定性评价

边坡稳定性与各种因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边坡的稳定状态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往往会导致其他因素发生改变,进而引起边坡稳定状态的改变。因此,在评价边坡稳定性时,必须将相关因素统筹考虑,综合分析。

1.边坡稳定性的常用分析方法

边坡稳定性的常用分析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又各具特点和特定的适用条件,普遍的步骤都大致相同,即:实际边坡→力学模型→数学模型→计算方法→结论。其核心内容是力学模型,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研究,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一般来说,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和非确定性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能综合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多种因素,并可快速地对边坡的稳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做出评价,主要方法有:工程地质分析法、边坡稳定性分析数据库专家系统法及图解法等。其中,工程地质分析法在实际工程中较为常用,即对自然的极限山坡和已成的人工边坡进行调查,根据当地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分析和推断将要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因为自然的极限边坡和已成的人工边坡是经受了时间考验的,具有较高的参照意义。

(2)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通过力学原理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3种方法:解析法(最常用的是极限平衡法)、数值方法和概率法。极限平衡法是最常用的解析法,它是根据边坡上的滑体和滑体分块的力学平衡原理(即静力平衡原理)分析边坡各种破坏模式下的受力状态,以及边坡滑体上的抗滑力和滑动力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包括Fellenius法、Bishop法、Jaubu法、Morgenstern-Prince法、Spencer法、传递系数法、Jaubu法、楔形体法、Sarma法、Hovlandf法和Leshchinsky法等。由于岩土工程问题的复杂性,数值模拟在解决边坡工程问题时比其他方法更具有灵活性和更好的适应性,成为边坡工程中比较有效的分析手段,而且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边坡稳定及变形问题的分析中。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方法主要有:有限单元法、离散单元法、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数值流形方法、界面元方法、无单元法等各种数值分析方法等。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单元法相结合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如强度折减法。该方法主要采用对土体强度不断进行折减,直至土体内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状态,然后通过折减量求取安全系数

(3)非确定性分析方法。非确定性分析方法将耗散结构、协同学、突变理论、分形理论、神经网络理论等非线性科学理论引入到边坡工程分析中,主要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可靠度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等。

边坡稳定性分析应遵循以定性分析为基础、以定量计算为重要辅助手段进行综合评价的原则。因此,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可能的破坏模式以及已经出现的变形破坏迹象对边坡的稳定性状态作出定性判断,并对其稳定性趋势作出估计,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重要内容。

2.边坡稳定性计算

在工程设计中,判断边坡稳定性的大小习惯上采用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来衡量。最初的安全系数概念来源于极限平衡法中的条分法,是用滑裂面上全部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来定义。20世纪50年代,毕肖普等明确了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定义,将土坡稳定安全系数Fs定义为沿整个滑裂面的抗剪强度τf与实际产生的剪应力τ之比,即

Fs=τf

这不仅使安全系数的物理意义更加明确,而且使用范围更加广泛。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根据极限平衡法,可以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边坡失稳的工程处治措施是基于边坡稳定性分析、破坏的危险性及风险性评估而确定的。一般情况下,边坡的稳定性可分为4种类型(表1-3)。设计的边坡必须达到稳定状态,只要是处于不稳定、欠稳定和基本稳定的边坡,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治理。

表1-3 边坡稳定性分类

针对不同的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选择合适的分析计算方法,对于获得较好的评价结果至关重要,其确定原则如下:

●土质边坡和较大规模的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宜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

●对可能产生平面滑动的边坡宜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计算;

●对可能产生折线滑动的边坡宜采用折线滑动法进行计算;

●对边坡规模小、结构面组合关系较复杂的岩质边坡,可配合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和实体比例投影法分析;

●当边坡应力状态复杂时,宜结合数值方法分析边坡的稳定性。

边坡稳定性验算时,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应不小于表1-4所规定的要求,否则应对边坡进行处理。

表1-4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注:①根据边坡破坏后果严重性及边坡类型、坡高等因素,将边坡工程分为3个安全等级,详见《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②对工程地质条件很复杂或破坏后果极严重的边坡,其稳定系数宜适当提高。

3.边坡容许坡率

在岩性、结构等影响因素已定的情况下,边坡稳定性的首要控制因素就是边坡坡率。开挖和填筑施工之前,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地区工作经验,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确定边坡坡率允许值:

土质边坡的坡率允许值应根据经验,按照工程类比的原则并结合已有边坡的坡率值分析确定。当无经验,且土质均匀良好、地下水贫乏、无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环境条件简单时,可按表1-5确定。

表1-5 土质边坡坡率允许值

注:表中碎石土的填充物为坚硬或硬塑状态的黏性土;对于砂土或填充物为砂土的碎石土,其边坡坡率允许值应按自然休止角确定。

在边坡保持整体稳定的条件下,岩质边坡开挖的坡率允许值应根据实际经验,按工程类比的原则并结合已有稳定边坡的坡率值分析确定。对无外倾软弱结构面的边坡,可按表1-6确定。

表1-6 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

注:Ⅳ类强风化包括各类风化程度的极软岩。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边坡的坡率允许值应通过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有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

●土质较软或坡体中地下水比较丰富的边坡;

●坡顶边缘附近有较大荷载的边坡;

●坡高超过表1-5和表1-6范围的边坡。

四、边坡稳定防护措施

针对实际工程中出现的挖方、填方边坡,在稳定性评价基础上通常采用相应的处治、防护措施,目前主要有以下5类。

(一)改变坡体几何形态

改变坡体几何形态主要包括:一是削减推动滑坡产生区的物质(即减重)和增加阻止滑坡产生区的物质(即反压),即通常所谓的“砍头压脚”;二是通过按稳定的坡率要求进行刷方以减缓边坡的总坡度,在工程上称之为坡率法,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削方减载”。这种措施经济有效、简单易行,且对滑坡体防治效果好,尤其对滑体厚度大、较陡的滑坡体,其治理效果更加明显。整治效果的好坏则主要取决于削减和堆填的位置是否得当。

(二)支挡结构

支挡结构通常用于防治体积相对较小的滑坡体或没有足够空间而不能用改变几何形态的边坡,即在其下部设置挡土墙或抗滑桩等阻挡设施来防止滑坡位移,或用框架结构、柔性防护网等采取主动措施拦住滑坡体及崩塌岩土体,以保证坡体稳定。常见支挡结构包括挡土墙、抗滑桩、混凝土框格、柔性防护网等。

(三)坡体内部加固

坡体内部加固的目的是增大滑动面的抗剪强度,主要措施包括土钉、预应力锚杆、改变土体性质等。土钉因金属杆件容易锈蚀,主要用于临时结构物。预应力锚杆通过由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滑动面,把锚杆一端锚固在坚硬岩层中,然后对另一端进行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有效改善岩土体的原始应力状态,提高其稳定性,具有被动支挡结构所不具备的力学特点。改变土体性质的方法主要有电渗法、焙烧法、灌浆法和离子交换法等,这些方法工艺复杂、造价高且经验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四)排水

对于边坡稳定来说,除去边坡岩土体自身特性和所处边坡坡度外,雨水、雪融水等坡面径流和地下水是边坡失稳、滑坡滑动的诱发因素。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截排坡面径流、防止地表水下渗、疏干坡体内已存在的地下水,均是保护边坡稳定的积极措施。按照排水设施的作用和排、渗方法的不同,基本的排水工程措施可分为仰斜疏干孔、边坡渗漏、支撑渗漏、截排水盲洞等。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这些措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经过变通后联合使用。

(五)坡面植被防护

坡面植被防护,也称作生物护坡或植被护坡,是在保持边坡深层稳定的前提下(通常是在采取上述措施之后),利用植物根系的锚固和加筋作用增强土体强度,以及茎叶的降雨截留和溅蚀削弱功能提高坡面的抗侵蚀性,以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此外,植被的覆盖还能够减弱干湿循环效应导致表层抗剪强度的波动变化,从而有利于保持坡面长期稳定。常规工程措施存在着防护效果在建设初期显著、后期逐渐衰减的弊端,植被防护与之相反,随着植物的生长繁殖,其防护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并且有利于边坡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对于复杂地质条件的变形边坡治理,如果只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时常采用综合治理措施,例如,对变形边坡的下部常采用抗滑桩治理,中部采用预应力锚索(或锚杆)框架治理,上部采取坡率法治理,并辅以植被防护,就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理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