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软实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四重奏

软实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四重奏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使创新的源泉涓涓不绝?这是任何创业者所日夜萦怀的两个问题。全球化时代的技术世界里,有无相生,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长,是科技产业成长的轨迹,这是可持续创新的重要法则。信义为立业之本什么是创新企业可以持续经营的力量?这是孔子对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最明确、最扼要的宣示。民是人民,是全民;信是诚信、信用、信任、信心。诚信就是国家软实力的

软实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四重奏

如何使创新的源泉涓涓不绝?如何使创新产业持续经营?这是任何创业者所日夜萦怀的两个问题。

有无相生和科技创新

老子是中国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要人类向自然学习。天地自然的一个法则就是有无相对与相生,这对科技创新,特有重大的启发。

天地万象,具“有”或“硬”的一面,亦具“无”或“软”的一面。前者是显性的,是物理的,可触摸亦可量度的。后者是隐性的,是精神的,需要以想象去领会的。当然在自然界的事物里,这两者并不全然是绝对的泾渭分明。老子哲学及易经理念所表示的黑白两分,其实界限弯曲,而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两者互相依附。所以“软”与“硬”,“有”和“无”是一体的两面,是相对而非绝对的。两者互与表里,相得益彰。

《老子》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他用车轴、器皿、居室来说明万物“有”“无”的两面。他指出:研磨陶土以塑作器皿,如果器皿内都填满了陶土,何有空间可以载物?一间房屋,如果没有门窗,以何支持生命?

所以“有”与“无”,“实”与“虚”是相互依存的,这是大自然所给人类最浅显的启示。因此老子下了结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们可以演绎说:“有”界定了使用的范围,是实体、硬件、载具;“无”提供了使用的价值,是虚拟、软件创意。这是“硬”和“软”,“有”和“无”共存共利,互补互惠最好的解说。

这个古老的有无共存和虚实相生的概念,实际上广用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举例来说,房屋建筑,不论大小,都是先去制造一个空壳。建筑师先在天地中营造一个硬“壳”,以定义建筑物的范围,然后再设计这个壳里的“空”间,以提供使用的价值。无论住宅、酒店、学校博物馆、办公楼、大商场,都跟随这个原则。建筑师的功力,就看他处理“空”“壳”的均衡,及对艺术文化、美观、使用、效率等的考虑。

另外一个例子是计算机。所有的计算机都讲求硬件、软件的配合。工程师制备各种硬件,如处理器的大小,内存的容量,计算步的速度等,以定义计算机的性能和质量。同样重要的是软件,他要设计适当的软件,使能处理文字、数据、图表、绘画、动漫、文件、声音、搜索及特定功能等,以发挥计算机的使用价值。

所以计算机的利用价值,由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互相匹配而产生。如从整体计算机产业来看,软、硬件两业固然相互依存,但更多的使用价值,已逐步向软件业倾斜。在1980年代时,计算机业以计算机制造者如IBM,DEC,Sperry-Univac,Honeywell,Wang Lab为主体。但1990年代中,以计算机软件为主提供各项服务的公司,均有重大创新面世,故微软Microsoft),雅虎(Yahoo),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com),易趣(eBay)等计算机软件服务业的获利率及成长率,远较计算机硬件制造业者为高。上列硬件公司除IBM外,其他四员均已不复存在。即如IBM,十年前也已将硬件制造卖出,目前以提供顾问服务为主。

计算机产业的营运模式,二十年来由垂直整合转为水平分工。至于计算机制造,由寡头垄断转变为全球化供应链的管理。一个典型的笔记本计算机,其关键性零组件约由300家之多的供货商合作提供。可想见的未来岁月里,由于云端计算(Cloud Computing)技术的成熟,计算机的形态将更有重大改变:个人或企业所需的数据、计算、分析,都可凭虚御风在空中由某处得到。届时使用者只需插上电源,经简单地运作,屏幕上便可显示结果(Plug and Play)。故软件技术,故将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导。即使如此,计算机的使用价值,仍由两者交互扶持而产生。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看来在2500年前,他已预见云端计算和网络社会业(Facebook,YouTube)等的来临了。

全球化时代的技术世界里,有无相生,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长,是科技产业成长的轨迹,这是可持续创新的重要法则。

(参考:林垂宙,《中华崛起未?全球化时代中软实力的竞赛》,香港大学出版社,2010)

信义为立业之本

什么是创新企业可以持续经营的力量?在现代化的公司管理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运营目标?我们当然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分析这些问题,重要的因素将包括:产品功能、技术特色、制造效率、质量保证销售网络、顾客接受度、市场占有率、财务健全度、价品及成本自由度、公司及投资结构、环境及管理措施等。然而这些攸关公司盈亏的因素,不是企业可恃以可长可久的基本动力。

要了解什么是企业成功的基本因素,我们必须先要了解企业存在的原因。一个企业,可以说是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平台,它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对顾客产生价值。不论它的性质为何,或在何领域,企业必须遵守它对顾客的承诺,包括质量、价格、交货及服务。产品本身及在制备的过程中,亦不能产生对社会有伤害或环境有不良的影响。所以这样一个企业,才能引起顾客的信任,亦会是社会中一个负责任的成员。举例来说,企业所提供的食品或用品,不能使人中毒;它制造的过程中,不能有污染公害。

这正应合了中国一句老话:“信义为立业之本”,信义亦就是企业所倚赖长盈久安最重要的基本,它是一种企业软实力。(www.xing528.com)

孔子对人际管理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启示,就是“信”。在《论语·颜渊篇》里,他对施政优先次序有清楚的阐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这是孔子对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最明确、最扼要的宣示。富国强兵,很明显地,是任何政府所衷心追求的目标。时不分古今,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中外,每一个政府领导人,无不希望把国家发展带上一个高峰,亦可在历史上扬名百世。足食是经济力,足兵是国防力,这是何等明确的硬实力,如何不是最重要?

然而,孔子说“不”。足食足兵,固然是一个政府重要的行政措施,但从长远来说,政府施政中不可退缩的最后防线是“民信”。民是人民,是全民;信是诚信、信用、信任、信心。政府对人民的承诺要有诚信,说话要有信用;人民对政府才能信任,对未来国家的前途,才会有信心。诚信就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源,这比经济力、国防力等硬实力,来得更为重要。的确,少食缺兵多是历史上改朝换代原因的表象。然而溯本清源,历史上王朝的溃败大都由于政治败坏,丧失民心。中国历史上因失“信”而失国的事例,可以说比比皆是。

一个企业可大可久、持续营运的根本,就是信任和公义。这句话看来很简单,其实它的含意无穷。一个企业有显明的责任信守对顾客的承诺,亦有潜在的责任维护对社会的公义。所以企业必须在“信”“义”的基础上去执行它的各种行为。最近二十年一些企业败类在婴儿奶粉中掺入三聚氰胺(Melamine)以增加含氮量,或在冬虫夏草中注入铁粉以增加重量,或包装坏资产为投资基金,或造假账以蒙骗投资人,利用形形色色的伎俩去扩大市场,谋高利润,最后都为人情法理所不容,难逃身败名裂的命运。

老子第十七章对领袖的评价,很可发人深省。他的一个结论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领导人的诚信不足,人民当然再不信任他。所以民信如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企业和顾客的关系与国家领袖和人民的关系是可以比较的,当企业不能取信于顾客时,企业就失去可持续性了。

追求卓越与祸福相倚

“信义立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然而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已经在实施方法上提出一个重要指南,这是在不断地追求卓越的结果。

在“中庸”的论说里,孔子指出国家的管理施政,就如个人的求学一样,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个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意成为两千多年后许多企业管理理论的源头。在社会上的多种行业及多种层面间,包括现代化的制造业及服务业,都可以适用。一些先进的企业公司,发挥这个理念,融熔在管理措施之中,更是得心应手。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是以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在市场上超越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在20世纪的末期,成为全球汽车业的霸主。

丰田公司为推行以质量至上、客户为本的理念,制定了一套连续性但有阶段性追踪的生产程序,各阶段可以循环改进。这个“丰田生产系统”,成为世界上企业的一个优良示范。美国密西根大学亚伦·沃德教授以它为基础,提出一个学习过程的循环,那就是:现场观察,问为什么,形成结论。这个过程包括五个步骤:观察(Look)、发问(Ask)、模型化(Model)、讨论(Discuss)、实行(Act),简称为LAMDA。这和“中庸”所提出的五个方法的论说,可以说绝为神似。

以这五个程序为框架的精益思维,应用在企业中,可以达成重要的效益:减低浪费,缩短工时,降低成本,控制质量,提高耐用性,增加顾客满意度。这个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倚靠抽象的概念,艰涩的词汇,或令人望之生畏的符号,而采用了平凡的语言及简单的工具,所以生产线上的职工和董事会议室里的首长间,亦可互相沟通分享,建立团队精神。精益思维所揭橥的方法,已在国际上甚多企业里推行,获得了优良的成果,在海峡两岸的企业,尤其容易产生效益。

(参考:赵克强译著,《精益实践在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以孔子、孟子为主的儒家精神,广在中国社会中生根:中国人对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过程,视为理所当然。所以我可以说儒家文化已为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准备了肥沃的基础;而质量工程如精益思维更为儒家文化提供了实践的蓝图。

在孔子的另外一个文献中,提出了“止于至善”的哲理。“大学”的首章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为了要止于至善,人们必须不断地追求卓越,必须作阶段性的努力,不断改进。孟子说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亦是精益思维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质量良率的要求从百分比(Percentage),到千分比(Parts per Thousand),到百万分比(Parts per Million),到十亿分比(Parts per Billion),就是止于至善的历程。

在企业营运或创业建立的过程中,是非常崎岖多变的。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实虚互动、有无相生的显明表述。我们亦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这句话。从谨慎保守的一面说:不要因“福”而高兴得冲昏了头脑,亦不要因“祸”而沮丧得萎顿悲伤。从积极进取的一面说:在企业顺利成长时创业家应该居安思危,努力研究开发,展拓新机会;在企业逆境时创业家更需坚忍不拔,积极创新,毕竟“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眼前所看到的,不过是演变的过程。所以不论逆境顺境,创业家要以不屈不挠的毅力,保持追求至善的质量文化,乃可创造可以永续经营的科技产业。

本书第三部中所描绘的创业家故事,许多都是“祸福相依”、“虚实互动”的表述,亦是他们成功秘密之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