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四重奏:环境因素助力

创新四重奏:环境因素助力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成功有效的国家创新机制,必须在极端复杂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下来运作。许多与此类似的重要课题或环境因素,列在图1-12中。但在实际环境中,政府面对多项国际及国内的压力,势必权衡得失,明辨利弊,在限期内做出选择。即使在美国,庞大的国家研究院的体系中,亦发现必须深化技术扩散,以协助提高产业的竞争力,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创新四重奏:环境因素助力

一个成功有效的国家创新机制,必须在极端复杂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下来运作。其中所面临的课题与挑战,需要所有成员一起贡献心力,以寻求解决方案。以前节所谈“国家愿景与策略”为例,这不是政府独力所能自行主张,而必须通过与产业、大学、研究院进行充分的对话和研商而确定。

1960年美国肯尼迪总统所提出的登陆月球计划,如果不是先和产、学、研各界已有密切的讨论并彻底了解它的可行性,他如何能向全国人民以及全世界描绘一个乐观的远景,并做出十年的明确承诺?

许多与此类似的重要课题或环境因素,列在图1-12中。通过这些课题的研商,国家创新机制的四成员将更了解彼此的定位、角色和价值,这将有助于创新活动和社会的进步。

我们可就其中几个重要的环境课题,略为评述,以说明创新机制中各成员之互动情况。

主导技术

制定主导技术目标,是各国政府常见的措施。一般来说,技术目标的制定依据宏观策略可分几类:①为达成某种崇高的远景;②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或经济问题;③为增加生产力或竞争力;或④为拓展新知识领域创造新机会。如果某种技术可以同时涵盖多项策略目标,当然会增加它执行的优先性。

对于美国来说,1960—1980年代的太空科技当然属于①,无可置疑的它是国家登陆月球远景所必须。许多有关环境保护海水淡化、生态多元、零碳排放应属于②。过去30年中在台湾及许多工业国常见发展的技术,包括:微电子半导体,计算器,新材料,新能源,自动化,机器人,光电科技,食品加工,物流管理,先进制造,先进燃烧,地资工程等应属于③。生物工程基因组,生物信息,纳米技术海洋科技等应属于④。

崇尚市场经济的学者常主张技术的优先性应听由市场机能决定;如政府以政治性或其他非市场因素指定重点发展项目,将与赛马场中之博弈无异。这种立论固然有其见地,但失之偏颇。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充裕的时间,亦没有竞争的压力,则听之自然发展,不失是一种办法。但在实际环境中,政府面对多项国际及国内的压力,势必权衡得失,明辨利弊,在限期内做出选择。既然必须选择,政府必将尽其智慧,采取赢面较高的策略,并调整政策及资源,授权于专家组织执行。

所以政府主导技术目标取舍的关键,为在选择的过程中,应有产、政、学、研各界专家的充分参与,以博听众议,并慎思明辨,而后笃行。这一种作法,在过去30年中,成功的案例甚多。台湾在1980年代后,能成功地从以农业轻工业为主体,转化为以技术为主体的经济形态,这和几次政府重点科技项目的制定,应有直接的关系。

全球化协议

20世纪后期,社会因技术化、民主化、国际化三个潮流的相互激荡,促使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全球化加速了人才、市场和资源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是它对人类社会文明正面的意义。然而有毒性的污染气体在空中飘浮,在河流中疏散,无视国家边界的限制。因为地球村的形成,人类交通的频仍,一地的灾祸乍起,可以迅速地在他方蔓延。

近五年来冰岛火山的飞尘,松花江上的毒水,日本福岛的辐射,以至于来源不明的非典流感、禽流感等,旦夕之间,令人谈虎色变,就是全球化负面效果的体现。

所以在全球化时代,空间和时间加速压缩的结果,一国家的后院就是另一国家的前院,一个国家的小事如处理不当,在很短的时间内,可能变成国际间的大事。

现在全球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这些气体在大气层中积聚,吸收了地球的辐射热量,形成了保温层,就像一床薄薄的保温被,轻轻地覆盖着地球。过去100年中,地表的温度,已有显著的增高。它们已经冲激了地球生态的均衡和气候的递变。这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威胁,将可能迫使全球人类逐渐地窒息,造成生态和生命的短路。人类在20世纪中无束缚地发展经济,恣意地摧残大自然,现在已感觉到末日危机的阴影了。

温室气体排放是发生在人类衣、食、住、行、医、护、育、乐每个层面中,可以说是无所不在。能源、交通及石化产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一个充满高度困难的、整体性的科技挑战,但它亦会带来无穷的创新机会。在全球缩减碳排放的需求下,全球已有150个以上的国家,达成了基本的共识。然而多项实施计划,包括工业程序碳足迹的确定,碳排放减量的目标和措施,碳债信的交易等,都是国际科技、经济、社会上所关切的热点。任何确实有效的对策及方案,都需要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四个成员,通力合作,并取得国际的认同,才能解决。这将是未来20年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关卡。

技术扩散(www.xing528.com)

技术扩散是要把技术开发的果实公开给社会分享,以达成新价值或新财富的创造,这是知识应用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复杂的环境因素,许多是非技术的,而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有关。

世界上有很多科技研究院,都擅长于科技研究,毕竟这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领域;但擅长于技术扩散的,实际上寥寥可数。即使在美国,庞大的国家研究院的体系中,亦发现必须深化技术扩散,以协助提高产业的竞争力,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其实技术扩散的规划,应是在技术开发之前,而不是在技术开发之后。工研院在1980年代中开始,在选择技术项目的前期,已率先与政府和产业界有密切的接触,考虑未来技术转移的方式和可能的对象,同时亦寻求这些可能的对象,以资金和人力加入技术项目的执行,成为共同开发的伙伴。合作无间的产业伙伴,常常可以使技术团队,保持良好的市场导向。亦因为这种密切产研关系的建立,大部分工研院的技术,开发后都能迅速地移转到产业界去生产和销售了。本书第二部及第三部中将作较详细的说明。所需注意的是在每个案例中,工研院勤劳、奉献、追求卓越的文化,是和产业界合作的基本理念。成功的技术扩散,在国家层面上产生了宏观经济效益,在微观上产生了成功的企业。对于科技人员和创业者,带来了可贵的成就感,更推动创新文化的建立,他们终于成为社会革新的动力。

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知识产权不只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亦有很多人性关怀、科技研究、产业发展、政府公信、社会公义等方面的涵义。这是创新机制中重要的课题。

一个个人或企业组织由于自身的努力,达成某些领域内的发明或设计,经过官方的评鉴,确定它的使用范畴,所以政府授予发明者一些专属的权利,允许他在若干时段内可利用这些成果进行商业应用,别人不能侵犯他的这个权益。

这个法律,具有许多正面的意义。它是对人性的一种尊重,对于追求知识的一种鼓励,对于辛勤工作的一种奖赏。如果人们能善用专利权所提供的条件,创造了新财富,对于政府来说,自然可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这亦是知识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竞争力。

专利生产力对于研究机构来说,是研究绩效和竞争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在技术转移授权的阶段,它提供给技术使用者的法律保障,自然有利于技术的移转,达成技术扩散的目的。除此之外,它亦可促进技术水准的提升,而以世界级标准为鹄的。

以工研院为例,在1980初期时,全院多年的专利累积,不足一百个。我到任院长后,要求研究同仁把取得专利权当做创新的指标之一,院里每个研究所所长及研究中心主任要设定年度获取专利权的目标。因此研究人员在发表研究论文或作公开演讲之前,必须先检视所要发表的主要内容,是否已经申请了专利,或者是否对申请中的某项专利,产生不良的影响。工研院对专利权的重视,和大学里看待科技论文是相类似的。

六年之后,工研院年度所得的专利数已超过360个,就是说每天都可得到一个专利。在2000年后全院对专利的产出,在世界同性质的研究院所里,已经是名列前茅。工研院对知识产权的关注,现在成为一个企业文化,对台湾产业的科技创新起了标杆的作用。

以世界级专利权为科研质量的提升标杆,对科研计划的执行,实有多方面的意义。我在检讨研究单位所提出的计划时,常常问世界上有哪些机构在做同样的工作,这个计划完成后所可产生的优势和利基(niche)在哪里?逐渐地同仁都知道,公开的科技论文只是世界状况的片面,必须对项目里国际性专利状况进行分析,才能算知彼知己,亦才能对未来的研究计划定下正确的方向及策略。专利分析及策略考虑,现在成为工研院规划研究计划中的常现运作程序。

美的一些先进国家,时常埋怨东亚地区产业的抄袭仿冒,不尊重知识产权。实在说,许多曲意抄袭、恶意破坏的案例的确是情不可愿,理不可恕,法不可容的,亟须政府去取缔。但这亦表示这个地区科技产业活络,创新的潜力在逐渐提升中。对于这些国际先进业者,我愿意劝告他们不要过度高估政府执法的效率,他们最好的是调整他们的发展策略,寻求产业间的合作,诱导正当创业者从事研发,这将会是全球化中技术产业成长的一种正道。

从整体来看,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学习和模仿,是人类极为自然的行为;偶有不慎,许多从业者,都可能走在知识产权的边缘。在1980年代时,美国苹果计算机公司(Apple Computer)和微软公司(Microsoft)对全录公司(Xerox PARC)在人机图形接口技术(GUI)上应用所牵涉的法律及企业道德问题上,就是一个例子。

(参考:Walter Isaacson,“Steve Jobs”,Simon and Schuster,New York,2011)

我们必须以孔子为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别人尊重我在科技发展上的努力,必须先要尊重别人的;这是做人的正道,科技产业发展,亦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