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校进一步发展与建设的关键措施

学校进一步发展与建设的关键措施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能否顺利实现“十五”期间学校的事业目标,对于学校在新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学校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局促的办学空间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教育部、上海市领导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学校年初已着手调研这一关系学校长远利益之事,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学校为此已与教育部、上海市反复沟通与磋商。学校要进一步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以形成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

学校进一步发展与建设的关键措施

各位代表,同志们:

“十五”期间,学校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经过十年或稍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把华东理工大学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学科特色鲜明,工、理、经、管、文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的重点大学,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著名大学。

根据学校“十五规划”“两步走”战略,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完成了“十五规划”第一阶段的事业发展目标,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有了良好的开端。

必须看到,我校办学空间和办学资金紧张、办学效益需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尚未解决,制约着学校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学校综合实力不强,有显示度的高科技成果不多;师资队伍中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比例低,部分学科存在人才断层,构筑我校“人才高地”始终是一项紧迫和长期的任务;教职工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住房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这些问题是学校前进中的困难。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只能是促进学校事业更快地发展,使学校在前进中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困难。

从明年起至2005年,是学校全面完成“十五规划”各项任务的第二阶段,也是学校全面完成“211工程”二期建设任务的关键时期。能否顺利实现“十五”期间学校的事业目标,对于学校在新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并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如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华东理工大学的小康社会,走出一条具有华东理工大学特色的强校富民之路?这是学校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事关学校长远利益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历史性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仔细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解决好历史性课题的关键,我认为,是坚持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为此,我们需要就以下几个问题达成共识:

1.关于学校发展战略定位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科调整和学科建设,学校已基本完成了由单科性化工院校到多科性重点大学的转变,初步建构起多科性重点大学的学科布局。学校已确立了“十五”期间的建设目标和任务,但是,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学校应该发展成为怎样的一所大学?这是学校的发展定位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我认为,从形势的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来看,学校的发展定位应该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关键词上: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多科性”,是因为学校初步形成了多科性大学的学科发展格局,提高学科水平、培育学科优势、塑造学科高峰是学校若干年内必须长期努力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如果没有外力干预(如政府行为等),仅凭学校的自身实力,我校难以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研究型”,是因为学校初步具备了研究型大学的基础和发展潜质,经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国际化”,是因为学校要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著名大学,进一步对外开放,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因此,从现在开始,学校要围绕“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事业发展目标,认真、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学校鼓励、支持各学院(学科)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希望各学院(学科)积极工作,在不久的将来能做到至少有一所海外高校可以长期合作与交流。

学校发展定位中的第二个问题是学校的发展规模。局促的办学空间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教育部、上海市领导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学校年初已着手调研这一关系学校长远利益之事,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在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方面,我校有两种选择:①效仿国际上某些著名高校,走“小而精”的发展之路,但必须为此承担丧失拓展发展空间机遇的风险;②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但必须符合教育部、上海市的规划要求,同时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并付出相应的代价(不仅仅是资金代价)。学校为此已与教育部、上海市反复沟通与磋商。目前的情况是,校本部周边拓展的可能性很小,要拓展规模,只能到其他区县择址,并且必须符合上海市高教布局调整规划。同时要处理好拓展办学空间与保持办学特色之间的关系。

2.关于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水平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展的龙头。今后若干年,学校学科建设的方针主要是实现“三个转变”,即逐步做到从“布局调整到协调发展”的转变,从“新建学科点到提高水平”的转变,从“学科特色到学科优势”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因此,要按照“有所为、有作为”的原则,集中有限资金,重点投入“先进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与制药工程”、“高性能特殊材料”、“过程控制与智能系统”、“先进过程机械与装备技术”等重点建设学科(群),塑造学科高峰,使上述学科(群)瞄准“前沿、重大”课题,进一步提升学科水平和学术地位,带动校内相关学科共同发展。要按照“既突出重点,又协调发展”的原则,逐步加大对理科、经济、管理、人文学科的投入力度,注重培养学科优势并使之形成特色,塑造新的学科高峰。要按照“兼容并蓄、互融互长”的原则,鼓励学科交叉,以形成新的、有特色的学科生长点,要视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或政策支持。学校要进一步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以形成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

3.关于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当前乃至今后若干年内学校工作的主线,必须取得更大的成效。因此,学校要继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骨干队伍水平的提高和骨干队伍的稳定。学校要进一步彰显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激励和示范作用,花大力气抓好高层次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引进和创新团队建设,并为之配备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www.xing528.com)

4.关于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学校最基本的任务,毕业生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开展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具有创新精神又有良好人格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模式和选拔机制,完善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倡导并从机制上保证学术造诣深、讲课水平高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学校要按照“研究型大学”的事业发展目标要求,继续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深入开展以“提高质量、注重创新”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科点和特色课程建设,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为我校研究生院通过评估做好充分准备。

5.关于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

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外在体现。因此,学校要倡导并鼓励广大教师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等创新研究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为这些项目的申报、研究和高质量完成创造条件。学科要充分发挥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品牌效应和工程集成能力,进一步开拓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促进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学校要贯彻“在调整中发展,在巩固中提高”的校办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按照现代企业的改制步伐,促进有条件的校办企业向我校科技园和产业园集结,并适时组建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使我校科技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6.关于教职工待遇的改善

进一步改善教职工待遇,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教职工待遇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岗位激励津贴;住房货币化改革。在岗位激励津贴方面,学校将通过考核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提高。在住房货币化改革方面,学校将在调研的基础上于2003年启动我校的住房货币化改革,并为此组织专门班子,起草方案。事实上,校领导班子已多次讨论这一关系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之事。学校的总体考虑是,2002年全力以赴解决教职工岗位津贴问题,2003年启动学校住房货币化改革。学校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推进住房货币化改革。

7.关于校园文化建设

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进一步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建设一流大学的有效保证。因此,学校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学校教育、宣传、文化阵地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将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师生员工思想道德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师德建设工作,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倡导并创建“勤奋求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优良学风、教风和校风,形成“健康、昂扬、文明”的校园文化。

实现学校事业目标、建设学校小康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盲目冒进、急于求成。我们要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的同时,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确保重点,促进学校事业“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学校进一步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可以归结为: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江泽民同志“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贯彻“以学科建设为主题,以队伍建设为主线,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强校之路”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校内改革,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努力扩充办学资源,加大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步伐,使学校朝着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大学目标迈进。

同志们!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学校新世纪的发展目标,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让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共同开创华东理工大学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

【注释】

[1]本文为校五届五次教代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2002年12月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