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越作战
1964年8月,美国以所谓驱逐舰“马多克斯”号在北部湾遭到越南袭击为借口,悍然发动对越南北方的武装侵略。战争不断升级,威胁着中国南部边境的安全。1965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战备工作的指示。接着,应胡志明主席为首的越南政府的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越南派出工程、铁道、运输、后勤保障和防空部队。人民海军也部分地承担了这一国际主义义务。
我国支援越南国防工程建设的投入与代价
为支援越南东北群岛的国防工程建设,以南海舰队为主,1965年5月在湛江组成了一支由29艘艇船参加的船运大队。全大队干部、战士共计493人,由杨振和任大队长,周丰成任政治委员。这个大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运送中国援越的机械575台,汽车317台,推土机564辆,其他物资8.5万余吨。在运送过程中,这个大队对空作战33次,击落美机13架,击伤16架。战斗中有12人受伤,副中队长卢补珍、分队长徐学周、艇长杨增然、枪炮班长曹瑞华、机电班长贾铁刚、信号兵苏成、报务员罗英富等壮烈牺牲。
为帮助越南建设东北群岛的水线工程,南海舰队于1965年9月调集艇船5艘和1个水线连,干部、战士和工人共计173人,组成水线大队。在赴越执行任务的8个月时间中,一边反空袭,一边施工,先后布放海底通信电缆15条。
自1966年10月起,人民海军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安排,先后抽调3个高炮团和6个高炮营、3个探照灯连和部分雷达分队,共计9300余人,分别编入陆、空军入越高炮部队的战斗序列,入越作战。在两年零五个月的时间里,同越南人民军一道对空作战。
人民海军高炮部队出国第一仗是入越后不到半个月打响的。1966年10月,人民海军首批入越的高炮2团3营和独立1营于19日、26日先后出了友谊关,进入越南作战地域。3营进驻外苏,独立1营进驻克夫,分别编入援越抗美的中国人民空军高炮10师29团战斗序列,担负保卫外苏车站、5号至8号铁路桥和克夫转运站的防空作战任务。
外苏和克夫是相邻的两个防区,位于河(内)友(谊关)铁路中段,均为援越物资列车必经之地,是美机的轰炸重点。高炮部队指战员到达防区后,迅速进入阵地,制定作战方案,与兄弟部队一起布下了严密的对空火网。
11月3日15时,3营各连先后发现4架美国F-105战斗机直扑外苏地区,接着又发现第二批4架F-105战斗机也压了过来。不一会又发现第三批4架F-4和4架F-105战斗机在附近策应配合。营长乔兴义根据美机各批次间隔距离较大的情况,毅然指挥各连首先对第一批美机集中火力射击,然后转移火力迎击第二批美机。1架美机被击毁,2架被击伤,余机逃窜。这时,各连炮口对准在附近策应的4架F-4飞机,又取得了击落1架、击伤1架的战果,有力地支援了兄弟连队。战场上的硝烟尚未消散,美1架RF-101侦察机又从东北方向进入防区进行效果侦察,亦被一举击落。与此同时,独立1营在克夫也首战告捷。这次出国第一仗,人民海军高炮部队协同兄弟部队共取得击落击伤美机各3架的战果,大大增强了出国作战部队的胜利信心。
侵越美机受到沉重打击后,美空军为了摧毁高炮阵地,竟不惜使用各种杀伤武器,包括气浪弹和子母弹,战斗更加激烈和残酷。气浪弹是以气化燃料爆炸后形成的超压来杀伤破坏目标的炸弹,有效杀伤面积约为直径40米。子母弹是由弹箱装进大量小型炸弹构成的集束炸弹,每个弹箱装300多个触炸和延时爆炸的小炸弹,弹壳表面嵌铸有许多珠形弹丸,炸碎后四散飞迸,大面积杀伤有生力量。在战斗中,人民海军高炮部队尽管几次出现较大伤亡,但只要还有一门炮、一个人,就坚持战斗到底,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1967年6月7日,高炮独立6营1连被调往克夫防区,掩护克夫车站的安全。1连进驻以后,在头10天时间里,和兄弟连队一起先后击落、击伤美机各8架,保卫了转运站的安全。8月4日,美空军20架F-105战斗机由正东方向进入。前4架转向东北迂回佯动,后16架临近克夫车站时改为4机一批,从东北、东南两个方向对转运站和高炮阵地攻击。当1连射击第三批时,清楚地看到美机投下的炸弹直冲阵地而来。1连战士沉着迎战,1架美机当即被击中栽了下来,同时炸弹也纷纷落地。2枚气浪弹在距离炮三班仅5米处爆炸,掀起的泥土把掩体全部埋住,8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大家赶来扒开被覆盖的掩体时,只见三班的战士一个个都还坚守在自己的战位上:班长郭振祥紧握手旗杆,指向美机来袭的方向;一炮手王永明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转轮,一只脚踩着击发板;五炮手茅张贵依照保持着装弹的姿势……只有七炮手陈玉飞还剩下一口气,两手紧紧地抱着一夹炮弹。当人们大声呼唤他的名字时,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烈士们虽死犹生的英雄群象,使赶来营救的战友和越南群众无不痛哭失声。
在入越对空作战中,人民海军高炮部队运用毛泽东关于“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歼灭战思想,采取了集火近战歼敌的原则,取得了重大战果。所谓集火,是指集中一定范围内的火力打击来袭敌机中的1架,打掉1架再打另1架。所谓近战,是指防区范围内的各连火炮,把要打击的敌机放进到最有效的射程之内才开火。但刚入越作战的部队,在与数量庞大、性能优势、战法多变的美机较量过程中,往往不能坚持集火近战歼敌的原则。有的担心:“集中打1架,另1架(或几架)敌机投弹,怎么办?”有的还担心:“我近敌也近,我准敌也准,敌伤我也伤,不如分火远战,打不掉也能轰跑”。(www.xing528.com)
正因为在新的条件下对如何坚持集火近战原则在认识上不一致,所以有几次战斗打成了击溃战、消耗战。根据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部队领导组织全体指战员从思想认识上、战术技术上作了深入的讨论和切实的改进。主要做法是:
(1)适时调整兵力部署,为集火近战创造有利条件。如高炮8团在一个多月中,根据敌机进入方向的改变,先后转移营、团指挥所4次,炮阵地15个连次,探照灯6个站次,随时形成火力拳头。1967年10月5日的战斗中,与兄弟部队一举击落美机4架,击伤3架。
(2)敌机批次再多,始终坚持一次集火只打1架。高炮2团3营、独立6营几次战斗坚持了这一条,都取得了重大战果。
(3)准确迅速地判明主攻机和佯动机,敢打敢舍,舍佯打主。这样做的结果是各部队的战绩都明显提高。
入越作战的高炮部队在坚持集火近战歼敌的同时,还摸索了打击“百舌鸟”导弹的一整套战法。美机袭扰时,常常利用云层云块或阴雨的复杂气象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光学瞄准器材往往失去作用,只能靠装备有炮瞄雷达的高炮用雷达诸元实施射击。而美机发射的“百舌鸟”导弹专门捕捉炮瞄雷达发射的电波,并沿着电波波束,直接摧毁炮瞄雷达,开始几乎是百发百中。高炮5团就因为使用炮瞄雷达在远距离开机搜捕敌机,过早地暴露了自己。战斗中刚打完第一个齐射,炮瞄雷达就被“百舌鸟”导弹击中,排长仇益友、操纵手郑必成壮烈牺牲,另2名战士负伤,炮瞄雷达被击毁。
如何对付“百舌鸟”导弹,一时成为高炮部队克敌制胜的关键。通过发动群众反复研究,根据“百舌鸟”导弹的几个特点(利用炮瞄雷达开机升高压后产生的辐射波进行制导,机身下滑瞄准发射,发射距离为28~15千米),制订了“早开机、近升压、快捕、稳跟、快打”的反、防“百舌鸟”导弹的战斗操作方法。1968年1月25日,美机F-105和F-4C战斗机2批12架临近安沛地区,企图引诱炮瞄雷达开机升高压。各连炮瞄雷达操纵手严格掌握升高压的时机,同时根据目标指示雷达通报的目标坐标,将炮瞄雷达天线始终对准来袭的美机机群,作好捕捉目标的一切准备。直到与美机相距20千米时,各连炮瞄雷达同时升高压,6部炮瞄雷达很快都抓住了目标。美机下滑时,雷达操纵手机智地操纵天线左右上下摇摆,使美机无法瞄准,几次下滑企图发射导弹都未能得逞,而炮连各种火炮却发扬了火力。这次战斗,击落击伤美机各1架。美机在慌乱中发射2枚“百舌鸟”导弹,无一命中。战士们兴奋地说:反、防措施真有效,“百舌鸟”变成了“百死鸟”。
入越高炮部队不仅经受着生死的考验,而且身在异国,环境极其艰苦。越南北方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平原地带水网密布,堤坝交错,这给高炮部队的战斗行动带来许多困难。部队驻地多半用帐篷作营房,也有的住在用茅草、塑料布搭成的低矮棚屋里。气温有时高达40摄氏度左右,帐篷和棚屋内热得像蒸笼。干部战士还经常头顶烈日,在战位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每次战斗后,搜寻小组要穿山越岭寻找敌机残骸,往返一次就是100多千米。远方对空观察哨更为艰苦,他们住在荒无人烟的高山上,吃饭、饮水都非常困难。
在这艰苦的日子里,人民海军入越高炮部队始终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爱护越南的一草一木。在民房被炸起火时,战士们一次次英勇地抢救越南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在部队和越南群众都遭到空袭时,总是让担架队首先抢救越南的负伤人员;红河泛滥成灾时,仅5团雷达连指战员就抢救和安置了300多名受灾越南群众。至于兴修水利、插秧、割稻、挑水、盖房等,更是指战员们在战斗间隙例行的助民活动。因此,入越作战部队受到越南人民的热诚拥戴。
援越战争我军损失多大
入越作战的海军高炮部队自1966年10月至1969年2月,总计对空作战205次,与兄弟部队一起击落美机193架,击伤145架。参战部队指战员积累了用劣势装备击落美军先进飞机的可贵的战斗经验。在长达两年零五个月的出国作战期间,有46名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76人光荣负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