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挑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这时,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的矛盾特别尖锐地表现出来。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海洋上的争夺也随之尖锐起来。英国遭到了其他帝国主义特别是德帝国主义的严重挑战。帝国主义之间“为瓜分极丰富、极肥美、极稳当的赃物而互相搏斗着”。
德国自1871年完成统一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德国帝国主义是一个“军阀的、容克的、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的国家”。两世纪之交,德国先在钢铁产量,而后在整个工业产值方面超过了英国。实力地位的增强使德国不满于现状,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军国主义传统,使之更富有冒险性和侵略性。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欧洲大陆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90年代更向海外扩张,气势汹汹地向海上霸王兜里伸手。德国王室和政府首脑是海上扩张的总代表。皇帝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公开叫嚣:“世界要全仗德意志才能得救”,“德国的未来在海上”,“定叫海神手中的三叉戟(即制海权)掌握在我们手中”,“在我把我的海军提高到我的陆军所占据的地位以前,我是席不暇暖的。德国的殖民目的,只有在德国已经成为海上霸主的时候,才能达到”。帝国宰相皮洛夫也跟着叫喊:“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洋让给另一个邻国,而自己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天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这时德国开始大规模造船,船的吨位数迅速增加。从1871年到1914年轮船总吨位由8 2000千吨增加到510万吨。同时德国在海外也强占了一些对扩张有价值的海岛和港口;德国的舰队已经不仅在大西洋,而且在太平洋、大洋洲附近海域以及印度洋等处游弋。
什么是三叉戟
三叉戟原意:tri开头的词语表示‘三个的,三个一组的,三重的’,dent是‘牙,凹下,咬痕。两个词拼在一起,表现出了这种武器的主要特征。(www.xing528.com)
三叉戟是一种多见于神话的双手用长柄兵器。本为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的武器。它的外形和长柄的鱼叉相似,中间刺较长而两侧的较短。有些时候两侧的尖刺向外弯,并且一般没有倒刺。有些柄较短而外形类似的投掷类兵器一般不被叫做三叉戟。三叉戟的原形来自于渔民使用的鱼叉,所以在希腊神话中,三叉戟是海神波塞冬的武器。有时候古代的渔民会打造一些两用的鱼叉,可以在危险的时候当做武器使用。不过很少有古代西方正规军使用这种兵器。
面对德国扩充海军和争夺海霸地位的挑战,英国当然不肯示弱。对英帝国来说,海上霸权乃是帝国的生命。19世纪末,英国由于垄断资本的腐朽性、寄生性,工业发展速度放慢,“结果,英国享有了将近100年的工业垄断,现在无可挽回地失去了”。“世界工厂”地位的丧失,使英帝国更加注重殖民地的作用,更要拼出全力来维持其海上霸权的地位。为了对付德国的挑战,英国在外交上抛弃了“光荣孤立”,采取了结盟政策。在远东太平洋,1902年与日本结成英日同盟。1904年在瓜分殖民地暂时达成协议的基础上和法国缔约。法国原先是仅次于英国的一个海军国,日本则是新兴海军国家,发展速度很快,所以,这两个协约使英国暂时免除法、日竞争之忧。1907年英国又与俄国在划分势力范围暂获一致的基础上订立协议,俄国可以在欧洲陆地牵制德国的进攻力量并遏制德国向近东的扩展。这样,英国便能集中力量对付德国。
一方面疯狂地扩军,一方面又高喊裁军,这是帝国主义惯用的反革命两手。英国在与德国进行激烈的海军竞赛中,曾多次提出要与德国商定海上军备限制问题。英国企图用裁减海军来对付德国的争霸,限制德国海军的发展,以保持自己的海上霸权,但遭到德国的反对。当时德国要求用条约来确定两国海军力量的对比,以争取比当时两国间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德国的力量对比。两国明争暗斗,始终未能就所谓限制海上军备问题达成协议。就在一片裁军喧嚣声中,两国海军竞赛越来越激烈了。最后,以英国和德国为首的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终于导致了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除陆上的交锋外,战争也在海上进行。德帝国主义在军事惨败和国内巨大革命洪流的冲击下垮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的海上争霸也随之以失败而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