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固原地区公众阅读调查结果

宁夏固原地区公众阅读调查结果

时间:2024-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固原地区是宁夏回族最集中的聚居区,也是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2002年固原撤地设市,辖1区4县,即原州区、西吉县、泾源县、隆德县和彭阳县。辖区县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是:原州区48.4%、西吉县56.5%、泾源县76.5%、隆德县11.1%和彭阳县30%。调查显示,家庭阅读环境普遍较好。

宁夏固原地区公众阅读调查结果

固原地区(即西海固地区)是宁夏回族最集中的聚居区,也是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相对落后,文化传承有序。2002年固原撤地设市,辖1区4县,即原州区、西吉县、泾源县、隆德县和彭阳县。

一、问卷调查地基本情况

(一)回族人口分布

2010年回族人口占当地人口的比重为45.8%,高于宁夏全区(34.53%)11.27个百分点。辖区县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是:原州区48.4%、西吉县56.5%、泾源县76.5%、隆德县11.1%和彭阳县30%。

(二)文化教育机构

文化教育是西海固走向更大发展的基础,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民族文化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到2010年,固原市共有文化馆6个、文化站62个,公共图书馆5个(藏书58.22万册),文物管理机构5个,艺术表演团4个。普通高校1所,在校生0.6万人;普通中学85所,在校生10.6万人;职业中学5所,在校生1.7万人;小学941所,在校生17.3万人;幼儿园63所,在园幼儿2.1万人。

(三)广播电视通信

2010年共有广播电台(站)5个,电视台(站)5个,广播电视覆盖率98%。全市电话普及率49部∕百人(全区71.7部∕百人),固定电话13.47万部,移动电话61万部。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10.6台、家用电脑42.8台、固定电话54.9部和移动电话191.1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11台、家用电脑1台、固定电话60部和移动电话143部。

二、问卷调查情况

以当地居民为抽样对象,在随机进行调查的200个对象中,男性占52.7%,女性占47.3%。回族占68.1%,其他民族占31.9%。有宗教信仰的占74.5%,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占67%。城镇居民占44.3%,农村居民占55.7%。文化程度方面,小学占8.1%,初中占33.2%,高中占47.1%,大学以上占11.6%。所从事的职业:学生占23.6%,公务员占7.8%,专业技术人员占22.9%,离退休人员占11.3%,农民占24.6%,其他人员占9.8%。年龄段:18岁以下占11.5%,18~40岁占49.7%,40~60岁占27.5%,60岁以上占11.3%。

三、公众对阅读相关问题的看法

(一)阅读环境

1.电视普及率较高。调查显示,家庭阅读环境普遍较好。相对于书籍和报纸杂志,电视的普及率很高,有线电视35.6%,卫星电视62.8%,两项合计占98.4%。除1人家中无电视外,其他家庭都有电视,所以电视成了城镇和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在谈到所看的节目时,大多数人都表示电视剧和文艺类节目是他们看得最多的,而对于与自己学习或工作相关的节目并不十分重视。阅读意识普遍的缺乏,尚未掌握通过其他媒体寻求阅读的途径。

2.电脑开始得到应用。拥有家庭电脑的占18.1%,相对较低。关于电脑使用,除了单位工作人员及一些学生有一些了解外,其他人可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有很大一部分人表示电脑对于他们是无所谓的,认为电脑于工作及阅读没有多大的用处。限制他们拥有电脑的一个很大的因素是收入问题,拿出几千块来买一台电脑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另外就是知识的缺乏,也不会使用电脑。县(区)图书馆(室)基本配备有电子阅览室,一般能够正常开放,有的是限时开放,主要是学生在使用,开展的业务主要是资料查询。曾经也有图书馆尝试过游戏、音像、影视等内容的服务项目,但由于学生过于沉迷,在家长的干涉中停止了该项服务。所以,图书馆电子游览室电脑闲置情况较多普遍。

3.图书馆利用率不高。图书馆作为信息知识含量最大的机构,承担着传播文化、教化民众的重大职责。当问及“你所居住的地方有图书馆(室)吗”,回答有的人占23.4%,比例不高是因为图书馆数量较少;当问及“你经常去图书馆吗”,人经常去的占5.9%,偶尔去的64.4%,从未去过的21.8%(见图6-37)。偶尔去的占多数,这部分人主要是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当问及“你所了解的身边人对图书馆(室)利用情况是”,不知道图书馆的占29.3%,知道图书馆(室),一般都去的占13.3%,偶尔会去图书馆(室)借书阅览的占45.7%,经常去图书馆借书阅览的占5.9%。

图6-37 读者去图书馆情况

农家书屋是实际意义上的村级图书馆,对于农民阅读文化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当问及“你所居住的地方有农家书屋吗”,有的占14.4%,无的占69.7%,不了解的占13.8%。当问及“你经常去农家书屋吗”,经常去的占1.6%,偶尔去的占9%。当问及“你所了解的身边人对农家书屋利用情况”,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占56.9%,知道且一般都去的占10.1%,偶尔会去的占21.8%,回答经常去的占2.1%。人们不知道农家书屋或了解较少,主要原因与农家书屋的藏书结构和管理制度关系较大,造成使用效率低。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除了乡镇上的学校有图书室外,就没有其他的图书室了,书店成为了一般的公众经常可以看到图书的地方。当问到他们是否希望有个图书室供他们看书看报时,大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可见,广大的群众对知识是渴望的。

4.大多数人没有阅读意愿。当问及“你了解身边的人对阅读的态度”,回答“读了很少书”的占29.2%,“一般不读书”的占68.6%。当问及“你是否有阅读计划”,66.8%的人回答“没有阅读计划”,只有14%的回答“有阅读计划”(见图6-38)。

图6-38 阅读计划与读书意愿

对阅读的了解,除了学生和单位工作人员外,其他的人并没有自己的读书计划和阅读内容,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图书馆,还有人只是听说过但并不清楚图书馆是干什么的,有所了解的也仅限于知道图书馆有书,可以从图书馆借书,很显然这是最原始的理解了。当提到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时,几乎很少有人了解地详细。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乃至具体的图书阅读需求具有近乎无限的多样性,并随着社会和个体发展而不断变化,公众的文化需求有众多的服务与获得途径,消解了图书阅读需求。但从图书馆服务看,工作人员也没有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工作方式就是简单的“等客上门”,简单的上班,只把图书馆当成一个借借还还的地方。没有当做事业来做。(www.xing528.com)

(二)阅读情况

1.读物的选择以书籍和电视为主。当问及“你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阅读”,主要的阅读载体为书籍(占38.2%)和电视(占29.5%),其他载体阅读选择率较低。当问及“你喜欢从哪种读物上获取知识”,排在前三位的是电视(占27%)、网络(占21.7%)和书籍(占21.3%),其他载体利用不高,尤其电子读物较低(见图6-39)。

图6-39 主要阅读载体与知识获取渠道

2.各种读物中图书阅读时间最多。当问及“将一周时间平均下来,你每天的网络∕报纸∕杂志∕图书的阅读时间”,1小时以上及包括1小时的图书阅读率最高,分别占34.6%和22.3%;约半小时的杂志最高,占29.3%;约15分钟的报纸最高,占20.7%;不阅读的网络最高,占64.9%。可见,图书仍然是读者阅读时间最多及最主要的读物,杂志和报纸处于消遣性阅读地位,虽然网络阅读发展很快,但没有占到主导地位(见表6-4)。

表6-4 一周时间平均下来网络、报纸、杂志、图书每天的阅读时间人数比

3.报纸杂志阅读。报纸和杂志接触的人相对要多一些,大约有83%的人会经常看报纸杂志,而只有17%的人说他们从不看报纸、杂志。就报纸和杂志的来源,主要是当地的报摊和个人订阅,分别占48.7%和15%。报纸阅读8个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时事新闻,占41%、了解政策,占28.3%和增长知识,占12.3%。杂志阅读9个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文化娱乐,占46.8%、时事新闻,占39.2%和文学艺术,占34.9%(见图6-40)。

图6-40 报纸与杂志阅读内容比较

很多人感觉到报纸用处并不大,而少数人所订阅的报纸、杂志也主要是当地的日报、晚报以及为学生服务的参考资料。传阅情况在该地越来越少,主要受该地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农村就更是如此,报纸、杂志很难及时传递到手中。而且由于经济收入条件限制,也很少有人能够订阅很多种类的报纸、杂志。

4.图书的阅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200名调查者中,平时从不看书的有84人,占了42%,有时看书的为67人,占33.5%,而经常看书的为49人,占24.5%,他们主要是当地的学生和政府的一些工作人员。从阅读的目的10个选项中排在前三位的是:丰富知识,占31.1%;掌握知识,明辨事理,占15.4%和休闲娱乐,占15%。阅读的原因9个选项中排在前二位的是:个人兴趣,占43.1%和工作需要,占20.2%,其他项选择没有超过10%。造成不阅读原因9个选项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没有时间,占35.5%;没兴趣读书,占18.3%和不知道什么书适合自己,占17.9%。喜欢阅读书籍内容18个选项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文学小说,占17.5%、学习参考,占14.4%和休闲娱乐,占13.3%(见图6-41)。

文学小说以小说故事会等娱乐方面的书居多,只有很少的人会偶尔阅读纯文学类的小说。大多数学生和单位工作人员阅读面仅限于发放的教材及一些用于工作的参考书。当地老师、公务员的阅读范围也较窄,局限于教材、学习材料和少数的文学作品。家庭拥有10本以下图书的占44.1%,10~50本之间的占45.7%。由于图书价格问题以及文化氛围不浓,该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可供阅读的图书更少。除了家里有学生的会有一部分书籍外,很少有人家拥有超过十本的图书,也有没有一本图书的。

图6-41 喜欢阅读的图书种类

5.电子阅读发展迅猛。电子阅读的方式主要是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分别占28.6%和37.8%,电子词典、光盘等使用率较低。阅读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手机报、飞信和小说三个方面,分别占26.3%、20.5%和23.2%。电子阅读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的群体中,普及程度较高。而且年龄越低,就越认同电子阅读,但阅读内容的选择以娱乐为主,追新逐潮。手机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上网和阅读工具,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手机阅读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民族文化认同

1.民族文化的了解。大部分人能够掌握本民族的语言,由于民族居住集中度较高,而从小就居住在这一环境中的人,对民族语言掌握得比较熟悉,但对于民族文字能够掌握的人就较少,严格意义上的回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上一直在使用汉字,但许多80、90后年轻人误认为阿拉伯语为自己民族的文字,在当地有多所“阿语学校”。对本民族语言文字掌握程度的3个问题中:看不懂但会说,占56.9%;既看不懂也不会说,占25.5%和能看懂也会说,占17.6%。关于民族文化生活主要内容的6个选项中:宗教活动,占33%;传统仪式,占18.7%;阅读经文,占17.7%和歌曲,占9%,舞蹈和戏曲则低于5%(见图6-42)。本地的宗教氛围较浓,几乎每个村都建有清真寺,因此与宗教有关文化活动盛行。

2.对民族阅读的认识。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普遍热爱,大多数人了解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对本民族风俗习惯十分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84.6%,说不清楚和不太了解的占14.4%。对于本民族传统故事的阅读较为普遍:阅读过很多,占12.8%,阅读过一些,占84%,没有阅读过,占2.1%。对于影响少数民族阅读因素的7个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问题是:缺少本民族文字图书报刊,占48.3%;没有阅读习惯,占13.8%和教育落后,占11.8%。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认识最为一致,93.1%的人认为应当积极保护,同样,78.2%的人认为自己在学习民族文化和90.5%的人认为自己会将自己民族语言文字传承下去。而阅读本民族读物的目的:宗教信仰,占24.4%,文化传承,占26.9%,净化心灵,占16.4%,热爱自己民族,占27.9%,阅读起来快乐,占4.5%(见图6-42)。

图6-42 民族文化的了解情况

图6-43 对民族阅读的认识

(四)学校教育中的阅读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回族的商业意识历史悠久,成年男人从商较为普遍,从历史和传统习惯来说,回族对于书籍阅读并不重视。随着教育的发展,年轻一代由于受到良好教育,在图书文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庭希望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能够走出农村或有所作为。从课题组对几所民族中学阅读情况调查看,学校对民族阅读较为重视,一是开有专门的阅读课程,讲课形式也各具特色;二是有些学校编写了民族阅读教材和图书,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普及性宣传;三是学校图书馆建设越来越制度化,从人员、经费、设施到管理制度都在不断地加强和完善,这对推动民族学生的阅读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